孩子太粘人?教你分分鐘搞定「跟屁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育說

小育最近收到很多麻麻的吐槽

本以為寶寶粘著麻麻的感覺

好暖,好溫馨……沒曾想啊!!

粘人的寶寶成為麻麻們的「特煩惱」

該如何搞定粘人的小妖精?

小粘蟲是有原因滴~

粘人很正常

寶寶1歲後進入「粘父母」階段,是其自我意識和智力提升的表現。

寶寶感知周圍世界的變化,當碰到「陌生」且「無法掌控」的局面時,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往往緊隨父母,片刻不離,展現出「粘人」的本能訴求。

階段性粘人是嚮往獨立

寶寶追求獨立自主的行動很可能趕不上心理,在初次嘗試:走路、說話、穿衣等,一旦受挫,反而會更害怕和更需被關注,會第一時間尋求安全、保護或粘著父母,但這種階段性現象不會持續很久的時間。

溺愛是誘因

寶寶作為全家人眼裡的掌上明珠,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也會慣出粘人毛病。

分離焦慮

3歲以下寶寶還不能明確區分「獨立」和「離開媽媽」,對於離開媽媽懷抱這件事,比拿走他所有糖果還要恐怖。

1-2歲寶寶有明確的依戀關係概念,會對特定人表現強烈的偏愛,如粑粑麻麻,分離焦慮帶來的不安感,會促使孩子更粘人。

狠心」搞定小粘蟲,要做到:

↓↓↓

「3不要+3要」原則

不要心情好就喜歡「被粘」,心情不好就推開孩子,態度的反差會讓孩子心靈受傷,更增強孩子的「粘性」,孩子跟家長對著幹的性子只會讓事情更糟。

不要只滿足物質,不重視精神獨立,孩子情感需求變化很快,對愛的渴望也相當大,不要拿買玩具作為孩子乖巧的籌碼,不要因孩子的失敗就表現失望和生氣,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以至孩子更依賴父母的決定。

不要總抱著孩子,讓孩子以為媽媽的懷抱是唯一有安全感的地方,讓孩子多接觸家族其他人,分散孩子的依賴性。

培養孩子獨立性。

讓TA自己想事情,自己說出來,自己做下去。

比如,自己收拾玩具,穿上外套等。

劃分特定娛樂區域,在家人視線能及範圍內關注孩子,保證孩子安全,讓孩子獨立玩耍。

粑粑麻麻需要陪伴、鼓勵、引導TA,而非代替!


多給孩子安全感。

若需暫時離開,不要「躲著孩子」或「悄悄離開」,可提前給孩子講明。

例如,「媽媽要去燒飯,你自己在這裡玩,有事叫媽媽一聲,媽媽馬上就會過來哦」;「媽媽要去上班,太陽落山的時候就回來陪你哦,媽媽會想你的。

」讓孩子了解到,即使媽媽去做別的事情,心裡都是想著、愛著寶寶的。

杜絕說「你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這類頭腦發熱的傻話!


鍛鍊孩子「分離」

多給寶寶創造「分離」機會,讓孩子多跟他人相處。

當回到孩子身邊時,要傾聽孩子的感受,如「寶貝有沒有很勇敢啊?」「跟TA在一起感覺如何?」

循序漸進的「分離」,給孩子一個適應過程。

帶寶寶多接觸大自然,參加藝術文化啟蒙,開闊孩子視野,激發孩子興趣點,粘人的行為慢慢就會消失哦~

小育碎碎念:

說好不粘人,寶寶你做到了嗎?

麻麻們,你家娃是否有各種「粘人姿勢」?

快戳留言,悄悄告訴我們……


育兒神技get平台。

這裡有好玩又實用的短視頻+圖文,快來關注微信訂閱號育乎育兒(yuhuedu),每天送上各路養娃方法&妙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愛跟媽媽撒嬌是太嬌氣?或是媽媽的問題!

孩子「見娘愁」真的是嬌氣嗎?「見娘愁」是一些地方的俗語,有的也叫「撒娘嬌」,是指當媽媽不在時,小孩子表現反而比較好,吃睡都更有規律,玩耍更獨立;當媽媽在時,就沒有那麼好的表現,反而更加「嬌氣」。...

孩子太粘人?因為你沒做好這5步!

文 | 瓜瓜爸才一會兒沒看到媽媽,寶寶就開始哭;媽媽不在身邊就吃不好睡不好,鬱鬱寡歡;每次到了幼兒園,都捨不得媽媽走;媽媽走到哪,自己就跟到哪,生怕媽媽不見了;……孩子為什麼那麼粘人?我認為,

孩子為什麼粘人? 如何應對孩子粘人

孩子喜歡「粘」著自己的媽媽,依戀母親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如果太過粘人,就像個牛皮糖一樣在媽媽身邊怎麼甩都甩不掉,只要媽媽一離開,就立刻大哭,這就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