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成了「催熟的西紅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們不喜歡催熟的西紅柿,社會不青睞欠成熟的人。

孩子按照自然規律成長,家長要學會接納、等待,而不是超越孩子的成長階段做那些外表看著光鮮而實則假熟的蠢事。

本來常常買菜做飯,自以為挺會挑選西紅柿的,可是最近卻自卑了,買了幾次都是看上去挺光鮮,可是切開后里面則是綠籽、硬芯,甚至煮熟了都不爛。

我知道這是催熟的,不由對那些利慾薰心、急功近利的生產者心生厭煩。

看著催熟的西紅柿,我忽然想到被催熟的何止是西紅柿啊,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當今的孩子。

急於求成的大人們讓孩子超前學習、上速成班,一些孩子學習考高分、競賽拿大獎,成了同齡孩子中的「佼佼者」,孩子的表面「光鮮」給家長掙足了面子。

可是這種人為的「催化」,讓孩子小小年紀就背負著沉重的學習負擔,打亂了他們自然生長的規律,長大之後的青澀、假熟、人格缺陷乃至未老先衰便成了永遠的遺憾。

「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在我國流傳了許多年,大家再熟悉不過了。

那個宋國人不懂得這個道理,一心只想讓莊稼按自己的意願快長高,結果卻一無所獲。

當我們嘲笑這個愚蠢的古代人的同時,卻依然能看到無數的現代人在續寫「拔苗助長」的故事。

更令人痛心的是,枯死的不是禾苗,而是天真活潑、父母們寄之於厚望的孩子。

這些年,一句「不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廣告語,引領著無數的家長們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對孩子的培養行動:不到1歲開始識字、學算術,剛會說話就背唐詩、學外語,3歲的孩子學鋼琴,4、5歲就開始學小學課程,初中就參加大學的外語考級……以為這就是早期智力開發,以為這樣孩子就可以早受益。

結果是這種強迫性的、超越孩子發展特點的「早期教育」,使一些孩子沒有了童年的歡樂,缺少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到頭來工作業績平平乃至在家「啃老」一事無成。

對家長來說,如果真的「為了孩子好」,對孩子的一生負責,就要順應孩子自身成長的規律,而不是試圖人為地超越孩子的成長階段做那些外表看著「光鮮」而實則「假熟」的蠢事。

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一定要想明白:

認識兒童階段的價值,不要急於求成

任何生命體,無論是植物還是生物,都有自身的生長規律。

在人的一生中,兒童階段在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是迅速發展的階段。

當嬰兒剛剛來到世界上的時候,渺小孱弱、純真無暇。

在父母的撫育和社會生活條件的影響下,經過一個個發展階段,出現了一個個令人驚奇的變化,由無知無識、軟弱無能的孩子,發展成為活潑可愛、懂事達理的「小大人」——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的每一個階段,孩子都有著不同的狀態、不同的特點。

就像一粒埋在地里的種子,要經歷發芽、長葉、開花、結果直到成熟的過程,每個階段都不可或缺、不被外力所左右。

對家長來說,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在每一個過程中都留下自己鮮活的印記,每一段經歷都是一幅值得回味的風景。

這樣,生命就鮮活起來,人生也就因此而輝煌了。

要允許失敗,不要把過程當結果

在父母眼裡,孩子總是問題太多,總是失敗。

小到一次測驗出了錯,大到一門升學考試沒考好,都會引發家長對孩子的不滿。

不允孩子許失敗,以失敗為恥,是父母們的普遍心態。

家長不忍心看孩子遭到失敗,從「拔刀相助」到包辦代替,表面上是幫了孩子一把,實際上是從孩子的手裡奪走了實踐失敗的機會,奪走了孩子嘗試失敗的權利。

其實,在孩子人生的馬拉松當中,考試、升學、甚至跌更大的跟頭,都是孩子成長的過程,相信孩子具有超越失敗和抵禦挫折的能力,在挫折和失敗中孩子才能收穫更多的東西。

可是如果把某一點失誤當作結果,過於看重這個結果,就很有可能讓很小的挫折把孩子一棍子打死。

促進孩子全面、可持續發展,不要急功近利

一些父母過於看重知識學習,孩子的奮鬥目標就是考高分、上重點校,把學習好當作評價孩子的全部。

當分數面對社會不起作用的時候,當那些大學畢業的孩子不願意工作、或者被「炒魷魚」在家裡心安理得地「啃老」的時候,回過頭來反思家庭教育,或多或少都能發現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是從小時候一點一點的小事上積累起來的,社會需要的正是以往的教育所缺少的東西。

所以,家長要眼光放得遠一些,把教育孩子的勁使在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上。

教育家盧梭認為,兒童期是個體生命發展的重要時期,其重要意義不僅僅是成人生活的預備。

兒童應該享受大自然賦予的童年生活。

只有經過這樣的階段,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才有可能。

教育不應為兒童的未來犧牲兒童的現在,而使他們受到各種各樣的束縛。

人們不喜歡「催熟的西紅柿」,社會不青睞欠成熟的人。

讓孩子按照自然生長的規律成長,家長要學會接納、等待。

切記:發展是孩子的權利。

PET父母效能訓練講師:風鐸,兩個孩子的父親、首屆美國L.E.T.領導效能訓練導師、P.E.T.父母效能訓練導師、T.E.T.教師效能訓練導師、Y.E.T.青少年效能訓練導師、心理學碩士、心靈成長導師、親子、兩性關係導師、繪畫分析師、豐盛教練。

育兒問題求助,微信:15800825118

(請註明 「心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