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青春期到結婚,有人教他如何戀愛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豆豆 家庭教育工作者,生涯規劃師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會提出很多困惑,除了學習問題、和孩子溝通有衝突之外,還有一個話題,是家長很敏感並且擔心的,那就是所謂的「早戀」。

比如,很多家長問到:

  •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多說,聊QQ有早戀跡象怎麼辦?

  • 孩子和同學談戀愛,影響學習怎麼辦?

01

多「早」算「早戀」?

「早戀」讓很多家長擔心防備,那麼到底多「早」算「早戀」呢?什麼又算是「早戀跡象」呢?細究起來,「早戀」這個詞,好像是我們特有的,具體的年齡也沒有特別明確的界限,每個家長的理解也不同,大多數父母覺得高中及以前,異性同學之間表達好感、喜歡單獨相處都算「早戀」;甚至有的父母覺得孩子上了大學談戀愛還是早,擔心孩子影響學業。

黃磊說:

我女兒要是15歲談戀愛,我覺得正常,我不覺得叫早戀;

早戀這個詞很混蛋;

青春期情竇初開,對一個男孩、一個女孩喜歡,這是正常的;

最重要的不是禁止孩子去做不對的事,而是引導他去做對的事;

不要過早的去嘗試性,如果真的要嘗試,也要保護好自己,要安全。

很多網友表示贊同,但具體到自己孩子身上,很多父母還是有很多顧慮,難以接受的。

之前看到一檔節目,就是父母不允許孩子在大學談戀愛,他們覺得戀愛是很危險的,希望等女兒大學畢業後,給她介紹對象,女兒則希望父母允許自己談戀愛,這種「保護」看得我很是困惑,這位媽媽好像在說:孩子,媽媽看人准,比你更知道什麼人適合你……

上大學的孩子年齡主要集中在18-22歲,是不是孩子已經成年,我們依然不相信也不願意給孩子戀愛的機會?我國現行的《婚姻法》規定的結婚年齡,男性不得早於22周歲,女性不得早於20周歲,而符合晚婚年齡的標準是,男性滿25周歲,女性滿23周歲。

怪不得,以前一位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姑娘對我說:姐,我還沒來得及早戀,現在已經算晚婚了!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大學生很多都符合結婚的年齡,而我們有些家長還不允許孩子戀愛。

02

我們如何教會孩子愛的能力?

在很多西方作品中,我們看到家長對於孩子從小「戀愛」的態度截然不同,「早戀」這個詞,翻譯成英文是「puppy love」,puppy就是小狗的意思,「puppy love」讓人感覺到的不是危險,是一種懵懂、純潔的愛,這讓我最先想到的就是電影《怦然心動》中朱莉父母對孩子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喜歡一個小男生的態度,他們永遠給予的是尊重、愛而不是指責和限制,當然,最終這也教會朱莉如何選擇愛人,更重要的是如何愛自己。

電影《怦然心動》

愛是一種能力,確實需要我們去學,而我們很多父母不相信孩子,也不允許孩子有學習的機會。

我認識一些女孩,她們也很優秀,但是一直沒有男朋友,她們並不是享受單身,她們也想談戀愛,有些是沒有遇到合適的人,還有一些確實不會交往,這「不會」中包括對自己的性格不了解,對自己適合什麼樣的不知道,和異性如何溝通、相處,還有未來如何磨合和經營婚姻……因為之前這些經歷是被嚴格禁止的,長大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應對。

所以我們有「中國式相親」,最近有一檔節目就叫《中國式相親》,節目中不再是男女嘉賓的互相選擇,而是父母替孩子選擇,當然過程中也會聽取孩子的觀點,但是其中有一些父母表現得很是權威,他們替孩子物色對象,短短的相處總給人感覺,對人的性格了解不多,很多是條件層面的匹配,比如年齡、外貌、學歷、家庭條件……父母是過來人,的確有一些經驗可以參考,但是戀愛、婚姻是非常個性化的事情,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父母選擇的就適合你嗎?愛是一種能力,不是到了一定年齡就會的,戀愛也不是次數越多就越好,但是它需要一個嘗試、學習和經歷的過程。

03

在支持和反對"早戀"中,我們有第3種選擇

一方面我們禁止早戀,另一方面一畢業工作就有父母逼婚,好像愛是機器人身上的按鈕,可關可開,其實這中間有太多的空白沒有填補。

一次,一位大學老師打趣地比喻:有的父母好像覺得戀愛就是買菜,上學時候說不買就不買,一畢業工作就讓你趕緊買。

同學們笑著回應:愛情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

看到這裡,很多家長覺得,那我們應該支持孩子「早戀」嗎?其實在支持孩子「早戀」和反對「早戀」中,我們有第3種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引導。

電影《完美陌生人》中,有一段這樣的對話,令我印象深刻:

背景是17歲的女兒索菲婭赴男友的約會,這次約會不同往常,因為可能會發生她人生中第一次性關係,她打電話對父親說了此事。

電影《完美陌生人》

女兒:我不知道要怎麼開口,格雷戈里奧(男友)的父母不在家,然後他叫我……去他家過夜……爸爸,你在聽嗎?

父親:嗯,然後你說什麼?

女兒:我不知道,但是我想去……可我沒想到是今晚。

如果我不去的話,他可能會不高興。

我該怎麼做?

父親:不要因為他不高興而去他家,這不該是唯一的理由。

女兒:這當然不是。

父親:而且你別指望我能多支持你去。

我要說的是,這是你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時刻,是你會銘記一生的事情。

不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談資,如果你以後想起,無論何時回想起來,這件事都會讓你嘴角帶笑的話,你就去做吧!但如果你並不這麼認為,或者不太確定,那就忘掉它吧!因為你還有大把的時間。

這位智慧的父親沒有支持,但是父親也知道僅僅是反對、阻止更是沒用的,那樣孩子可能選擇再也不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甚至可能選擇極端的做法最終讓自己受傷。

所以面對孩子戀愛,我們應該選擇引導。

就像李子勛老師說的:從心理社會發展來看,青春期過後的孩子戀愛是心性成長的必然過程。

說早戀不好是指早戀可能妨礙學習,早戀可能把握不住界限,引起傷害。

如果是前者,那麼是社會高度發展孩子的學習能力,忽視了孩子其他發展的錯。

如果是後者,父母、老師為什麼不去教導孩子如何健康的戀愛呢?

04

用正確的關心替代錯誤的擔心

不把「早戀」和學習對立

首先,我們不要簡單地把「早戀」和學習的關係對立起來,我們以為簡單粗暴的禁止就可以了嗎?不戀愛學習就好了嗎?孩子可能更加無心學習,也不會再把自己的心事和父母交流,其實也有很多異性同學之前互相支持、一起學習,這兩件事不是絕對相關的關係,人生每個階段確實有不同的主要任務,但是不要忽視孩子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各種情感,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的好奇、好感是孩子情感的一部分,我們需要先正視、正常化這個問題

「早戀」也可能是孩子尋求愛和關注的信號

有一位家長擔心,孩子進入高中,學習競爭激烈,會不會學習不如意的時候,如果有異性表達好感,尋求安慰?這是有可能的,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恰恰最需要愛,如果孩子在學習上沒有成就感、經常受挫,父母沒有及時溝通和關注,孩子可能在異性的關心中感覺到被理解和認同。

如果在充滿尊重與愛的家庭中,孩子不會輕易衝動地做出非理性的行為,這個時候需要家長更多的觀察和關心。

引導孩子多交朋友,包括異性朋友

有時候,孩子和某個異性走得近,家長就很懷疑和警覺,其實可以多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吃飯、出去玩大家都在一起,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高級諮詢師陳默老師就指出,告訴孩子,一個異性朋友是不夠的,要多交幾個,讓孩子把交朋友當做應該的事情

電影《怦然心動》

讓孩子了解健康的愛的方式

讓孩子理解戀愛是一件正常美好的事情,但是如何處理不當,可能會痛苦難過,「欲除雜草,必種莊稼」,與其擔心孩子被不良風氣、不成熟的言情劇影響,不如給孩子心靈種下高質量愛的種子,引導孩子看一些名著中的愛情故事,真誠地和孩子聊聊他的愛情觀,比如什麼是喜歡、愛,你會喜歡和不喜歡什麼樣的人;另外,父母的相處模式藏著孩子未來的擇偶標準,所以夫妻之間的愛與尊重,是孩子和異性相處的範本。

擔心孩子過界,不如提早了解「邊界」

如果我們最擔心的是孩子「過界」,提早嘗試性的問題,那麼我們應該面對而不是一直迴避這個問題。

在我們的教育中,是羞於談性的,孩子也覺得性是神秘,甚至是羞恥的,這需要我們從小慢慢地引導孩子了解這件事,提前明白「邊界」,「保護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搶先和他們談性」。

這裡整理了一些關於這方面的繪本、書籍,我們可以從小讓孩子了解。

給孩子的書單

  • 《小威向前沖》

  • 《乳房的故事》

  • 《小雞雞的故事》

  • 《學會愛自己》系列:《不要隨便親我》、《不要隨便摸我》等

  • 《東方兒童性教育繪本》:《我寶貴的身體》《我的弟弟出生了》《我是女孩 我弟弟是男孩》

  • 《成長與性(上、下)》胡萍 著

給父母的書單

《善解童貞1》胡萍 著

  • 0~6歲孩子的性發展與性關懷

《善解童貞2》胡萍 著

  • 6~13歲孩子的性發展與性教育

《和孩子談談性》羅莉·伯金坎,史蒂夫·阿特金斯 著

《如何讓女孩不被性傷害,如何讓男孩不被性教壞》莎倫·麥克維爾 著

《藏在書包里的玫瑰》孫雲曉 著

  • 適合父母和老師看

對於青春期的「戀愛」,你有什麼想說的呢?你持什麼態度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

歡迎隨手點讚朋友圈

長按下圖二維碼 關注【新東方家庭教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