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都不陪,你創業還有什麼意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
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文/娘娘說
作者/辣媽菲也
1.被綁架的職場媽媽
正在創業期的小艾,周五晚上見了個客戶,談下一個大單回到家裡,還沒來得及分享當天戰果的喜悅,迎來的卻是丈夫的一張黑臉:
「孩子你都不陪,你創業還有什麼意義?你想累死我媽嗎?」
小艾一句話也沒說,獨自抱起孩子回臥室給孩子講故事哄睡去了。
論陪孩子這件事,小艾絕對是問心無愧的。
工作日的大部分時間,她都是一到下班時間就往家裡趕,差不多折騰到十一點把孩子哄睡了,自己再把當天未完的工作忙完;周末和節假日,更是全天候帶娃包場,給老人放假。
對別人來說,周末是休息日,對小艾來說,周末卻是「高強度加班日」。
反倒是喜歡指責她的丈夫,一年365天,差不多有300天不回家:周末要上在職MBA,平時要加班、要準備考試、要見客戶、要見朋友、要健身、要修手機、要逛街買東西……即使在家裡,他也是大部分時間悶在書房,不讓孩子打擾。
2.甩手掌柜
這位男士的確算得上丈夫界的一朵奇葩,但是在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用陪伴孩子來綁架女性的,又何止他一個?
現在網上特別喜歡流傳《陪伴孩子成長,有的事情真的不能等!》、《陪伴孩子耽誤了你的時間,然而你卻耽誤了孩子的一生》、《有時間陪伴孩子,才是人生最大的贏家》這類文章。
那麼,誰來衡量這個「陪伴」的標準?
從量上來說,一周七天,工作日陪4個晚上,留一個晚上給自己,周末陪1天半,留一個下午給自己,算不算足夠的陪伴?
從需求上來說,1歲的孩子和10歲的孩子,需要的陪伴時間能一樣嗎?
1歲以內的孩子,吃喝拉撒睡離不開媽媽;10歲的孩子,早已有了自我獨處的樂趣,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你還以陪伴之名寸步不離?
從質量上說,你是7x24小時陪著,但是一般都把孩子扔遊樂場裡,或是丟個IPAD給孩子玩,自己在旁刷手機。
還是,雖然不是所有時間都用來陪伴她,但是一旦陪孩子,手機一定丟一邊,陪著孩子畫畫。
哪怕滿身都是顏料;陪孩子閱讀,發揮所有智商把繪本講得繪聲繪色;對孩子永遠和顏悅色、充滿耐心,讓孩子永遠感覺被愛包圍?
3.另一種輿論綁架
現在還特別流行《她養了三個孩子還做出千億企業》《一個日本媽媽生了五個孩子還讀了哈佛》這種文章,然後煞有介事地介紹這些媽媽,「每天凌晨三點就起床」;「無論多累都要咬牙堅持下去」……
唱這些道德頌歌、造出超級光環的人,有多少是自己身體力行、深受其苦的人?
生了孩子,我們也是弱女子啊,再怎麼背負媽媽的光環,也有疲憊,低落,沮喪的時候,也需要學習、社交、玩樂的空間啊!
永遠圍著孩子轉,每天沒時間打扮自己,蓬頭垢面,毫無自己生活和社交圈子,沒有自己的事業和愛好……我們一路名校讀上來,職場上拼搏廝殺,就為了最後生個孩子變成這死樣子?
4.陪伴孩子的就只能是媽媽麼?
在孩子小的時候,可能因為母乳的關係,天然地對媽媽更為親近,而一些愛偷懶的爸爸也就順水推舟當了個甩手掌柜,家裡再有個媽寶男始作俑者的勤快婆婆,一把手把所有該爸爸做的育兒事情都包辦了,孩子沒有機會跟爸爸親近,於是形成了「爸爸偷懶—孩子不親爸爸—爸爸更順理成章地甩手」的惡性循環。
而隨著孩子的成長,爸爸陪伴孩子的重要性甚至也越來越超越了媽媽。
與細膩溫柔的媽媽性格不同,爸爸們的性格豪放粗獷、視野開闊,能給孩子形成多層面的性格互補,也能帶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培養孩子更宏觀的視野。
並且事實上,「陪伴孩子」在許多媽媽們的身上,都可以說是盡心盡力身體力行的,這些「不陪伴就XX」威脅論的槍口,倒是可以對著爸爸們多開點火!
5.對於孩子,我們要做個什麼樣的媽媽?
我想,應該是一個「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媽媽。
一個進步而開放的社會,就是尊重它的成員的自我選擇——如果我願意做個全職主婦,就不要總讓「掉隊落伍」的言論來恐嚇我;如果我願意做個職場辣媽,也不要總是拿著「陪伴魔咒」的愧疚感來綁架我。
例如,菲爺本人就發明了一個叫做「周三自由日」的制度:每周的這一天,我可以不用著急回家,無論是跟三五知己相約喝點啤酒吃頓麻辣小龍蝦,還是約上各領域的朋友交流一下行業與商業思考,亦或是找家環境好的餐廳,一個人一邊享受美食一邊敲完早就醞釀好選題的文章……然後帶著滿滿的享受感與收穫感回家,瞬間就滿血復活了,然後又可以雞血十足地面對接下來的工作與帶娃了!
而如果你是一個「我的人生只為你而活」的媽媽,孩子也就言傳身教了人生的「依附」價值觀——轉變到她的成年人生後,可能就演化成「只為找個男人而活」。
還有,你在所謂的無私奉獻中流露的哀怨憂傷,也成為她的人生包袱——她總覺得虧欠你、有負罪感,無法身心充滿陽光地大踏步往前走。
而只有當你在自我發展中成為一個自信、積極、樂觀的女性,成為孩子眼中仰慕的媽媽,你的這些正能量特質也會傳遞給她,成為她一生中珍貴的財富。
我們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以一個金光閃閃的榜樣,傳遞給她活出精彩人生的力量。
她也會在言傳身教中明白,我們有時候缺失了的一些陪伴,都是為了給她貯藏更多更有價值的人生財富。
作者介紹:辣媽菲也(spicymom2014),從神經大條、沒心沒肺的文藝青年,變身三頭六臂、金光閃閃的媽媽;從通信業世界500強海外骨幹,變身回國女性創業者;從科學育兒、正面管教到麻辣毒舌的管窺婚姻、女性覺醒;願我像一個人格鮮明的閨蜜,一路陪伴你左右。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
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Ta愛上閱讀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文/娘娘說作者/辣媽菲也首先,我要澄...
我是毒舌腹黑女,也是一個好媽媽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文/娘娘說特約作者/辣媽菲也
兒童節:孩子,你讓我有了軟肋,也有了鎧甲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文/娘娘說作者/辣媽菲也前言:
我有一個女兒,這是世上最美好的事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文/娘娘說作者/辣媽菲也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