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溺愛,老大吸毒坐牢,老二啃老,老三成天麻將度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去年回老家,見到一位遠親,她三個孩子,老大因吸毒坐牢;老二靠經常打罵老婆,卻靠老婆工作餬口養家,兩個孩子還主要靠奶奶(這位遠親)撫養;老三是個女孩,待業在家,無所事事每天靠打麻將度日……而鄰居們一說起這位遠親,都說這苦果是她自己種下的,因為她是當地有名的「慣」孩子,護孩子。
所以諸多感慨寫下了下面的文字。
分享給各位家長。
溺愛不是愛,而是害
我們從小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男孩,父母特別寵愛他,要什麼給什麼。
有一次,他偷了隔壁鄰居的雞,父母就去鄰居家賠禮道歉,回來後也沒說男孩什麼。
再長大一點,他和別人打架,把人打傷了,父母還是去賠禮道歉,回來後仍沒說男孩;最後,他殺了人,父母沒法去賠償了,因為這次要償命了。
上斷頭台那一刻,他叫來媽媽,媽媽哭著湊過去,他竟然一口把他媽媽的耳朵咬了下來別人都說:你這個不孝子,活該被殺,你父母多好啊,為你做了那麼多,你不僅不報答,還這樣對待父母。
他最後仰天長嘆:就因為我在第一次偷雞時,他們沒有告訴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才會導致我現在的下場。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溺愛真的不是愛,而是一種「害」。
記得去年有一篇新聞說的一個大學生啃老7年最後被父母告上法庭。
網絡上很多人罵這位大學生白學了這麼多年,但其實從新聞里反觀這位父母從小的教育方式:對兒子百般疼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兒子小學當班長,聽說學習任務重,這位媽媽還專程到學校找班主任要求不讓兒子當班長。
就算是兒子考上了大學,住校不滿一個月,就因為兒子在宿舍跟同學相處不好,又讓兒子接回家住。
大學畢業,工作難找,父親又幫兒子安排到同學的公司……
這對父母確實是含辛茹苦一步步把孩子送上啃老這條路。
從來沒讓兒子學會獨立和擔當,又怎麼可能因為他長大了,就要求他去獨立去承擔責任呢?這個兒子他的心理年齡根本還沒有分化,還處在幼齡期,即: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我的,所以未來我的任何一切你都得負責。
突然你要讓他從母體剝離開來,讓他去承擔自己去結婚買房生子的責任,那簡直就是要命的。
就像一種寄生物,離開宿主就沒有辦法生存,所以最後他才會在法院執行階段吼叫父母:「你們就是想逼死我,我讓你們斷子絕孫。
」
做父母的得適當「懶」一點。
很多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培養成人,孩子最後變成白眼狼翻臉不認人,然後父母哭訴:「從小沒讓你拿過一針一線,洗過一次碗,從來沒有讓你吃過一點苦,辛苦苦苦送你讀大學,最後你怎麼能這麼對我們呢?」問題就在於你沒讓他拿一針一線,沒讓他洗一次碗,沒有吃過一丁點苦,所以才會造成他生活不獨立,沒有界限,沒有責任感和任何的擔當,人際關係一塌糊塗,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
這樣的人進入到社會根本無法立足。
所以,有時候,做父母的是得適當「懶」一點,這個懶,就是父母不要事事都包辦,要給孩子學習和獨立的機會,讓他學會承擔一定的責任。
不然你就很容易養成一個白眼狼。
愛無上限,行為有界限
我們常常說教育孩子,幫他建立健全的人格比其他成績什麼的都重要,一切都是建立在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注的基礎之上。
而意思是說:愛可以無上限,可是行為是有界限的。
比如孩子偷了鄰居的雞,你可以告訴孩子:你做錯了事媽媽仍然愛你,但是媽媽得告訴你,別人的東西沒有經過本人的同意是不可以拿的,這個概念在孩子開始學會說你、我、他(物權敏感期)的時候就要慢慢灌輸給孩子了。
同時,父母也要教會孩子自己去承擔這種行為的責任和後果。
你可以帶著孩子去給鄰居道歉,可以對孩子施加一些懲罰,比如要求他做家務來掙夠賠償雞的費用,比如禁止玩某種他酷愛的遊戲,像國外常常有有禁足期限……而不是你去替孩子承擔這種後果,直接把孩子護在背後,自己去道歉。
最好的方式當然是帶著孩子一起去道歉,父母表達的歉意是在這一件事上沒有教育好孩子,孩子則需要知道這個行為以後是不允許發生的,是要承擔後果的。
你不是在愛孩子,你只是在補償你兒時的自己
很多媽媽說,我太愛我的孩子了,恨不能什麼都替他做了,看到別人有的他沒有,他那眼巴巴的眼神我就受不了,什麼都給他買;他想玩的,只要他一哭我就讓他玩;我們小時候沒有的,現在我都得讓他有,我不能讓他受一丁點委屈……其實,這些都不是愛,而是父母們把自己兒時所缺乏的某部分全都投射給了孩子。
比如,一個事事包辦的媽媽可能常常處在焦慮和恐懼中,而她又會下意識把這種焦慮和恐懼傳遞給孩子,不希望孩子出現一丁點的意外,所以事事包辦。
再比如一個小時候受過很多窮的父親,富裕後,就會盡所能在物質上補償孩子,讓孩子不能像自己以前那樣受苦。
可是常常物極必反,孩子最後會變得一點苦都受不得,沒有苦哪來的樂?孩子就會出現追求各種刺激,如暴力,網癮,毒癮等等,這種故事在湖南台的《變形記》里其實有過很多真實的體現。
而父親的這種愛其實也不是真的愛,而是在補償他小時候缺失的愛和對物質的渴望。
所以,在這裡,需要學習和改變的主要是家長,只有家長不再把這種「愛」投射給孩子了,學會自愛,同時開始真正開始關心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與其產生聯結時,孩子也才會真的改變。
要想不把孩子養育成白眼狼,還是從改變自己開始吧,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
本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文淵,微信號:yhzyqcz8(與孩子一起成長)
更多育兒親子關係,家庭婚姻關係文章,可關注微信號:yhzyqcz8(長按複製)。
也歡迎來信,我們會有專家老師為您免費回信。
為了孩子,更為了自己,多想想吧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一生下來就成為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六人爭寵的對象,孩子基本上是生長在蜜罐里,在順境中成長,無衣食之憂,無世事艱辛之體驗。所以不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為什麼你越吼,孩子越差勁?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孩 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這樣那樣的問題,身為家長的我們總是害怕孩子變成我們不喜歡的樣子,所以會急著插手去指責孩子的錯誤,反而錯過了讓孩子自我認知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