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時意見不統一 該聽誰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提到教育的問題,其實也是家庭當中父母和孩子多個人之間的關係問題,不只是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有父親和母親之間的關係。
有些父母的教育理念不統一,這時候就會產生矛盾,或是父母之中的某一方放棄了對孩子的教育,而只由另一方負責。
實際上家庭關係是很豐富的,不只是簡單的親子關係。
家庭中的三個人最重要的關係是成長關係。
理想的家庭不是由哪一個人說了算,而是大家共同成長的過程。
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固然需要父母的呵護、幫助,實際上也是父親、母親成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發生矛盾,有時可能會出現父親、母親彼此之間不同意對方的教子方法的情況,這是可以討論的。
除父母之外,孩子也可以參與討論,使得家庭成為一個理性家庭。
很多人都這樣認為:當父母一方批評孩子時,另一方如果有不同看法也不耍插嘴。
即便批評錯了。
當著孩子的面不要產生矛盾,不讓孩子產生困惑。
而另外有種說法則認為,要讓孩子知道,人與人之間是有矛盾的。
只有讓孩子理解了這些,他才會理解、才會面對。
如果總是迴避矛盾,孩子也學不會解決矛盾的方法。
氛圍很重要
最好的家庭氛圍是成長的氛圍,全家人共同成長,學會相互尊重,看誰的意見最合理。
一定要共同商量,形成合力,教育孩子不能只成為父母其中一方的事情。
教育的有效性依賴於教育的一致性,本著孩子參與的原則,家庭做任何重大決定要徵求孩子的意見。
判斷教育是否合適
要讓孩子知道教育重在「適合」而不是「對與錯」,而判斷教育是否合適的標準恰恰在於孩子本身。
人與人之間的想法不可能相同,產生分歧是必然的,而分歧兩端也不見得就是非黑即白。
特別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們既身為父母,有誰不是真心覺得自己的做法才是對孩子好呢?說實話,並不是所有分歧都一定能達成一致,也不是所有分歧都非得達成一致。
解決問題的辦法絕不是分歧雙方一直不停地強調「我就這個態度了,就這麼著了」,不妨在和孩子商量之前,先把各自的觀點和論據都平心靜氣攤開來擺清楚。
在同樣的出發點下,即使還是沒能達成一致,充分的溝通還是能讓雙方互相理解的。
讓孩子參與到其教育方式的商定中
孩子是教育的直接承受者,他更清楚自己想要一種什麼樣的教肓方式,父母在選擇自己的教育方式時也能夠了解孩子的特點,針對孩子的特性來完善教育方式。
而且,在這樣民主的氛圍下,不僅能夠幫助父母了解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而且孩子能夠逐漸養成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形成自己的主見。
給孩子一雙讓他飛讓他飛翔的父母,遠勝上諸多培訓班
最近,看到許多有關孩子教育的問題和文章;那麼對於一個家庭而言,父親、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塑造了孩子什麼樣的觀念? 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比較合適的呢?我想作為父母的我們,每個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