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夸孩子,究竟要毀掉幾代人?我們能做的其實有很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注我,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

歡迎評論分享。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比較注重禮貌,在言語和行為上,總是習慣性地帶著誇獎和客套。

比如第一次到別人家裡做客,總得象徵性的夸一句什麼才好,仿佛這樣才能讓接下來的對話變得更加順暢,這種客套在任何場合運用,都是可以鞏固人際關係的。

如果一個人的家裡有孩子,那麼各種溢美之詞就一定要用在孩子身上,因為作為孩子的家長,不論別人夸孩子些什麼,聽到都會覺得很受用。

但是大人更注重的是所謂的交往之道,而孩子每每聽到這些讚美,在其心中發生的變化,往往是大人無法察覺的,而很多的影響,則是發生在成年以後,包括當事人自己都是後知後覺。

1.你們還不如外人

如果外人總是對你誇獎,而父母更多的是指責,你會怎麼想呢?如果外人對你誇獎的時候,父母在邊上一直說沒有,你會怎麼想呢?

我的一個同學,在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就一直沉浸在這種沒道理的「恨」中,認為父母不愛自己,甚至不如一個外人,導致他對於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懷疑。

直到長大以後,他慢慢的理解這種客套式的誇獎,但是卻發現父母是真的沒辦法發現自己的優點。

這種不對稱,最終毀了那幾年最重要的親子關係,疏遠就此培養成型,多年無法改變。

2.我就是這麼優秀

「我的孩子很不錯」,「我很不錯」。

有些家庭,誇獎就是家常便飯,在家長的眼中,孩子做什麼都值得被誇獎。

而外人的潤色,使這種優秀變得更加真實,讓家長和孩子,都陷入了這種優秀的怪圈。

可是,起初孩子會很積極,為了實現這種誇獎變得更加上進,但是時間久了,也許力不從心,也許失敗受挫,就再也無法面對這種落差,最後變成了「傷仲永」的結局。

還有部分孩子,因為這種誇獎變得自負,最終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慢慢的荒廢掉了自己。

3.我不能不優秀

「你真棒,你真不錯」,「我不是不錯,而是不能錯」。

在這種家裡家外的雙重誇獎下,有的孩子不負眾望地長大了,努力的上著學,學著自己的一技之長,再用力的完成著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按部就班地活在眾目睽睽之下。

而他自己內心中的軟弱,卻只能留給自己,他所經歷的失敗,都必須盡力的隱藏,因為他不能面對別人失望的目光,和家人對外表現出的優越感。

往往這種人都選擇了背井離鄉,用距離維持著自己的那點偏執的尊嚴。

誇獎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控制,如果這種溢美之詞控制了孩子的情緒,成為他們的動力,變成了毀掉他們成為自己的利器,那麼誇獎就脫離了客套,變成了一把尖刀。

我該給我的孩子什麼?

首先家長應該去掉孩子在自己心目中的光環,誇獎孩子的時候,注意誇獎事件而不是孩子本身,避免孩子盲目的自信甚至是自負。

而且在孩子懂事以後,讓他明白外人的誇獎,是出於一種尊重和禮貌,不用妄自菲薄但是也不能盲目自信。

而最主要的,是讓孩子明白,人生不是只有一種模式,優秀也不是只有一種模式,在會當凌絕頂的時候,這種開闊的感覺固然可貴,而暫居低處的時候,更是有著厚積薄發的機會。

孩子的思想是不夠成熟的,但卻是可以打磨的,中國式誇獎所毀掉的,其實是孩子的自我認知,而我們家長能做的,是幫助孩子形成自我認知,然後樹立一個更加堅韌的品格。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更是科學育兒的原創作者,有關於母嬰、育兒方面的疑惑,歡迎與我探討學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