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泰國逾萬人感染登革熱15人死亡!如何防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泰國衛生部疾病控制廳數據顯示,2018年自1月1日至5月16日,全國發現逾14460名登革熱患者,有15人死亡。
感染人數集中在15-24歲年齡段,其次是10-14歲及25-34歲。
預計感染登革熱的人數還會繼續增加。
泰國正進入雨季,積水會滋生大量蚊蟲,加劇登革熱疫情。
初步估測今年感染登革熱的人數約為7.4-7.5萬。
老人、嬰幼兒、孕婦及病患、身體素質較差的人群較容易感染。
疾控廳提醒民眾在雨季小心預防登革熱,儘量避免被蚊蟲叮咬,多運動提高免疫力。
登革熱疫情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最近泰國南部的反常大雨造成大量積水,給蚊子肆虐提供了環境。
他提醒人們注意防蚊,出門應擦驅蚊水,並及時清理住宅區附近的積水。
據了解,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
該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骼及關節痛,極度疲乏。
部分患者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登革熱疫情簡介
登革熱的「登革」一詞由英語「Dengue」翻譯而來。
Dengue由來也眾說紛紜,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源自斯瓦希里語(Swahili)中的Ki-dinga pepo,意思是突然抽筋,猶如被惡魔纏身。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經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潛伏期通常約5-7天,具有傳播迅猛、發病率高等特點。
患者有可能出現極度疲倦及抑鬱症狀,少數病者會惡化至登革出血熱,並進一步出血、休克,乃至死亡,登革熱引起的併發症往往是病人致死的主因。
由於經濟社會開放,異國聯姻、外勞引進、旅遊及商務往來等因素,國內外人口移動交流增加,增添傳染病入侵的機會。
全球暖化更使登革熱病毒越冬造成疫情跨年流行,個案病例未通報導致疫情監控困難,加上多次噴藥讓病媒蚊產生抗藥性等等因素,使得每年的登革熱疫情越來越難以控制。
有醫藥專家指出,2015年以來的數據顯示,東南亞大多數國家今年的登革熱形勢會是歷來最嚴峻的。
泰國衛生部防治蚊蟲傳播傳染病中心高級專家威猜・沙迪邁對記者說「去年涼季溫度偏高,今年病毒類型多樣化,以及人員大量流動,導致今年登革熱患者增多,東南亞各國自然條件相似,整體形勢普遍堪憂。
而且雨季剛剛開始,接下來幾個月雨量將大增,如果不進行更好的防治,疫情將更加嚴重。
」
泰國《曼谷郵報》的報導稱,由於全球變暖給蚊蟲病毒提供了滋生的「溫床」,加之洲際間貨物與貿易的流動,不僅僅是東南亞,法國、葡萄牙、美國等全球多個區域都有登革熱病例報告。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指出,每年全球有5%的人口感染登革熱。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登革熱發病率最近幾十年在全球大幅度上升,占世界人口40%以上的約25億人面臨罹患登革熱的危險,每年世界上有0.5-1億登革熱感染病例。
「目前,僅有10%左右的患者前往醫院就醫,其餘90%的病毒攜帶者四處走動,若被蚊子叮咬,將成為傳染源」,專家威猜說,「防控登革熱的有效途徑是經常進行衛生檢查,並加強對民眾的宣傳,最重要的是人人動手,做好每家每戶的衛生工作,消除蚊子滋生環境。
」
登革熱傳染源及傳播途徑
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的傳染源。
患者在潛伏期末及發熱期內有傳染性主要局限於發病前6~18h至發病後第3天,少數患者於病程的第5天仍可在血液中分離出登革病毒。
在流行期間,輕型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占大多數,可能是更重要的傳染源。
登革熱尚未發現有慢性病毒攜帶者。
病並不會經由人與人之間傳播,與患者接觸是不會被傳染的。
在野外捕獲的猴子、蝙蝠等動物體內曾分離出登革病毒,但作為傳染源的作用還未被肯定。
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
伊蚊吸入帶登革病毒的血液後病毒在其唾液腺和神經細胞內複製吸血後10天伊蚊即有傳播能力傳染期可長達174天。
伊蚊既是登革熱的傳播媒介,亦是登革病毒的儲存宿主,因為雌性伊蚊可經卵將登革病毒傳給後代曾經在個別致乏庫蚊和三帶喙庫蚊中分離出登革病毒,但其密度高峰與登革熱流行高峰不一致。
因此,它們不是登革熱的重要傳播媒介。
登革熱症狀
(一)典型登革熱
1.所有患者均發熱。
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
一般持續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
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2.全身毒血症狀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關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
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
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3.皮疹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
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幹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
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多有淺表淋巴結腫大。
約1/4病例有肝臟腫大及ALT升高,個別病例可出現黃疸,束臂試驗陽性。
(二)輕型登革熱
表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短期發熱,全身疼痛較輕,皮疹稀少或無疹,常有表淺淋巴結腫大。
因症狀不典型,容易誤診或漏疹。
(三)重型登革熱
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熱的所有表現,但於3~5病日突然加重,劇烈頭痛、嘔吐、譫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散大等腦膜腦炎表現。
有些病例表現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如何預防
1.到登革熱流行區旅遊或生活,應穿長袖衣服及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驅避蚊蟲藥物。
2.如房間沒有空調設備,應裝置蚊帳或防蚊網。
3.使用家用殺蟲劑殺滅成蚊,並遵照包裝指示使用適當的分量。
切勿向運作中的電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噴射殺蟲劑,以免發生爆炸。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在樹陰、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5.防止積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6.儘量避免用清水養植物。
7.對於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換水一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
8.把所有用過的罐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桶內。
9.將貯水容器、水井及貯水池加蓋。
10.所有渠道要保持暢通。
11.將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積水。
12.懷疑自己感染登革熱時一定要及時請教醫生。
溫馨提醒:
前往泰國旅行,遊客務必塗專用防蚊水做好預防,需到旅保中心做相關的諮詢,體檢,接種疫苗等防護措施。
另外介紹泰國幾款驅蚊藥:BIG C超市的莊臣驅蚊膏,抹在身上很香,效果也好;7-11超市有賣萬金油。
□ 主編 飛鳥 編輯 布朗 cony ﹡暹羅飛鳥(siambird)出品,未署名和附授權二維碼禁止轉載
蚊蟲叮咬傳播「寨卡」病毒,導致嬰兒小頭症!孕媽和孩子如何防治
近日曝出巴西蚊子叮咬傳播的寨卡病毒正在巴西引發疫情,而格蘭公共衛生局日前證實,3名曾前往哥倫比亞、蘇利南和蓋亞那旅遊的英國人患上了寨卡熱,這也是英國首次在本土發現寨卡熱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