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規矩一定在孩子6歲前立好,不然將遺憾終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社會的進步,家庭教育也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但是在家庭環境中,能真正教育好孩子的家長還是鳳毛麟角。

父母給孩子的愛值得讚賞,但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些規矩一定要在孩子六歲前立好,而這些規矩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那麼,身為家長,我們該給孩子立那些規矩呢?這些規矩又該如何讓孩子乖乖執行呢?今天哈佛理念美藤教育創始人鄭托尼老師就給大家介紹。

01▼粗野、暴力的行為不可有

如果孩子打了別人家孩子,或者犯了其它錯誤後,家長該如何教育他呢?

首先,我們要告訴孩子在和別人相處過程中,不可用暴力解決,這些行為是不可取的,以後也不能再犯,不然是要受到懲罰的。

然後再讓孩子獨立去思考,如果下次遇到這種情況發生該怎麼做。

最好和孩子一起討論出最合合適的方法。

如果孩子接受了錯誤,一定要記得鼓勵一下他。

所謂「打一巴掌,再給一顆糖」就是這個意思。

這種類似的規矩會幫助孩子及時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正確面對自己想要的得到的東西,學會處理自己正在發生的和已經發生的情緒管理等。

等將來孩子長大成人後,他也會用這樣的模式去對待周圍的人,會變得更加理性和准冷靜,為他人著想。

02▼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自己的東西由自己支配

6歲前的孩子自我意識正在萌生階段,很難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區別,更分不清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他人的。

三歲的小孩的世界裡:「媽媽是我的,爸爸也是我的,玩具都是我的!」只要看到爸爸媽媽牽著其他小朋友或者玩具被別人拿走了,他就會大哭起來……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有意識地告訴孩子,什麼東西是屬於他的。

比如可以拿著父母的衣服或者孩子的衣服告訴他「那一件是他自己的,那一件是父母的!」所以,在孩子小時候,父母應幫助孩子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

這樣的界限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區分「你的,我的關係」要讓她明白,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是別人的,別人的東西不能拿,而「我的」東西一定歸我支配。

這種概念的區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態的基礎,他長大後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03▼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

相信這一點,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孩子玩過的玩具會亂扔一邊,不到一會到處堆滿了他的玩具,很多父母會說「他還小,讓他主動收拾,反而更麻煩!」

其實這並非不是孩子不懂得收拾,而是孩子沒有養成收拾的好習慣。

如果父母一味地慣著他,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孩子就算長大成人,也不會自己整理東西 。

孩子在練習把東西歸類的過程中,也是在培養生活自理的能力。

在收拾玩具的過程中,他可以自己決定東西該放在哪裡,這樣對他的自我思考和自我創造力有很大的幫助。

長大後,孩子不管在什麼環境中,都會有「歸位」的好習慣,生活也會井井有條。

04▼誰先拿到應先使用,後者必須等待

現在家裡大多數都是獨生子,所有人都圍著孩子轉,什麼事都讓孩子優先選擇!

但是這種養育方式下去,孩子只會越來越自我為中心,這種性格養大的孩子,長大以自我為中心,很不容易交到朋友。

所以想要克服這些壞習慣,家長應先給孩子立下規矩,並時時讓孩子遵守「先來後到」的規矩。

比如:

吃飯時,誰先坐下來誰先吃,如果孩子最後來,那就讓他嘗到沒有菜吃的後果,上衛生間也是一樣,誰先到誰先方便……

只有在生活中慢慢幫孩子養成「先來後到」的習慣,這種規則可更好地避免孩子養成自私的壞習慣,當他懂得這些規矩,孩子會慢慢形成一個平等的交往模式。

05▼不可輕易打擾別人

在生活中我們常遇到這樣的人,當你在溝通過程中,對方會忽然打斷你的話,這顯然是一個不太好的習慣,然而對方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處壞習慣。

而這些壞習慣的養成歸功於小時候。

當孩子小的時候,有什麼事情總會急著告訴父母,不管父母在做什麼事,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打斷。

其實,如果父母經常允許孩子這樣打斷自己講話,並且熱情地回應孩子,這種縱容的態度只會讓孩子養成一個不顧一切打擾別人的習慣,將來在生活中或工作中,很難在集體中生活。

所以,身為父母,應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要學會換位思考,讓他明白打擾別人是很不禮貌的行為,要給他立下相應的規矩,並加以實施:

「這樣的規矩能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讓孩子明白當別人在忙的時候,不應私自去打擾對方。

而且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換位思考,也會變得為他人著想,無形中會結交到很多好朋友。

06▼做錯事要主動道歉,並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在家中,父母總是會先讓著孩子,即使他犯了錯,家長也不會跟他計較。

而這種處理方試只會讓孩子認為「做錯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他們都會原諒我!」

其實,在六歲前孩子的年紀雖然小,但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了,這時候父母一定要抓好這個機會。

要從小教育孩子「做錯事要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學會道歉。

做個禮貌的好孩子!」

當孩子犯錯時,除了要教育他以外,也要命令孩子向對方說聲對不起,如果是錯怪孩子了,也應向孩子道歉,作為合格的家長,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和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這樣的規則可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誠實地面對,並且有勇氣主動承認錯誤。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慢學會反省自己,也會慢慢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

所以六歲前的孩子,在各種意識還沒有定型以前,是教育孩子形成規則的最好時段,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只有和孩子一起遵守,堅定而和善地去執行,相信孩子會交給你一份優秀的人生答卷。

可見,以上孩子六歲前所制定的規則也是孩子成長規律中的一部分。

只有家長在生活中多了解、掌握孩子的每個關鍵成長期,並因勢利導,這些健康的因素會對孩子今後的智商、情商、財商、健商都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孩子受益終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無規矩不成方圓!別讓你的孩子成為小皇帝

每個父母都想給孩子百分百的自由空間去發展獨立能力,但一味地縱容孩子,甚至有「只要他喜歡就可以了」、「孩子開心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如果有這種心態,教育出來的孩子,容易變得、自大、自我為中心...

6歲前,不給孩子立下這6條規矩就晚了

雙媽語:大雙快4歲了,他做錯事的時候,會主動說「媽媽,對不起!」。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也忍不住要去拿, 如果我告訴他「那是別人的東西,你不能動」他也能接受並放回去。孩子的很多規矩是我們在平時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