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的傷往往最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幾天報紙上的一則新聞,讓我十分憤怒,又十分的心疼。
一個小女孩5歲時父母離婚,她被判給了媽媽。
而媽媽只知道打牌,對她的生活不管不顧,心情不好時就打她出氣。
一次爸爸帶著女兒到醫院做檢查,當打開孩子的衣服時,一道道讓人觸目驚心的傷口顯露出來,大夫和護士看到後不由得流下眼淚,爸爸在旁邊更是止不住的流淚。
可沒想到女兒一個勁揮手,說:「沒關係,我不疼,我的命是媽媽給的,只要媽媽能開心,打我就打吧」。
小女孩的話讓人心疼,或是出於本能對媽媽的心疼,亦或是對生存的恐懼擔憂,小女孩顯然選擇了做一個「乖」孩子。
聽聽這孩子說的話,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想想為人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看看身邊一個個乖孩子,你有沒有覺得往往乖孩子的傷往往最重?
為什麼乖孩子的傷往往最重?
第一,心靈的不堪重負。
「乖」意味著善解人意,一個小孩子怎麼可能善解大人世界的意思?他如果變得像大人一樣那麼知趣、那麼通大體、那麼識大理,他還是個孩子嗎?那種見人說人話,見鬼道鬼言,一味討好的孩子,軟的欺硬的怕的孩子都不是孩子該擁有的本色。
這樣的孩子是在被催熟,在不該成熟的年齡成熟了,在沒有力量承擔時承擔了過重的任務,一定是有後患的。
第二,孩子喪失了感受自己和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
本來這兩種能力從新生兒身上就有,餓了也會哭,被媽媽摟了會咧嘴笑,我們會稱他為「社會性微笑」。
但是,如果孩子更多的去察言觀色了,那麼他們本真的情感、情緒就會被壓抑。
「我很傷心、我很憤怒、我很委屈」等這樣的情緒表達他不會,而只知道要把情緒壓抑下來解決問題。
人終歸是情理交融的動物,先通情再達理,通情方能達理。
第三,這樣的孩子常常是左右逢源,但真正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他是恐懼的、是防禦的、是討好的,不健全的人格狀態就是這麼來的。
他們會特別隱忍、會無所不能,但是在無所不能的背後是一個犧牲者的角色,是一個受害者的吶喊——你欣賞我吧,你讚美我吧,你愛我吧,你崇拜我吧,你多看我兩眼吧!可
這種變形的方式誰能讀懂,當你讀不懂的時候他就會生氣、憤怒。
有的人是「扎」自己,最終身心不健康,產生各種器質性的病變,癌症就是典型的病症之一。
有的人在婚姻中「針尖對麥芒」,走不出,不想走出,但是又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所有這些模式都會帶到人際交往,工作合作,婚姻家庭中,從而影響一生。
童年無小事。
這其中最純粹的其實真正的童年無小就是保留孩子的天真,保留他衝著皇帝說「你沒穿衣服」這樣的一份純粹、一份科學,還有一份不騙人的智慧。
因此,大人們,我們要把自己「養大」,別再對孩子們「率性而為」,別再輕易說「我的孩子很乖、很聽話」。
乖孩子的孩子的傷在後面,聽話孩子的傷在心裡。
直播課
關注微信公眾號【宗爸金媽教育】ID:zongbajinma,可了解課程詳情!
來源微信公眾號:宗爸金媽教育 ID:zongbajinma,關注【宗爸金媽教育】了解更多!
(本文為宗爸金媽教育原創作品,圖片源於網絡)
宗爸(宗春山):中央電視台《心理訪談》《今日訪談》《法律講堂》《熱線12》等欄目嘉;賓;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兒童工作智庫專家。
金媽(金琰):家庭教育理想家和踐行者,200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師從我國家庭教育學術奠基人趙忠心教授,獲家庭教育學碩士學位。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越會讓父母操心?(真相竟然是---)
很多爸媽常會對自家孩子說「看看那誰,你怎麼就沒有別人那麼乖!」乖巧懂事的「別人家孩子」不知成了多少孩子的心頭陰影。養一個「乖孩子」似乎是很多父母的心愿。懂事、聽話,按著父母規劃的方向發展,從不讓...
別人家的「乖」孩子?驚醒無數家長!
深圳母嬰卡 | 深圳的媽媽都關注了這裡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而且還永遠打敗不了。這個孩子從來不玩遊戲,勤奮刻苦,天天就知道學習;長得好看,聽話又溫順...
最招人喜歡的這類「乖」孩子,長大後卻往往最沒出息!
我們在討論熊孩子的時候,總是會提到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孩子,就是大人口中的「乖孩子」!「真羨慕你家孩子,多乖啊,從來都不哭,一天安安靜靜,我家那個一天臉皮太厚了!」「這是你家孩子啊,看起來好乖好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