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叛逆期時越管越不聽話?教你這麼做,肯定有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對孩子的不合理哭鬧說「不」,態度溫柔而堅定
我們可以發現,孩子的哭鬧往往帶有強烈的目的性,唯有目的達到了,TA的哭聲才會停止。
而父母對孩子哭鬧的妥協、退讓和滿足,會讓孩子誤會:爸爸媽媽的話,我哭了一會兒,你聽不進去。
因此,一旦父母忘記對孩子不合理的哭喊說「不」,當孩子們會說話時,ta會提出更不合理的要求,我心底里想:「我的父母對我的要求很滿意。
」
當一個孩子哭了出來,當他或她自己的需求或慾望不滿足時,父母不應暫時放棄投降,但要堅守原則,疼愛孩子但絕不溺愛孩子。
因為一旦讓孩子在自己哭鬧和大人滿足要求之間建立聯繫,認為哭可以達到他們的目標,他們會哭成一種手段。
2、用愛和孩子溝通,避免大聲說教甚至是吼叫
「當媽媽對我大吼大叫時,我的整個身體都崩潰了,我的頭飛進了宇宙,我的肚子掉到了海里,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這是德國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里,雖然小企鵝已經被它的母親尖叫,它有誇大的元素,但在現實生活中,大聲說話對孩子的傷害絕不可低估!美國說話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研究者將媽媽們大吼大叫以超過85分貝的音量,聽10個7到10歲的孩子。
然後讓他們寫母親的吼聲,結果只有13.3%的孩子寫對。
此外,人腦有一個經常對習慣性事物視而不見的特性,聽,但不要聽。
例如,當父母第一次罵人時,孩子會哭得太多,但經過很多次,他習慣了。
每次挨罵,他的注意力都是免費的,他根本沒有在聽。
所謂「入鮑魚」,久久不聞。
正如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錢志亮所說:「罵孩子的聲音越小,孩子聽得就越認真,教育的效果也就會越好。
」
《爸爸去哪兒3》里有這樣的情節,很好地佐證了這一點:林永健的兒子林大竣和夏克立的女兒夏天,他們被要求保留糖果和冰淇淋的節目組,違反了規定偷吃了糖果。
林永健看到兒子的表現,立馬提高音調,大聲對兒子說:「吃什麼吃?你為什麼要吃?站一邊好好想想去……」而夏克立則把女兒拉到一邊,她輕聲嚴肅地低聲說:「這是哪裡的錯?」你為什麼不能這樣做?錯了就要接受懲罰。
」林永健大聲訓斥的林大俊,壓根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內心深處的怨恨,在下一個節目中,故意與爸爸發生矛盾,不要和爸爸的行動合作。
夏可麗在夏天受到了安靜的教育,他願意接受懲罰,在接下來的節目中,心情愉悅,開心玩樂。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父母的大聲斥責和說教有很大的區別,這使孩子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承認了錯誤,一個讓孩子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只記住了家長的怒吼,心情鬱悶而沮喪。
3、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進行有效的正面管教
孩子叛逆不聽話,很多時候家長第一反應就想著如何調教,如果說教無用,家長會直接用吼,甚至武力制服。
然而,這樣做容易出現兩種極端:一種是孩子就屈從了,「你們說什麼我就做什麼」,那些寶貴的個性就很可惜地喪失了;另外一種孩子會變得更加「頑劣」,「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於是就真的成為一個非常叛逆的「熊孩子」了。
一般來講,有效的管教=90%親子關係的建立+10%持續堅定的規矩建立。
通常,再多的說教都比不上讓孩子自己體驗一回。
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可以」,就像「狼來了」的故事,「不可以」說多了孩子也會免疫的。
對於孩子來說,只有自己親自嘗試過,體驗過才會死心。
比如,你說了一百次燈泡是燙的不能摸,你甚至都要使用武力來限制他的行動了,但是還是沒有用。
這時,不如讓他自己摸一下,小小地燙一下,他就長記性了。
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不會出現很嚴重的傷害。
父母的音量,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教養
美國說話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研究者將媽媽們大吼大叫以超過85分貝的音量,放給10名7至10歲的兒童聽。之後讓他們寫出媽媽吼叫的內容,結果只有13.3%的孩子寫對。研究者稱,大音量的吼叫,對...
孩子窩裡橫,我恨不得早些年知道這些方法!親測有效
處在心理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甚至會故意和家長唱反調,並以此來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但這也意味著,你家孩子頂嘴、任性、不聽話,別人家的孩子一樣也會。從這個角度而言,為人父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