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音量,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教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國說話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研究者將媽媽們大吼大叫以超過85分貝的音量,放給10名7至10歲的兒童聽。

之後讓他們寫出媽媽吼叫的內容,結果只有13.3%的孩子寫對。

研究者稱,大音量的吼叫,對管教孩子毫無用處,音量越大,孩子注意力越不集中。

正如北師大教授錢志亮所言「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孩子聽得就越認真,教育的效果也就會越好。

1

音量越大,孩子越不聽話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時,以為聲音越大,孩子越會記憶深刻,效果也就會越好,結果事與願違,還引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爸爸去哪兒3》里有這樣的情節:

林永健的兒子林大竣和夏克立的女兒夏天,被節目組要求看守糖果和冰淇淋,年紀小經不起誘惑的他們,違反了規定偷吃了糖果。

林永健看到兒子的表現,立馬提高音調,大聲對兒子說:

「吃什麼吃?你為什麼要吃?站一邊好好想想去……」

而夏克立則把女兒拉到一邊,親切而又嚴肅地小聲告訴她:

「錯在哪裡?為什麼不能這樣做?錯了就要接受懲罰。

被爸爸大聲訓斥的林大俊,壓根不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明明是自己犯錯導致爸爸生氣,卻演變成自己生爸爸的氣,在接下來的節目中,故意和爸爸頂嘴,不配合爸爸的行動。

大聲對孩子說話,不僅沒有起到作用,卻起到了反作用,讓孩子越叛逆,越聽不進去大人的話。

而被爸爸小聲教育的夏天呢?心甘情願地接受罰站,在接下來的節目中,心情愉悅,開心玩樂。

同樣的一件小事,爸爸大聲訓斥和小聲說教,效果天壤之別,一個讓孩子認識到了自己錯誤,主動承認了錯誤,成長收穫了一整天,一個讓孩子不知所以然,只記住了爸爸的高分貝,鬱悶失落了一整天。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家庭的七個習慣》寫道:「我們習慣於對家人大喊大叫,指責而不去理解,命令而不去溝通,我們都忽視了最關鍵的一點:有效溝通

對孩子大聲嚷嚷絕不是最佳的溝通方法,只有裝滿愛的語言,才能浸潤孩子的心靈,整天扯著嗓子嚷嚷的父母,往往很難引導孩子的成長,更影響親子關係的親密融洽。

溫聲細語比大聲怒吼更有震懾力,當父母的說話聲是甜的,每一句話孩子都能牢記於心。

2

音量越大,孩子越感受不到愛

當你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的內心是什麼樣的?

「當媽媽對我大吼大叫時,我的全身都散架了,我的腦袋飛到了宇宙里,肚子落入了大海里,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這是德國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里企鵝的心聲,雖有誇張成分,但現實生活中,大聲說話對孩子的傷害絕不可低估。

想想生活中,和孩子相處的諸多時光里,當父母疲倦,或是心情不佳時,當對孩子的行為不滿時,父母就容易對孩子居高臨下大吼大叫,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傷害每天得發生多少次。

知乎上有這樣的提問,你最不願意聽到的聲音是什麼?

有網友的回答讓人心疼:

「只要是大聲說話我都不愛聽,因為我害怕。

別人的音量一上來,我就下意識地想要躲,因為我腦子裡縈繞的全是媽媽從小到大對我嚷嚷的情景。

我一度懷疑媽媽不喜歡我,甚至是討厭我,不然為什麼總是對我大聲說話……」

大聲說話,給孩子帶來無窮的恐懼感,讓孩子毫無安全感和幸福感。

降低你的音量和孩子說話,降低的不僅是聲調,還有那顆愛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心,敏感的孩子在與父母交流的時候,比起內容,更看重父母的音量。

父母是愛,還是嫌棄,在TA眼裡,全藏在父母的音量里。

3

音量越大,孩子音量也越大

孩子的說話音總是模仿大人的,父母大嗓門,很難想像孩子會輕聲細語。

我曾有一個嗓門特別大的同事阿全,他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常常大叫,音量驚人。

有一次點了外賣,快遞小哥晚到了15分鐘,沒有提前給他打電話,電話處於占線狀態,飢餓難耐的他見到快遞小哥的一剎那就爆發了,音量提高了8度,斥責快遞小哥。

見同事目瞪口呆望著他,他抱歉地說:「我天生嗓門大,我控制不了。

阿全和我同住一個小區,我了解他的家庭,深知哪裡是天生,不過是深受父母影響。

他不止一次向我抱怨過他的父母:吃飯打嗝要被大聲制止,拿筷子姿勢不對會被被大聲糾正,哪怕考了98分,父母還是會大聲冷嘲熱諷他……

「為什麼總是對我大吼大叫,難道我做的一切都是錯的,他們說我,我越來越反感,後來就反抗,音量一定要蓋過他們……」

大吼大叫,也成為他家庭矛盾的「炸藥包」, 父母高聲責罵孩子,孩子反抗聲更「高」一籌,結局總是以「父母一肚子氣,孩子不服氣」而收場。

其實,阿全也不想成為這樣的人,30歲了還單身,就因為女朋友受不了自己的一遇事就咆哮。

蒙台梭利說: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試想,阿全的父母總對他溫聲細語,他也不至於有這樣的困惑。

我們怎麼和孩子相處,孩子就怎麼和他人相處,我們必須控制自己的音量告訴孩子:大聲說話對解決問題毫無作用,試著和別人輕聲說話,也許情況沒有那麼糟。

鄭淵潔提到的毀掉孩子的7大秘訣中,其中有一條就是:和孩子說話時口氣決不能和藹,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達到70分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教育是以身作則,不是以「聲」作則,不想毀掉你的孩子,不妨收起你的音量。

幾米曾在《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寫過:為什麼風可以那麼溫柔地對樹說話,而你卻永遠學不會對我溫柔地說話呢?

從今天起,試著和你的孩子輕聲說話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用傾聽代替吼罵,你不知道對孩子有多重要!

我一個朋友,面對老公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一直在抱怨:爸爸認為孩子要多練習寫字,以後長大就會更聰明學習更棒!於是買了好幾本描紅本來給孩子每天練習,而且一寫就是兩三頁,剛開始孩子還乖乖地完成爸爸的任務...

父母的音量,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教養

美國說話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研究者將媽媽們大吼大叫以超過85分貝的音量,放給10名7至10歲的兒童聽。之後讓他們寫出媽媽吼叫的內容,結果只有13.3%的孩子寫對。研究者稱,大音量的吼叫,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