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對「霸凌」勇敢說No,善良的同時還要有力量感和智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一周中關村二小一個小孩被「霸凌」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我很理解這位媽媽因為沒有得到學校和老師的支持而憤恨和絕望的心情,在全國父母的支持下,這個事件也許還會持續發酵。
而我關注的並不是這個事件裡面學校和老師最後是否能夠在壓力下積極地去處理,而是我們作為媽媽,就算學校和老師積極介入了,我們還需要做些什麼?就算學校和老師什麼都不做,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因為如果把希望僅僅寄托在學校和老師的處理上,這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假設老師和學校都積極介入和處理,也會去教育那些欺負人的孩子,並且老師對這個被欺負的孩子給予特殊關照,但是被欺負的孩子的霸凌行為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夠在教育下得到改正,而且就算他們的父母很抱歉也認為自己孩子有錯並批評了他們,這些孩子的父母也不可能隨時跟在他們孩子身邊制止他們的孩子去欺負別人。
而且如果這些欺負人的行為不是發生在學校裡面,是發生在上下學的途中,那麼學校沒辦法管到,孩子依然會被欺負。
所以對於我們當媽的而言,當我們為孩子被欺負和霸凌而責怪學校和環境時,同時也不要忘記了我們自己的責任,拋開學校和老師的可以做的事情,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去幫助我們的孩子?
我想起了很多我小時候的事情。
小時候,雖然沒有遭遇過「霸凌」,但是經常被欺負的事情還是有的。
小學的時候,同桌的一個男孩子經常拿著原子筆把我的衣服畫髒,那個時候的我也沒有去尋求老師的幫助,但是回家告訴了父母,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幫助和支持,可是他們說:你一定是哪裡惹到他了,否則為什麼他不畫其他人,只把你的衣服畫髒呢?所以我只好一個人委屈地承擔這一切,後面因為班上集體調整位置才解決這個惱人的問題。
長大後有一次見到小學的老師,她回憶說,那個時候的我小小的,總是低著頭,不怎麼說話,也不怎麼和同學一起玩。
中學的時候,班上有一群長得特別漂亮的女生,她們有一個好朋友,剛好也是我的好朋友,而且是我唯一的好朋友,有一次其中一個女生單獨找我談話說:你不准和xxx當好朋友,否則我們對你不客氣。
當時我害怕地要死,不知道怎麼辦,迫於她們的權威只好主動和這個好朋友慢慢疏離。
當時班上還有一個很胖很兇的女生,經常欺負人,她經常把我書桌上的書掀到地上去,我都默默忍受,有一次,我終於爆發了,不顧一切反抗,把她的書也全部扔到了地上,然後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大哭了一場,也驚動了老師。
大家都很奇怪,平時不怎麼說話的我,那一次哭得驚天動地,好像肚子裡面塞滿了委屈。
也就是那一次之後,好像沒有人敢再欺負我了。
翻看初中時我的照片,也是怯怯懦懦的,很不自信。
高中的時候,我的成績越來越好,成了班上的前幾名,突然變成了班上很受歡迎的人,整個人才陽光和自信起來。
你或許會想,那你的人生是不是從此就走上了正軌了?
表面上是這樣,因為考上了很好的大學,畢業後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並且業績一直很好,這些都讓我越來越自信。
但是這種自信還是建立在自己的成績和他人對自己的認可之上,內心深處,還是怯懦的。
畢業後的頭幾年,當我面臨那些帶有「霸凌」特質的人,馬上就會回到那個不能保護自己,只能把委屈往肚子裡面吞,暗自哭泣的小女孩的角色。
比如在工作上,有人居高臨下當著所有人的面盛氣凌人地指責我的時候,我所有的自信都會消失殆盡,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伸張自己的權利,事後只好一個人躲在廁所默默哭泣;
比如曾經遇到過一個奇葩房客,突然臨時退租,要求我退還全部押金,還在小區裡面上演了一場我欺負她的戲碼,所有的鄰居都對我指指點點,我大哭一場後乖乖地把押金全部退給她,只想早點了結。
當年的我,怎麼都想不明白,難道真的是人善被人欺嗎?難道做一個善良的人是錯誤的嗎?
現在,才知道,不是人善被人欺,表面上是因為我們善良,其實是因為我們缺少力量感和智慧。
什麼是力量感呢?力量感就是我們的自尊、自信,自我價值感。
什麼是智慧呢?智慧就是我們在面臨不利局勢時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而我們父母真正能幫到我們孩子對「霸凌」勇敢說No的,就是培養孩子的力量感和智慧。
在這裡我們不去探究自尊、自信、自我價值感的精確定義,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力量感歸納成2層意思:
一層是我們對自我的認知和自我價值感的認知不會因為「霸凌」的人的言行而有所改變。
比如孩子在學校裡面,可能會遭受一些語言暴力,比如「你是豬」「你是死胖子」「你活該沒有朋友」「沒有人跟你玩」「我們都不喜歡你」,一個有力量感的孩子他並不會因為別人的這些評價而開始對自己的價值產生懷疑。一層是我們覺得自己有能力去面對「霸凌」的行為,有能力的意思並不是我們要戰勝那些「霸凌」的人,而是我們有能力去處理這個事件。
如果你覺得能夠通過逃離和避開避免自己受到傷害,這也是一種能力。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培養孩子的力量感呢?
1 告訴孩子媽媽永遠永遠都愛你,媽媽的愛不會因為你的行為你的能力而有所變化
無條件的愛永遠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
一個孩子,如果他從來都沒有得到過爸爸媽媽無條件的愛,他一定會經常懷疑自己,我是否真的像別人說的那樣做得不夠好,我是否真的像別人說的那樣不值得被愛。
有一天下午5點多我從地鐵站出來,看到一個媽媽接完她的兩個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也從地鐵站出來。
其中一個孩子向媽媽撒嬌:媽媽,我待會兒想吃漢堡包。
可能是剛才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這位媽媽惡狠狠地瞪著這位開口要漢堡包的孩子,說:待會兒誰聽話,我才會給他買漢堡包。
那個孩子的臉上閃過一剎那的失落,然後馬上又恢復笑容跑過去對另外一個孩子說:媽媽說待會兒表現好就可以吃漢堡包。
我的心裡同時也閃過一剎那的悲傷,為那個孩子,也為那個媽媽。
一個孩子,如果他所有的需求都是建議在有條件的愛上面,我不知道以後他會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這個社會的各種壓力。
一個被無條件愛著的孩子,他會認為他值得被愛,當他面對」霸凌「的時候,他會更有力量去面對。
2 告訴孩子別人的看法供參考,你的看法最重要
每次有媽媽跟我說我孩子不聽話很苦惱的時候,我都會從正面的角度去詮釋這個行為。
一個不聽話的孩子,說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他不再完全順從你的想法。
這是他開始獨立思考的開始,但是因為他不夠成熟,所以需要我們的耐心引導。
當一個孩子開始有自己的看法,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別人對你的看法供參考,你對自己的看法最重要,別人對這件事的看法供參考,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最重要。
當孩子知道原來我和我的看法是如此重要的時候,他就不會輕易因為別人否定他而否定自己,也不會輕易因為別人和自己看法不一樣而否定自己。
比如樂樂以前經常會說:老師說....,爸爸說….,爺爺說.....。
我一般都會問他:那你自己是怎麼想的呢?你覺得呢?這樣不斷去鼓勵他,經常會聽到他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這樣的孩子在面對同學說「你很笨」「沒有人願意跟你玩」的時候,他就不太容易因為對方的挑逗而特別憤怒,也不太容易因為對方的評判而自卑。
3 告訴孩子當你感受不好的時候,你可以表達出來,這是完全被接納的
每次在外面聽到有孩子哭,接下來我聽到最多的話就是:還哭,哭什麼哭!
孩子在表達他的感受的時候,很多爸爸媽媽都是否定的態度。
孩子說:媽媽,這個很燙。
媽媽可能習慣性會說:不燙啊,你再試試。
孩子說:媽媽,這個藥很哭,我不想喝。
媽媽可能習慣性會說:不苦啊。
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去上學。
媽媽可能習慣性說:上學很好啊,媽媽都想上學呢。
今天早上我看到樂樂的鞋子髒了,就給他換了一雙鞋,他說:媽媽,我不想穿這雙鞋,這雙鞋子有點小。
我摸了摸他的鞋子,不小啊,還有空隙呢,也和昨天穿的鞋子比了一下,不小啊,差不多呢。
但是我並沒有去否定他的想法,而是接納:哦,你覺得小啊,那就不穿吧,但是你只能穿髒鞋子哦,可以嗎?樂樂說:可以。
當孩子在表達他的感受的時候,即使我們的體驗不一樣,即使我們從邏輯上分析行不通,也要去尊重孩子的感受,因為他這樣去表達,一定有他的理由,我們無法去替代孩子的感受。
只有當孩子的任何感受都能被完全接納的時候,當他面臨「霸凌」,他才能在感受上有更高的敏感度,也才能敢於第一時間和爸爸媽媽去講。
在中關村二小的事件中,我看到的是那個「霸凌」的孩子從三年級開始罵受害者侮辱性外號,四年級時不時推搡踢撞,但是那個受害者的媽媽對這些卻一無所知,可見這個孩子根本就沒有把自己在學校的遭遇告訴媽媽,是不敢還是敏感度差呢?如果孩子能夠在被罵侮辱性外號的時候就告訴媽媽,也許在「霸凌」的早期,就能夠得到解決,而不是等到事態升級。
4 告訴孩子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傷害他
從小就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值得被尊重,每個人都沒有權利去傷害他人,別人也沒有權利來傷害自己。
這是身體和精神的界限。
一個不懂得身體和精神界限的孩子,他要麼會去隨便傷害別人,要麼別人傷害他,他依然不懂得拒絕和反抗。
這需要爸爸媽媽也要有身體和精神界限的意識。
比如樂樂,他最近不讓我親他了,所以每次我很想親吻他的時候,就會問問他:媽媽可以親你嗎?如果我沒有徵得他的同意親了他,這就是我沒有尊重他的身體界限。
當孩子有這樣的意識之後,他在面臨欺負或者「霸凌」的時候,甚至精神上的「霸凌」時,會有力量主動去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權益。
除了幫助孩子擁有力量感,我們當媽的還要幫助孩子擁有智慧。
在面對」霸凌」的時候,哪些智慧可以幫到我們的孩子呢?
1、判斷能力,這是遊戲還是「霸凌」
孩子們之間喜歡打鬧,喜歡遊戲。
有些「霸凌」的孩子會用遊戲當藉口,我是跟他鬧著玩的。
所以教會孩子判斷能力,正確區分遊戲和「霸凌」很重要,判斷能力的前提就是孩子的正確感知力。
如果孩子有正確的感知力,即使對方是用遊戲的心態在和他玩,但是讓他感受不好的時候,他可以馬上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感受:我不喜歡你這樣戳我,我不喜歡你這樣叫我的名字。
2、尋求支持和幫助
一個有智慧的孩子,他不會想著所有事情都自己一個人默默搞定。
通常什麼事情都是自己扛著不告訴父母的孩子,都是內心懼怕受到父母的指責。
就好比我前面提到的自己小學被同桌在衣服上亂畫的例子,我後來也不再去跟父母講,而是自己獨自去承受這些委屈,因為我知道講了也沒有用,得不到支持,只有父母的責怪。
所以,營造一個孩子願意來尋求支持和幫助的安全港灣,是我們爸爸媽媽的基礎功課。
當孩子說:媽媽,今天有個同學打我了。
我們第一反應不應該是:那你是不是先惹人家了?而是要先同理孩子:那你一定很難過,對嗎?可以跟媽媽講一講發生什麼事了嗎?
很多媽媽會想,如果有人打我孩子,我應該教他打回去,不能慫啊。
以暴制暴很多時候並不能解決問題,尤其是在孩子之間,很多「霸凌」的孩子他並沒有安全意識,對傷害他人的輕重程度也沒有概念,當我們只鼓勵孩子還擊,不教給孩子智慧的時候,很可能出現,對方加重「霸凌」的程度,讓自己孩子受到的傷害更大。
如果孩子可以來尋求父母的支持和幫助,也許我們可以用我們的智慧幫助孩子一起來分析,應該如何處理會更加妥當。
3、幫助孩子分析」霸凌「的原因
每一個「霸凌」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他的家庭教育背景,有的孩子是因為缺愛,有的孩子是因為被忽視,有的孩子是遭遇了不公平的對待,有的孩子是自暴自棄,有的孩子是因為自卑(自卑產生霸凌的情況也很多哦)....當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坐下來分析「霸凌」的原因的時候,我們也是在教會我們孩子分析問題的智慧。
4、培養孩子贏得人心的能力
其實,很多遭遇」霸凌」的孩子都是相對來說性格比較孤僻,或者說朋友比較少的,這樣的孩子更容易成為「霸凌」的目標。
所以培養孩子的社交商,讓孩子可以在學校環境裡面具備贏得人心的能力,多一些朋友,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減少「霸凌」的幾率。
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一些,那麼父母就需要多花一些功夫,和孩子班上同學的父母多多聯繫,線下多多邀約一起出去玩,讓孩子能夠多交一些好朋友。
就像我之前提到自己初中的時候的一個遭遇,那個時候的我因為不自信,很內向,朋友很少,當遇到有「霸凌」特質的人去威脅我不能和誰做朋友的時候,我基本上無力反抗。
如果那個時候的我身邊有一大群朋友,我相信也就不會出現那樣的情況了。
同樣,如果孩子說班上某個男生經常為難他,或者經常和他過意不去,爸爸媽媽也可以主動邀約那個孩子的父母,讓兩個家庭有機會一起玩。
在玩的過程中,嘗試引導兩個孩子成為朋友,化敵為友,這樣也可以從根本上去幫助孩子解決這個惱人的問題。
在我們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即使沒有遭遇「霸凌」,也可能會遭遇排擠、嘲笑、孤立、欺負.....
我們是孩子的保護傘,學校和老師按道理來說也是孩子們的保護傘。
可是這些保護傘並不能時時刻刻去保護我們的孩子。
只有培養我們孩子的力量感和智慧,才能讓他們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有能力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事件。
快樂媽媽,快樂孩子
幫助媽媽提升快樂力和行動力的學習型媽媽社群
公眾號:快樂媽媽大本營
孩子被欺負,比「讓他打回去」更好的方法是?
那天帶兒子下樓,迎面遇上了凡凡和他媽媽,還沒站定,凡凡就衝著兒子撩過來一巴掌。兒子當時就懵了,我立馬蹲下身摟住他;凡凡媽媽也迅速扯開凡凡,然後摸摸我兒子的臉說,哥哥這樣做不對,他沒有你棒,你別生...
如果你沒有做到這些,孩子上學之後,真有可能被欺負
文|秘籍君昨天婆婆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回家之後,孩子看到我就賴在我懷裡對我說:「媽媽,我不想再上幼兒園了。」剛開始我還以為孩子只是在學校太累了,只是想在我懷裡向我撒撒嬌而已。沒想到在吃晚飯的時候孩子...
孩子在學校有這兩種特質註定吃虧,爸媽可要及時糾正孩子!
對於我們家長來說,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見健康,快樂的成長,在外面不要吃虧,受欺負。其實我們家長未必知道孩子在外面經歷了什麼,古語說吃一塹長一智,但是我們還是不希望我們的孩子 在外面吃虧,受欺負...
警惕!如果你的孩子突然出現這4種情況,可能遭遇了校園霸凌!
文/沐兒:對外漢語碩士,旅居歐洲的漢語教師,走過三十多個國家,著有新書《世間唯有我的達西先生》近日,延慶二中一名初二男生遭幾個同學霸凌:強迫他吃廁所坑位里的糞便。視頻里旁邊的人說:「你尿都喝過了...
校園霸凌頻發:怕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如何防患於未然?
文/沐兒:對外漢語碩士,旅居歐洲的漢語教師,走過三十多個國家,著有新書《世間唯有我的達西先生》近日,延慶二中一名初二男生遭幾個同學霸凌:強迫他吃廁所坑位里的糞便。視頻里旁邊的人說:「你尿都喝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