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智慧地愛孩子?如何進行有效親子溝通?乾貨在此,速速收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0月29日,成長幫手「新父母大講堂」全國百場巡迴講座在我區準時開講,孫雲曉、盧勤、李文道等教育大咖奉上精神饕餮盛宴,與三場近1200名家長一起探討家庭教育的真諦。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三句話

針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孫雲曉送給家長三句話。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

什麼是健康的人格?在孫雲曉看來,主動性和自制力是決定孩子成長理想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培養有兩個原則,一是培養孩子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潛能;二是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孫雲曉說,這就需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僅要踩油門,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更需要有底線,懂得踩剎車,否則就是一種溺愛。

「如果你的孩子不敢犯錯誤,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錯誤,不惜以更大的錯誤去掩蓋這個錯誤,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孫雲曉談到,作為家長,要讓孩子從小不怕犯錯,犯了錯誤態度就是承認,改正,甚至形成一種家風。

「當你犯了錯誤的時候,全家人都會關心地問,你從這個錯誤中學到了什麼,這就是健康的人格,是積極向上的表現。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

現在很多家長在做的事情,其實是老師要做的,孫雲曉說。

「家長不能變成老師的助教。

家長的任務,就是讓家庭更像家庭,要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家庭教育重要的是生活教育,而現在變成了知識、技能教育,有些異化了,這是一種反教育的行為。

孫雲曉認為,新時代下的家庭教育,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否則不能了解孩子。

「杭州有對教授級的夫妻,孩子竟然評價他倆『失智』。

」孫雲曉說,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今天的孩子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某些方面已經像鷹一樣俯視著父母,「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大量的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

什麼是好的關係?關係好壞決定教育的成敗,家長需要理解孩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相互學習。

當孩子遇到麻煩和危險的時候,要讓他敢於告訴老師和父母,敢於承擔責任。

有的時候家長還需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向孩子學習,家庭教育的實質是改變父母自己。

好習慣決定孩子一生

什麼是習慣?習慣就是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

「教育孩子最好、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培養他養成良好的習慣。

有了習慣就會自然而然地自覺自愿。

」在孫雲曉看來,家庭是培養習慣的學校,父母是培養習慣的老師。

那麼如何培養好習慣呢?孫雲曉也給出了具體做法。

第一,提高認識,激發動機,讓孩子覺得養成好習慣,我需要,我能行,我快樂,我願意,我喜歡;第二,明確規範;第三,榜樣教育;第四,持續訓練;第五,及時評估;第六,形成環境。

「此外,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還需要家長、老師的鼓勵和獎賞。

」孫雲曉說。

怎樣智慧地愛孩子

「如果說你想做智慧的父母,請你記住,不要老想著把財富留給孩子,要把孩子培養成財富。

」在談到如何智慧地愛孩子時,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社總社首席教育專家、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知心姐姐盧勤說。

在講座現場,她與在座父母分享了五種力量。

肯定的力量

「一個孩子最大的渴望是什麼?是得到父母的肯定。

」盧勤說,肯定孩子要有技巧,不要夸孩子聰明,要夸孩子努力。

夸孩子聰明會讓之不敢挑戰,夸孩子努力會使之不怕失敗。

學會肯定孩子,讓孩子從心底產生「我能行」的自信。

愛的力量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但是今天的愛,充滿了各種誤區,盧勤坦言。

「爸爸媽媽要做智慧父母,什麼叫智慧?拿得起的叫聰明,放得下的叫智慧,拿得起放不下的是愚蠢。

」作為父母,究竟要給孩子什麼?盧勤給出了她的答案。

用愛的目光看待孩子,用愛的微笑面對孩子,用愛的語言激勵孩子,用愛的分享滋養孩子,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用愛的懲罰約束孩子,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

「在教育過程中,愛的力量,是永遠不可缺少的。

」盧勤說。

夢想的力量

有夢的孩子飛得高,走得遠。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孩子都是有夢想的人,習總書記提出「中國夢」,孩子的中國夢在哪裡?盧勤認為,未來,孩子的差異不在於智,而在於目標和夢想。

「孩子十一歲左右會有目標或夢想,要引導孩子設定具體的遠大的夢想。

有了夢想,父母老師需要給孩子積極的暗示,發現孩子的積極性,及時鼓勵,這樣他會更有動力。

」盧勤說,「孩子未來上哪個大學、考取哪個名牌都不重要,重要是一定要有一個偉大的理想。

在理想的路上不懈追求,這才是孩子的未來。

孩子就是中國和世界最偉大的希望。

理解的力量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最需要的是理解。

」盧勤說,作為家長,要理解孩子,也要理解伴侶和老人。

因為不同的生活經歷,造成不同的生活習慣,自然會有些差異,多體諒,多包容。

家是需要愛和讚美的,營造好和睦的家庭氣氛,孩子在這種家庭環境會享受到家的溫暖,學會愛自己愛別人。

樂觀的力量

「要經常對自己和家人說太好了,要多從好的角度看待事情,要有好心情和好心態。

改變了心情也許就改變了世界。

」盧勤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她舉了一個例子,一次帶孩子們去看丹頂鶴,出發前告訴孩子和家長那裡有蚊子,但不管怎麼樣,都要說太好了。

孩子去了之後儘管被咬了不少包,但都玩得很開心。

家長雖然心疼,但也都笑著說,太好了,下次還來參加。

沒有失敗就沒有勝利,不見風雨就見不到彩虹,孩子的經歷比什麼都重要,好心態是訓練出來的,盧勤說。

如何有效地進行親子溝通

「溝通有三個重要的原則,天時、地利、人和。

」談到親子溝通,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副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李文道給出了四個原則。

多看孩子優點,少看孩子缺點

李文道認為,如果父母與孩子溝通時,消極詞彙使用過多,極有可能形成孩子消極人格和失敗型人格。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因為這階段的孩子自我評價依賴於他人的評價。

當父母關注孩子的缺點時,孩子的優點就會被聽而不聞、視而不見。

太多關注孩子消極的方面,積極方面就會被忽略掉。

「孩子是優點多還是缺點多,其實不取決於我們孩子,而是取決與我們父母怎麼看。

」李文道說,「孩子和成人一樣,都喜歡積極正面的東西。

」作為家長,對孩子要多表揚、鼓勵,少批評指責。

尊重孩子,平等對待孩子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大家願意被批評嗎?願意被當眾批評嗎?肯定不願意。

孩子願意被當眾批評嗎?肯定也不願意。

但是有很多父母,會當眾批評自己的孩子,指責自己的孩子。

」李文道提問在座家長,表示雖然許多家長當眾批評孩子,為的是加重孩子對錯誤行為的認識程度,降低孩子再犯類似錯誤的可能性,但往往會起到反作用。

李文道建議,家長應該換位思考,尊重孩子,平等對待孩子。

面對面有溫度地溝通

李文道提到,美國學者研究發現,當一個人與另一個人面對面溝通時,話語中的遣詞用字對交流的影響僅占7%,說話時的語氣聲調對兩人溝通的影響力占38%,而影響最大的是面部表情,它的重要性占55%。

李文道強調,父母與孩子溝通時,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遣詞造句、語音語調、肢體語言一定要一致。

孩子從一歲時就會解讀父母的情緒,就已經開始察言觀色了。

做一個真誠的父母,該生氣的時候一定要生氣,父母可以批評孩子的錯誤,但注意不能損及孩子的人格。

親子雙贏

溝通是為了融洽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交換彼此的思想、觀點。

李文道認為,在親子溝通上沒有真正的贏家,即使父母與孩子爭論贏了,也容易失去良好的親子關係,得不償失。

「溝通的三個環節是『表達—接收—反饋』,最重要的是第二個環節接收(聽)。

」作為家長,要善於傾聽,李文道提到,雙贏的親子溝通能讓親子關係更好,幸福度更高,關係更持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會傾聽多用描述 親子溝通要避「盲區」

剛在老家過完年返回北京的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李文道,元宵節給身在老家縣城裡的父母打電話問候。「電話接通的那一刻一般存在兩種狀態。」李文道笑著說,「如果是爸爸接電話,一般而言,用不了三句話,通話就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