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長必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家長導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揭示了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方向和一般規律,系統描述了3-4歲、4-5歲、5-6歲每個年齡段幼兒發展的典型表現,並提供了相應的教育建議。

《指南》的頒布,標誌著今後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參與幼兒教育的深度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也為家長的積極參與提供了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要轉化成現實,還有待於家長對《指南》文件的學習。

為了能幫助家長學習和理解《指南》,指導家長在家庭生活中提高養育子女的科學性,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份家長導讀:

《指南》能幫助家長什麼:

● 把握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規律,正確認識和了解孩子。

● 反思和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

● 建立合理的教育期望,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長。

● 用科學的方式方法支持孩子的學習與發展。

● 與幼兒園進行良好溝通,取得教育共識。

幼兒的學習特點

幼兒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

1. 幼兒具有獨立的思想、意識和行為,他們對周圍事物有著與生俱來的探究和學習願望。

2. 幼兒天生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他們通過感官、動作、語言與周圍環境互動,無時無刻不在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探究。

3. 家長應尊重幼兒自身的興趣、需要與獨特的學習方式,支持和引導他們主動學習探究。

幼兒在遊戲中學習

1.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

2. 遊戲伴隨著幼兒成長。

3. 幼兒在遊戲中探索、發現、想像和創造,通過遊戲認識周圍世界、感受生活和享受快樂。

4. 家長應積極接納並支持孩子自由自在地遊戲。

幼兒在交往中成長

1. 幼兒在與同伴和成人交往的過程中,獲得有益的生活經驗,不斷認識自己,了解他人。

2. 家長應滿足幼兒渴望陪伴的需要,鼓勵、支持幼兒主動與人交往,學習必要的交往技能。

幼兒的發展有一定的規律同時具有差異性

1. 幼兒的發展有一定的規律和特點,在發展的順序和階段上大致相同,但是每個幼兒的發展速度和表現又不完全一致。

2. 家長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發展差異,了解自己孩子成長的獨特性,允許孩子按照自身的節奏和方式學習發展。

讓孩子享受家庭關愛

●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從一出生就開始了,並伴隨孩子終生。

● 家庭中形成的早期經驗對孩子的情緒情感、性格、行為、智力及價值觀等方面有著深刻的影響。

● 家長的身教重於言教。

均衡的營養,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

1. 提供營養均衡的飲食,悉心照料生活起居,保障孩子正常生長發育。

2. 經常帶孩子到戶外運動和遊戲,滿足孩子身體和動作的發展需要。

3. 儘量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在自我服務中學會動手動腦。

4. 幫助孩子養成規律、有序的生活習慣,讓他們受益終生。

5. 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

適宜的玩具和圖書,相對獨立的空間

玩具和圖書是童年不可或缺的夥伴,能引發幼兒豐富的想像和創造。

1. 玩具不一定都是買來的,簡單的生活用品或自然材料同樣能激發孩子遊戲和創造的興趣,和孩子一起搜集生活或自然材料,變換和創造各種玩法。

2. 經常陪孩子一起看圖書講故事,開闊眼界,豐富心靈,增進情趣,讓孩子從小親近和喜歡圖書。

3. 提供相對獨立的空間,便於孩子自由取放玩具、圖書,存放自己的作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家庭一員。

有效的陪伴和不可代替的父親影響

父母的作用任何人都取代不了。

父母的關愛和陪伴是幼兒獲得安全感、歸屬感,形成良好情緒情感的重要基礎。

1. 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在良好家庭關係中成長的孩子,情感積極穩定,能主動自信地應對未來生活。

2. 多親吻、擁抱、愛撫孩子,經常和孩子一起遊戲、聊天、講故事,讓他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3. 做孩子遊戲的玩伴,平等參與,不過分干預。

4. 父親帶給孩子勇氣、力量和自信,讓孩子的人格更加積極健全。

和孩子走進大自然

● 大自然為孩子的學習和探索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 親近大自然可以萌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強健體魄、愉悅心靈。

提供學習和探索的機會

1. 經常帶孩子接觸大自然,讓孩子感受陽光雨露

山川河流的美好,在觀察花鳥樹木、玩沙玩水中體驗到自然的奇妙和探究的樂趣。

2. 注意保護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和他們一起感受、發現和分享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的認識。

3. 支持孩子用自已的方式感知事物、發現規律、積累經驗和解決問題。

4. 不要過多干擾孩子的活動,容忍、接納孩子的一些「破壞」行為。

探究能力 知識經驗

鼓勵和支持孩子探索大自然是促進孩子主動學習、提高探究能力、增長知識經驗的有效途徑。

1. 細心觀察孩子的探究過程,了解他們的興趣和需要,在必要時啟發他們思考,嘗試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2. 理解和支持孩子反覆觀察和嘗試的行為,這是孩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獨特方式。

3. 當孩子在專注地觀察和嘗試時,不要為了急於求成,強迫他們順應家長的思路,干擾孩子探究的興致。

熱愛和敬畏大自然的態度

1. 與孩子一起關注、感受和經歷自然界生命的神奇與豐富,熱愛大自然。

2. 與孩子一起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和真諦,敬畏大自然。

帶孩子體驗社會生活

● 社會生活為孩子提供了人與人交往、理解和建立規則、適應群體生活的機會。

● 社會生活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身教勝於言傳。

● 幼兒的交往技能是在觀察模仿、交流互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 良好的親子關係、同伴關係和師生關係能讓幼兒感到安全可靠,樂於交往,充滿自信。

樂於交往 理解他人 接納自我

1. 經常帶孩子參加親朋好友聚會和一些適宜孩子的社會活動,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各種不同的人和事。

2. 經常邀請小夥伴來家裡玩,或鼓勵孩子到小朋友家做客。

3. 適時送孩子上幼兒園,開始集體生活。

引導孩子在交往中逐步體會什麼樣的行為受歡迎。

4. 經常和孩子聊聊他和小朋友之間的事兒,引導他關注自己的想法,理解別人的感受。

遵守規則 應對衝突 面對挫折

1. 通過日常生活或遊戲,體驗規則的必要,逐步調整自己的需要和行為,遵守規則。

2. 幼兒之間發生衝突,不要急於干預,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

3. 幼兒遇到困難時不包辦代替,以適當的方式鼓勵和幫助他們克服困難,不輕言放棄。

自尊自信 認同感 歸屬感

1. 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使他真正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2. 積極回應和肯定孩子獨特的視角和想法,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和獨特性。

3. 關注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多肯定孩子,切忌橫向比較。

4. 幫助孩子感受與同伴交往的快樂,體會幼兒園集體的溫暖,形成認同感和歸屬感。

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

幼兒的學習

1. 是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

2. 運用多種感官和動作進行操作和體驗。

3. 以具體事物和現象為內容。

4. 具有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節奏。

家長應該關注孩子

1. 是否獲得了豐富的生活感受和體驗。

2. 探究過程中是否有獨立的思考和經驗積累。

3. 是否用已有經驗分析解決新問題。

4. 是否形成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習慣。

家長不應該做這樣

1. 缺乏平常心,相互攀比,對孩子期望過高。

2. 不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按照自己的意願強迫孩子學習各種技能。

3. 盲目追求知識技能,要求孩子提前學習拼音、識字、算術、英語......

4. 不願讓孩子玩沙、玩水、拆拆裝裝......擔心不安全、不衛生。

5. 過分追求學習結果,讓孩子死記硬背古詩古文,以為會的越多越好。

出自《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家長宣傳冊》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家長要善於發現和了解孩子的獨特性,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用孩子的優勢帶動其它方面的發展。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而幼兒的3-6歲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讓孩子學習他該學的東西,做他該做的事情,還給孩子一個真正擁有幸福和快樂的童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