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男童斑禿:勿讓孩子輸在「髮際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余清松(重慶大學)

——本文系紅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上海2歲半的小朋友東東因為要參加幼兒園入園考試,媽媽給他報了英語、數學、鋼琴、畫畫、主持人5個培訓班,學習壓力和精神壓力讓孩子患上了斑禿。

醫生提醒,小朋友除了精神緊張,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會導致斑禿。

(11月29日《皖江晚報》)

當今社會,父母給孩子報輔導班的現象很常見,但是一個才兩歲半的孩子,竟然要參加5個培訓班,這種學習強度對身心發育尚不健全的幼兒來說是難以承受的。

小小年紀就患上斑禿成片掉發,家長只求學習不顧健康,令人不禁反思:學前教育為何就變成了超前教育?

首先是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面對升學競爭急功近利。

很多家長為了使孩子成才,培訓「從娃娃抓起」,瘋狂給孩子報各類學習班,不顧孩子的興趣與成長狀況。

結果違背了教育規律,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成了現代版的「揠苗助長」。

家庭是孩子的學校,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師。

幼兒在成長時,父母應該注重家庭教育,而不是直接把孩子丟給培訓班。

其次,超前教育的現象離不開教育培訓機構推波助瀾。

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成了多少培訓班的口號,殊不知,孩子們看似贏在了起跑線,卻輸掉了「健康線」。

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了身心健康,再好的成績才藝都將失去意義。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為了贏在起跑線而輸掉健康,實在得不償失。

另外,從幼兒園就開始的升學競爭十分激烈,家長早早把孩子送到培訓機構,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當前升學率是評價學校教育的重要標準,以升學為目標的功利性教育有損學生的身心健康,而進行教育改革、切實推進素質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6年中國家庭教育焦點問題調查報告》對不同城市6529個家庭關注的問題調查顯示,低齡兒童智力過早開發、中國孩子素質能力缺失等問題,已成為新時代家庭教育的痛點。

這警示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培訓課程時,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孩子的成長規律,量力而行。

家庭、學校與社會要互相配合,讓學前教育回歸正途,還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別把愛變成了傷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特稿|康麗穎:父母們最容易犯的4個育兒誤區

院君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坑了無數父母和孩子的話,還在繼續逼迫後面的家長去做拔苗助長的蠢事。孩子的成長有其自身的規律,急功近利亂報班,只顧智力開發不問其餘,或是迷信西方好經驗,都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