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撒手不管,當成靜待花開》寶爸寶媽必看的育兒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沒有一本書讓我讀起來如此如饑似渴,酣暢淋漓。
自從做了媽媽,關於孩子的撫養教育問題就成了我人生中的重要課題。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絲毫不敢怠慢。
然而即使如此,育兒路上總會冒出很多讓人頭疼的問題。
所以看到《別把撒手不管,當成靜待花開》這本書時,仿佛看到一絲曙光,翻開它的一瞬間,我便知道自己果真讀到了一本育兒方面的好書。
關於孩子,到底該怎麼養?怎麼教?怎麼愛?才是養娃正確的打開方式。
這些很多新手寶爸寶媽最為關心的問題,書中都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孩子該怎麼教育,才既不會遭遇熊孩子的欺負,又不會變成熊孩子?工作一天,情緒煩躁時,總會不經意將自己的壞脾氣發泄在孩子身上,如何更好地自我控制?寶寶在外面撒潑滾地,當媽的尷尬怎麼破?如何給孩子讀繪本?生了孩子,婆婆不管怎麼辦?孩子出生後,沒了自我,如何自處?
諸如此類種種問題,相信會時不時地拜訪每一位家長,帶來或多或少的困擾。
在讀本書之前,這些問題也曾讓我迷茫慌亂,直到遇到本書,一直以來困惑我的難題,一個個被破解,心中豁然開朗,原來養娃的路上也有詩與遠方。
《別把撒手不管,當成靜待花開》,這本書由親寶寶著。
親寶寶,是國內親子服務類app第一品牌,主要面向有孩子的年輕家庭,為年輕家庭提供家人親友私密共享的雲空間,記錄、共享家庭與孩子的成長曆程,讓所有親友都能零距離關愛孩子的成長。
本書是由多位特約作者合力完成,用一個個親子小故事告訴大家:家庭教育的核心是陪伴孩子成長,也是爸媽們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愛是一場雙向教育,爸媽懂得愛,孩子才能學會愛。
本書分了五章內容,分別從愛.孕育、愛.教養、愛.自由、愛.陪伴、愛.圍城五個方面,分析講述了育兒道路上,寶爸寶媽們該如何正確地教養孩子,用最好的愛,陪孩子一起成長。
第一章/你的花,讓你自己開
很多女人生了孩子後,往往會失去自我。
她們的世界裡,從此多了一個比自己生命更為重要的人——孩子。
一切圍繞著孩子轉,家裡的開支很大一部分花在了孩子身上,奶粉喝最好的,紙尿褲用最貴的,早教上最優的,衣服、玩具更是不停地買買買,恨不能把這世上所有最好的都給了孩子。
對待自己卻變得極為吝嗇,可以幾年不添置新衣服,可以不修邊幅地推著孩子在小區里轉悠,可以一整天不洗臉、不照鏡子……總是這麼的委曲求全,慢慢地變得連自己都討厭自己,看不起自己,活得邋遢而狼狽。
說實話,沒有一個女人不愛美,沒有一個女人喜歡自己邋遢沒有形象的生活。
但是在育兒的路上,她們迷惑了,她們覺得只要孩子好,才是一個合格的好媽媽,自己好不好沒有那麼重要了。
這種想法是很荒謬的,然而媽媽們卻沒有意識到。
書中這樣寫到:
媽媽不只是媽媽,還是自己。
我們和孩子雖然彼此相依相偎,但我們終將成為自己。
而且書中還提到已為人母不是「放棄自己」的藉口,媽媽活好自己,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榜樣。
媽媽們只有自己變得自信快樂,才會教養出一個同樣自信快樂的孩子。
試想一個邋遢煩躁怨聲連連的媽媽,她的孩子又怎會開朗樂觀自信優秀呢?
所以先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家人。
第二章/一念繁花,一念深淵
生孩難,養孩更難。
我想這是很多寶媽深有體會的感悟。
我們都希望將自己的孩子培養得落落大方、乖巧懂事、自強自立,然而實際的育兒路上,我們又常常為他們想太多、做太多,恨不能孩子的整個人生都按著自己的意志來行走。
我們會遇到很多的障礙,很多的矛盾,很多的問題。
我們一方面怕給孩子太多的愛,令他們恃寵而驕,失了分寸;另一方面又擔心因自己羞於外露的愛,讓孩子與自己之間產生距離,日後難以親近。
書中寫到了很多我們常會遇到的情形,比如有的家長怕孩子餓著,孩子三歲了,他還會追在孩子屁股後面一勺勺地餵孩子吃飯;有的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不論多麼無理與荒唐的要求他都能滿足孩子,久而久之他的孩子變得極度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受不了一丁點的委屈與挫折;很多家長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在超市看上一樣東西,你不同意買他便撒潑打滾,如何破解這樣尷尬的處境?
諸如此類讓人頭疼的情況,書中都給出了答案。
有的問題,作者通過小故事教給了我們如何教給孩子他應懂得的規矩,讓他們成為受歡迎和被肯定的人。
有的問題,作者通過分析孩子的成長特點,找出其無理取鬧背後的原因,教給我們輕鬆破解「寶寶撒潑」的方法。
在這一章里,你可以學會如何給孩子最好的教養?用最有效的方法與技巧,將你和孩子的日子過成詩!
第三章/不必完美,快樂就好
這一章中,我最想提的就是書中說的「打架問題」。
相信這也是很多寶爸寶媽常常頭疼的問題。
作為家長,我們都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但生活中,難免會碰到熊孩子。
這時我們該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既不被欺負,又能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生活中,為了避免孩子吃虧,很多家長會一遍又一遍地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思想:「如果別人打你,你就毫不猶豫地打回去。
」有一部分孩子在遭遇欺負時,打回去了;也有一些孩子生性膽小,任憑父母再怎樣教,也不敢拿起拳頭。
不論哪種孩子,他們的思想里都會變得矛盾,當他們因為不開心打父母時,父母會告訴他們:「打人是不對的,打人不是好孩子。
」而面對外人時,又會告訴他,「如果有人打你,一定要打回去。
」在孩子小小的內心,就會有了這樣的疑問,打人到底是好是壞呢?
書中作者寫到:來,和我兒子干一架吧!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寧願皮一點糙一點,也不要失了男孩子該有的血性、勇氣、責任和擔當。
然而她並不是希望把兒子培養成一個戾氣十足的小霸王。
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與小夥伴發生爭執時,能夠直面矛盾,而不是迴避。
她想讓他學會權衡,什麼情況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什麼情況必須大幹一場。
她想看到兒子文質彬彬的外表下有一顆「爺們的心」。
而這一切不正是每一位爸媽想看到的孩子嗎?一個正直、勇敢、有擔當的孩子。
第四章/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
給與孩子最好的愛便是陪伴。
這個大概只要為人父母,便都是懂得的。
然而如何陪伴呢?書中作者提到了「無效陪伴。
」讓我也不得不反省自己這些年來所謂的陪伴。
在我陪伴兒子的這些年裡,也存在著低質量甚至無效的陪伴。
很多父母認為,陪伴就是陪著孩子,簡單的說就是看著孩子不發生危險就行。
現在的父母,有多數是,孩子玩孩子的玩具,父母看父母的手機。
於是悲劇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父母只顧低頭看手機,孩子從陽台上墜落身亡;父母過馬路看手機,孩子被突然過來的車撞飛……
這樣的悲劇發生時,我們總覺得像是聽天書一樣,與自己很遙遠,絲毫不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
直到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一刻,才會幡然醒悟,欲哭無淚,然而卻木已成舟,一切都晚了。
書中提到這樣的觀點,「你確定養的是孩子,不是手機?」「低質量的陪伴,不如不陪伴。
」作者寫到:願我們都有這樣的耐心和專心,陪孩子,遠望紅彤彤的落日,慢走腳底下的石板路,等微風吹過樹梢,聽一曲夏日的蟬鳴,看一朵花的盛開,穿梭過每一個春夏秋冬……
真正的陪伴是你全身心地投入到與孩子的親子活動中,與他一起搭積木,一起看日出,一起講故事,讓他感到你溫潤細膩的愛,從而成為一個有愛的人。
陪伴一個孩子的成長,就像牽著蝸牛散步。
我們唯有慢下來,靜下來,去感受蝸牛的視野,才能讀懂孩子世界裡的美妙。
第五章/婚姻是一場漫長的修行
提起婚姻,我們腦海中便出現這三層關係:夫妻、婆媳、親子。
這三層關係我們逃不開也躲不掉,維繫的好,家和萬事興;維繫的不好,家就變成了圍城,自己成了囚禁在其中的鳥,與快樂失之交臂。
書中的一些觀點新穎而實用,教給了我們不少夫妻之間、婆媳之間的相處之道。
例如「尊重,才是婚姻里最大的平等。
」「家一起養,錢分開放。
」「懂得接受他的討好,也是一種情商。
」「婆婆不是媽,要把心放大。
」「老人幫你帶孩子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
很多時候,我們作為當局者,往往身在其中,不自覺地犯傻,自己想當然地處理家庭關係,結果反而事與願違,落得個獨自一人空悲切。
例如很多新媳婦認為,我對待婆婆不比媽媽差,看在我對她好的份,她也該幫我帶孩子。
這樣想就片面了。
首先將婆婆視為媽媽,就錯了。
當然孝敬婆婆是對的,但你不能要求婆婆也像媽媽一樣對待你,畢竟婆婆不是媽,與其相處客氣還是要有的。
其次婆婆養大自己的孩子已屬不易,年紀大了,她想有自己的生活也無可厚非,她若幫你帶孩子,做兒女的我們要領她的這份情,如果不幫,也是說的過去的。
作為媳婦就不要在這件事情上鑽牛角尖,徒增不爽了。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
關於孩子的教育是父母最為關心的事情。
然而作為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己成長的過程。
父母懂得愛,孩子才會學會愛。
《別把撒手不管,當成靜待花開》這本書寫出了育兒路上的種種問題,見解獨到,乾貨滿滿,易於實踐,是很多寶爸寶媽必讀的親子精神修煉書。
還在等什麼?快來閱讀吧,保證讓您獲益非淺!
喜歡分享的話,就請點讚並關注作者吧。
滿滿的愛心送給您。
當著孩子面玩手機,居然對孩子有這麼大傷害!
寶寶的童年其實很短暫,一個不注意,他們可能就「偷偷」長大了。因此,家長更應該在他們有限的童年時光里,給予他們最多的陪伴。而現在普遍的現象是,「低頭族」父母越來越多,導致跟孩子的交流越來越少。甚至...
優家教育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微環境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缺乏對孩子早期教育的正確理解,甚至將家庭教育簡單等同於機構教育,將父母本身應該承擔的教育的責任轉移到教育機構中,不了解、不尊重兒童發展規律和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兒童的健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