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兒子離家兩周,突然不再和爸媽親,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JOSHUA

還有兩個月就從幼兒園大班畢業的大兒子,跟隨姥姥姥爺回農村老家去了。

兩周過去,幼兒園老師數次打電話關心,我們夫妻倆也多次打電話詢問,兒子卻遲遲沒有回家的打算。

無奈,趁周末,我買上火車票回岳父母家,準備把孩子接回來。

沒成想,帶孩子回北京的這一天旅程中,孩子的意外表現,卻讓我這個平日自以為關心孩子愛孩子的老爸倍感心酸。

坐了一夜火車,第二天早上到了岳父母家。

我這個孩子爸,平素間被同事們稱為超級奶爸,從孩子小時候就跟孩子玩得好。

我自信滿滿地以為,兩個星期沒有見到爸爸的大兒子,會高興地喊著爸爸撲到爸爸懷裡。

讓我意外的是,孩子看到我的第一反應,竟然是扭過頭抹眼淚。

原來,兒子不願意回北京。

好說歹說,在答應兒子五一節再帶他回姥姥姥爺家後,兒子終於同意跟我回北京了。

可是,從坐上計程車去火車站開始,一路上兒子哭哭啼啼地不斷重複著一句話:「我想姥姥」,眼睛哭得紅紅腫腫的。

我的耳朵都要被磨出了繭子。

我問:「為什麼這麼傷心?」

兒子回答:「因為姥姥在我心中排第一,超級第一。

我問:「為什麼姥姥在你的心中地位這麼高呢?」

兒子:「因為姥姥陪我玩!」

我不服氣地反問:「難道爸爸媽媽陪你玩少嗎?」

孩子生氣地大聲回答:「姥姥陪我多少次,你知道嗎?她陪我去趕集,抓蝌蚪,捉泥鰍,去地里拔草,晚上陪我睡覺,給我做好吃的......,你有嗎?」

我氣鼓鼓地反擊:「爸爸媽媽陪你的時間可比姥姥陪你的時間多多了!北京沒有大集,但是爸爸媽媽陪你去逛超市多少次,數也數不過來。

每到周末爸爸媽媽就帶你去公園踢球,去森林公園捉蝌蚪,去撈魚,去爬山,去大草原,媽媽給你做各種各樣的好吃的,這些你都忘了嗎?」

兒子沉默了一下,哭著說:「反正北京沒有姥姥家好玩兒,這兒有哥哥姐姐,還有小朋友。

我不喜歡北京,不喜歡幼兒園!」

兒子傷心的話,幾天來一直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

兒子為什麼如此留戀姥姥家的生活,不喜歡北京呢?直到前天參加了新書《兒童清單》發布會暨自然養育論壇後,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其實孩子對姥姥的留戀,是對完整的童年生活的嚮往。

農村無憂無慮,有小夥伴陪伴,有無限寬廣的大自然可以自由奔跑,這是完整童年生活的必需品。

孩子的成長就像一棵植物的生長一樣,需要有充足的陽光空氣水分,需要一個健全的能提供豐富營養的環境,而鋼筋混凝土的城市生活,給孩子提供的成長經歷是殘缺不全的,在許多方面是限制了孩子的本性充分生長的。

孩子們遠離了大自然,遠離了小夥伴,缺少了父母的陪伴。

孩子們的快樂來自於工業物品和電子產品的感官刺激。

幼兒園排排坐吃果果,手拉手做遊戲的生活,與其說是對孩子的一種教育,不如說是對孩子的一種規制,在很大程度上是違背孩子天性的。

每當我看到孩子們從幼兒園放學以後,像一個被關在籠子裡許久的小鳥飛到了籠外,歡快地在幼兒園外的廣場上盡情奔跑追逐嬉戲打鬧,盡情宣洩著他們無處發泄的精力的時候,我就在想:我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什麼樣的童年呢?

很欣喜地的看到《童年清單》這本德國教育名著的再次翻譯出版。

它能夠啟發我們作為父母,作為老師,作為教育行政官員,作為社會各界的人士,一起思考怎樣為孩子們的成長創造一個更加順應孩子的天性,更加符合孩子發展規律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

品讀「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一起探討有品質的親子溝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教育路上,父母陪伴是關鍵

年輕父母在打拚工作,沒太多時間陪伴孩子,隔代教育在社會中仍然普遍存在。對於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帶孩子這是常有的事。當然這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爺爺奶奶沒有工作壓力,不會嫌孩子煩,他們脾氣也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