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 |家長的這5個壞習慣,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看完趕緊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1-

為孩子花錢大手大腳

很多家長覺得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為孩子提供遠遠超越自己實際生活水平的需求。

自己粗茶淡飯,各種節省,對孩子卻是十分大方,錦衣玉食地伺候著,各種玩具、電子產品應有盡有,說什麼苦什麼也不能苦了孩子。

還有些家長喜歡用物質獎勵的方法來鼓勵孩子學習,許諾孩子只要取得好成績,就帶他吃大餐、買iPad等。

用物質來刺激孩子,把孩子本來可以從學習結果中得到的成就感轉移到了對物質的關註上,讓孩子喪失了內在的學習動力。

要知道,這樣大手大腳地對孩子,會讓他們對家庭的經濟實力產生錯誤判斷,養成亂花錢的壞毛病,加重家庭的負擔。

孩子很容易成為一個不懂回報和付出的人。

【改變方法】家裡的好東西,父母一定要一起享用,愛孩子不是給他昂貴的東西,而是給他合適的。

從小教會孩子理財,懂得感恩和回報、明白節儉的道理,才是給孩子最好的。

-2-

發脾氣,大吼大叫

發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人的脾氣都有互動性,你投射出去的脾氣往往會加倍反彈回來。

一項調查發現,父母對孩子發脾氣,是孩子最反感的10種表現之一。

父母發脾氣,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以便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是父母不能接受的,從而引起孩子的重視。

更多的時候卻是父母極度不滿情緒的一種失控。

父母如果經常對孩子發脾氣,或是夫妻雙方經常爭吵,孩子善於模仿,長時間的潛移默化,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衝動,沒有耐心,很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不利於孩子的人際交往。

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心裡脆弱又好鬥。

孩子長大後,脾氣也很暴躁、為人苛刻,嚴重的很可能發生性變態、神經病傾向。

當這樣的孩子長大,為人父母時,也會繼承父母的壞脾氣,出現「發泄傷害、複製暴力」的情況。

這時,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壞脾氣的犧牲品。

此外,還有另外一種極端,孩子可能會因為害怕而變得順從,導致以後做事沒有主見,甚至變得軟弱,沒有自我,沒有自信和安全感,性格變得孤僻、封閉,不願意交際。

【改變方法】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實在沒辦法控制的時候,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隨時爆發,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3-

負面地評價他人

很多家長都會把白天工作中產生的負面情緒帶回家中,當著家人的面大發牢騷,抱怨各種人種事。

還有的家長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負面地評價身邊的親人朋友:

「你張叔叔真是一頭豬啊,吃了睡,睡了吃,除了打遊戲,什麼家務都不做。

「你奶奶太挑剔了,買到她滿意的東西真是太費勁了。

「你李阿姨真是不守信用,答應了明天去買衣服,又不去了。

如果家長總是這麼在孩子面前抱怨他人,不僅僅會讓孩子對身邊的人留下壞印象,不尊重他人,還會為孩子做出壞的表率,讓孩子遇事只知抱怨而不試著解決問題。

同時也讓他慢慢學會找別人的毛病,而不能審視自身的錯誤,學會錯誤的處理事情方式。

【改變方法】告訴孩子,隨著年齡的成長,人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生活中也有不美好的事情,我們無法控制別人,但是我們可以把握自己,自己內心裝滿太陽,別人也感到溫暖。

-4-

沉迷電子產品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手機成了現代社會的「精神鴉片」,很多父母手機不離手,周末也不出門,平時很少運動,很少陪伴孩子,家庭之間缺乏交流。

即使必須陪孩子寫作業,常常也是心不在焉。

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模仿家長而來。

倘若家長成天拿著手機在孩子面前玩,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樣。

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更差,接觸到手機特別容易上癮,不但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不良影響,還可能因為長期保持固定姿勢不動,影響脊柱發育。

而且父母如果經常只顧自己玩手機,孩子就有被忽略的感覺,甚至會認為自己在父母的眼中還沒有手機重要,為了彌補這種傷害,孩子可能以哭鬧、亂砸東西等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也可能用玩手機、打遊戲等方式來自娛自樂,嚴重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改變方法】首先,爸媽們請將手機和Pad等放一邊,該是家庭成員交流溝通的時候了。

當孩子要玩電子產品或是不能停下來時,爸媽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玩具吸引孩子、或跟孩子來一場家庭遊戲、給孩子講有趣的故事、跟孩子畫畫、或者帶孩子外出去散步逛公園等,都是不錯的注意力轉移法。

-5-

爸爸不做家務

我們都知道爸爸們為了給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每天賺錢養家很辛苦。

但是媽媽們不僅承擔著工作掙錢的責任,還要養孩子、做家務等各種瑣事,辛苦程度並不亞於爸爸們。

而爸爸們卻往往以工作忙為藉口,逃避做家務。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親會越來越成為男孩的典範和標杆。

假如父親很少幫妻子做家務,在男孩的頭腦中會形成這樣的印象:做家務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有權不去幫忙。

那麼男孩也會理所應當地不做家務。

女兒記憶里就會留下男女不平等的意識,從而影響女兒的擇業和婚姻價值觀。

【改變方法】一個男人,事業再輝煌,家庭不和諧,人生也是殘缺的。

男人回歸家庭,擺正自己在家庭里的角色,留時間給家庭、給妻子和子女,主動幫妻子分擔家務,把經營家庭和打拚事業同等對待。

一個成年人的價值觀、性格氣質、行為取向等,背後的動機都跟童年的經歷有關。

人最隱秘的記憶,往往跟童年植入的味覺、嗅覺、聽覺有關。

所以孩子的童年,一定要形成一種美好的世界觀。

他得看好的東西;聞好的東西;聽好的東西;接觸美好的人,才能自己做一個好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孩子容易脾氣暴躁 言出必行來解決

現在很多孩子都生活在獨生家庭,生活條件優越了,脾氣也大爺起來。這類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不合心意就摔東西,家裡的小皇帝尊稱並非浪得虛名。孩子從小脾氣暴躁,對其的成長和人際關係都是不利的,而家長在孩...

家長有這些壞習慣帶不出優秀的孩子

象媽有個同學最近遇到了教育難題,她家孩子上小學三年級了,經常出言不遜,有時候激動起來還會動手打人,已經被請了好幾次家長了。「平時帶他學鋼琴學游泳學英語,沒想到成了這麼不讓人省心的孩子!」據象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