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吼,娃越差勁!這3種懲罰方式比「打罵」好100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經常有寶媽訴苦:孩子不聽話或惹事了,自己控制不住暴脾氣,總是打罵孩子,事後又後悔,像個神經病一樣哭哭啼啼,只能抱著孩子重複:媽媽還是愛你的。
相信很多家長也遇到過類似情況:孩子犯錯後倔得很,說不聽、打不得,真不知道怎麼辦?
低情商的父母往往會選擇兩種方式讓孩子道歉認錯:
●逼迫孩子馬上道歉
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就逼迫孩子道歉,並且不給好臉色,這樣孩子得到的心理暗示就是:「媽媽/爸爸不愛我了。
」這樣孩子早早學會察言觀色,犯錯後想到的不是彌補,而是找藉口以免於家長的責罵。
另外,家長的歇斯底里雖然能威懾到孩子,但也做了錯誤示範,對孩子未來性格的塑造有害無益。
●直接幫助孩子收拾殘局
不少家長覺得「ta還是個孩子」不懂事,沒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買單,所以習慣性地幫助孩子收拾殘局。
但是家長的這種做法就是在暗示孩子:沒關係,犯了錯爸爸媽媽會幫助你解決。
這樣2種處理方式看似妥帖穩當但是卻缺乏溫度,孩子沒有從錯誤中得到學習,還有可能下一次繼續犯錯,實在不可取。
面對孩子犯錯,家長懲罰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目的不僅是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還要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
以下這3種「懲罰」方式比打罵孩子有效100倍!
1.表情告誡
孩子不會像大人那樣去揣測人的心理,他們通過觀察大人的面部表情來獲取信息。
所以很多時候,家長的表情告誡會比直接體罰孩子起到更有用的效果,比如:孩子做得好,家長給予滿意的笑容鼓勵;當孩子犯錯時,不妨用嚴肅的眼神制止他的錯誤舉動。
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給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了麻煩,必須馬上停止。
2.制定獎懲規則
對於孩子來說,最嚴厲的懲罰莫過於不能做想做的事,這樣ta才能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獎罰規則,讓孩子及時認識到錯誤並改正,也能促進家庭規則的執行。
很多孩子在家裡都有專屬的「特別待遇」,比如看哪一個動畫片,玩某個玩具,或者想晚上9點上床睡覺而不是8點半?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犯了錯,你可以剝奪他這個特權。
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剝奪太多,時間過長。
3.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想要讓孩子記住「不能做某事」,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他自己體驗到這種行為的後果,同時有彌補的機會。
比如孩子淘氣按下所有電梯按鈕,那家長可以帶孩子走出電梯,同時對孩子說:
「到哪層樓按哪層按鈕,這是規定。
媽媽願意陪你等下一趟電梯,但是你今天上課會遲到,你需要自己去向老師道歉說明情況。
」
但是當孩子處在危險中、可能對他人造成危害,或孩子不在乎這件事時,不建議採用此法。
總之,面對孩子犯錯,家長要心平氣和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而不是對孩子歇斯底里的指責。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應該及時予以糾正,讓孩子真正承認錯誤、改正錯誤才是教育的目的。
不打罵咋讓孩子長記性?試試這樣的懲罰方式,孩子絕對長記性
小萱帶著4歲的小兒子逛街,誰知道兒子看到街上賣的玩具就走不動路了,小萱覺得玩具都一樣,家裡還有那麼多玩具呢,不用非得買這一個。誰知聽到媽媽不願意買,小萱兒子立馬就坐地上撒起潑了,這場景引起眾人...
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感覺不到「這是教育」
愛子心切的父母們在孩子懵懂無知的幼兒階段時,就開始張羅五花八門的教材,讓孩子學習英語、音樂,以及各種技藝等等。孩子天性敏感,尤其在感受父母的心意上,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本無...
小男孩亂按電梯被批「沒教養」,爸爸的「懲罰」方式太值得借鑑!
生活中,經常看到很多「熊孩子」因為各種毛病被家長「收拾」,可是有時候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最後不僅收效甚微,還會影響親子感情。最近,來自楚天視頻的一位爸爸教育「熊孩子」的方法卻刷爆了朋友圈,得到了...
舉起「愛的棍棒」,留下兩代人的痛
舉起「愛的棍棒」,留下兩代人的痛網絡上好幾起「虎爸懲戒孩子」的新聞讓人感觸很深,因為孩子的錯誤,讓孩子脫光了在街頭罰站。這種「孩子一旦犯了錯,就要以懲戒警示」的教育方式,在大眾中有人認同,也有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