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叛逆孩子,家長應該知道的三個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處於青春期的少年最普遍的現象就是叛逆.叛逆,往往就使得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與長輩產生矛盾,與家長格格不入。

「叛逆」的心理、行為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會導致青少年對人對事產生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對抗社會等病態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態心理轉化,從而走向極端。

要怎樣才能解決孩子叛逆的問題呢?

首先家長要著重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一、明確父母的責任。

家長的責任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為他們創造一個空間,讓孩子憑學習掌握照顧自己成功快樂的能力。

孩子擁有自己的人生和自由,並不是家長意志的執行者。

二、儘早和孩子做朋友。

家長最遲應該在孩子4歲前和他們建立一份朋友的關係,這將非常有助於日後的親子溝通。

不過同時,家長也要保持權威,讓孩子知道他需要尊重父母。

專家表示:「權威是一種力量,父母有力量孩子才有力量。

」不過,家長的「權威」並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讓孩子知道「我可以引導你怎樣過自己的一生」。

三、認識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

叛逆只是孩子行為的表象,其背後隱藏著的原因應該找出來。

在逐步消除叛逆心理方面,可採取以下措施:

一、愛和耐心。

對孩子來說,特別需要足夠的愛和關注,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呵斥、貶低、急躁、打孩子、濫用權威、命令強迫孩子等,這會導致孩子的抵抗情緒,引發破壞性的攻擊性行為。

「家長應該多給孩子尊重,鼓勵孩子的獨立和冒險精神,不打斷孩子說話,不打攪孩子做事,引導孩子的情緒能量方向,當孩子鬧脾氣時,家長要主動改變環境,用平和、耐心、陪伴的態度讓孩子在合理範圍內做限制選擇。

專家表示,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鬧脾氣時只需要輕輕地抱著他,不用說話,等孩子好一些後再溝通,告訴他「我們還可以怎樣」。

此外,還可以使用轉移注意力、事先表揚、事前預告等方法,不過您最重要的秘密武器是愛和耐心,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

二、不接招。

這就是所謂的「有火不接火」。

面對孩子的種種叛逆行為,家長切忌直接說「不」,因為這個字將直接激發起孩子的叛逆心:你不讓我怎樣,我非要怎樣。

而如果家長「不接招」,孩子首先的反應將變成疑惑,這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孩子說要染金髮,如果你說「不行,沒門!」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覺得父母無法溝通,不理解自己,第二天真的去染個頭髮來給你瞧瞧,看你能怎麼樣。

而如果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可以啊,我覺得你染金色頭髮也挺漂亮的。

」就會首先引起孩子的疑惑:「媽媽怎麼這樣說呢?」進而開啟溝通的大門。

三、巧妙化解。

用孩子的價值推動他。

孩子竟然欽佩同學的偷竊行為,如此沒有是非觀念,是不是有一天孩子也會去這樣做呢?其實這樣的問題是可以巧妙化解的。

「孩子並非沒有是非觀念,只是在特定的年齡階段,他們會顯得特別欣賞那些有自我能力的人,這是他們走向獨立和成熟的需要。

家長可以因勢利導,比如鼓勵孩子說『其實你也很有組織策劃能力的』,在生活中創造機會讓孩子感受自己的能力,如讓孩子親自策劃一次家庭集體出遊活動等等,然後對孩子的能力及時予以肯定,再引導孩子去體會丟東西的同學的心情,就達到教育的目的了。

【微信公眾號—解憂心理】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拿起手機關注微信公眾號「解憂心理」,ID:jieyouxinli

(在微信通訊錄「公眾號」點擊「+」,搜索「解憂心理」,即可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叛逆期的表現 父母怎麼應對寶寶叛逆期

人有三個叛逆期,兩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七歲左右,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在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

孩子叛逆怎麼辦?8點教你改善親子關係

所謂叛逆,顧名思義,就是反叛的思想、行為……忤逆正常的規律,與現實相反,違背他人(比如孩子違背父母)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叛逆是一種「長大了」的感覺,是一種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