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這12個壞習慣 最容易帶歪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的許多良好品質與行為習慣都是在兒童時期養成的,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

因此,父母的言行舉止,甚至脾氣秉性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塞卡也為大家總結了這12點最容易帶歪孩子的習慣,一起來看看~

1

沒有禮貌

如果家長平時有「出口成髒」的習慣,或者總做些沒有禮貌的事情,孩子很有可能會有樣學樣,在長期的模仿中逐漸把這些舉止變成自身行為的一部分,成為一個沒有禮貌的人。

改變建議

審視自身的行為,做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人,給孩子樹立榜樣。

在教育孩子上,言傳、身教都不能少,特別是身教!

2

對孩子卻大手大腳

有的家長省吃儉用,對孩子卻出手大方;有的家長出手闊綽喜歡買買買,孩子也有樣學樣喜歡買買買。

家長們以為這樣是愛孩子,但這可能除了讓孩子學會奢侈、不懂回報和付出、沒有良好的理財意識外,也不能讓孩子明白一些他該學會的品質,如節約、有計劃的支出等。

改變建議

愛孩子不是給他昂貴的東西,而是給他合適的。

從小教會孩子理財,懂得感恩和回報、明白節儉的道理,才是給孩子最好的。

3

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

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

家長總喜歡拿別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較,這樣的做法肯定行不通的。

家長對孩子進行比較,可能首先會讓家長自己出現心理落差,從而在教養上對孩子過於嚴苛。

其次,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別人孩子身上,很容易讓孩子受外界影響,變得沒有信心、自卑。

改變建議

不要總是用別的寶寶的標準衡量自己的孩子,讓孩子順著自然的方式自由發展,只要他沒有出現滯後、遲緩的情形,就不必過於擔心。

4

過於愛護孩子

你心疼孩子,所以什麼也不讓他做,但這樣實際上就是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機會,沒有學習的機會,得不到鍛鍊,孩子就很難學會照顧自己,同時會出現依賴的思想,變成一個「懶惰」的小孩,將來也很難適應集體生活。

改變建議

給孩子一些自主的機會,在他的能力範圍內,給他分配一些事情,讓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穫的道理,也讓他學會該有的能力。

孩子動手是學習最有效的途徑,過於愛護孩子實際上是害了孩子。

5

帶著寶寶玩電腦、看成人劇

有的家長既想玩電腦、看電視,又得照顧寶寶,於是「兩全其美」地帶著寶寶一起玩遊戲、看成人劇。

但這樣的做法真心不對,很多成人節目並不適合孩子看,容易讓孩子產生錯誤認知。

且長期看電視,對孩子的發育很不利:電腦的輻射對孩子神經系統和大腦的發育也很不利;強烈的視覺和聽覺刺激都會傷害孩子,也容易造成頸椎等骨骼發育問題。

改變建議

孩子接觸電腦、電視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一定要看,也要選適合孩子的發展階段,內容健康,且時間也要嚴格規定,最好還是用親子遊戲來代替。

6

當著孩子的面宣洩各種情緒

工作有壓力了、朋友間有誤會了、夫妻間出現爭執了,都毫不隱瞞地當著孩子面抱怨,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對。

這樣做不僅解決不了問題,也會造成孩子的負面情緒,同時也讓他慢慢學會找別人的毛病,而不能審視自身的錯誤,學會錯誤的處理事情的方式。

改變建議

可以用公正的態度向孩子訴說,告訴他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但是別指望孩子替你解決,你也要儘量試著給孩子更積極的印象。

7

說謊

有時候,家長在說謊也是被孩子看在眼裡的,這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首先,孩子會覺得說謊不是錯,那麼他也可能擁有這種「品質」;其次,會讓他因不解而對家長的認識產生偏差。

改變建議

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敷衍孩子,承諾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無論孩子在不在場,都爭取做一個有誠信的人。

8

不守交通規則

看看左右無人、無車,就隨意亂闖紅綠燈,這樣不僅威脅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也讓孩子不重視交通規則,存在僥倖的心理。

沒有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孩子,無論出門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險。

改變建議

不論是否帶孩子出門,都要遵守交通規則。

平時也儘量告訴孩子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告訴他,這樣做實際上是在保護自己。

9

當眾批評孩子

有的家長為了挽回面子或其他的原因,總是在寶寶犯錯的時候當眾責罵他或者羞辱他,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覺得自卑。

也會影響親子間的情感,同時這樣的做法並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改變建議

孩子犯了錯誤要及時指出來,但態度一定要溫和,告訴他為什麼錯了,你的目的是讓寶寶改正錯誤,並不是當眾打擊他。

10

不愛運動

這大概是大多家長的通病,自己不愛運動,自然就不會帶著孩子一起運動,甚至忽略運動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讓孩子成為一個小胖墩,或者因為缺乏運動而導致某些技能發展滯後。

改變建議

多運動是利於自己也利於孩子的事情,所以平時儘量抽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做些運動和遊戲,既鍛鍊了身體,也培養了親子感情。

11

做事拖拉,沒有時間觀念

有些家長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的,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這樣的做法延續到孩子身上,容易讓孩子也沒有時間觀念。

他們對不守時、遲到之類的事情都沒有正確的認識,日後就很容易出現類似的問題。

改變建議

從小給孩子灌輸時間觀,讓他們了解時間的重要性。

平時做事一定要按計劃進行,嚴格按規定的時間完成,不要總是「來日方長」。

12

脾氣大,隨時發

這首先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增加他的恐懼情緒,也不利於孩子心理建設。

同時會讓孩子也成為一個暴躁的人,不能很好的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父母的爭吵會給孩子提供一個壞榜樣,讓他學會攻擊性行為,如說髒話、粗話

改變建議

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是在沒辦法控制的時候,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隨時爆發,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

每一位孩子的生命都是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

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沒有什麼經驗與心得,更多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身體力行比任何教育模式都來的見效。

塞卡說

不用懷疑,說不定現在你的一言一行正在被你的孩子學習、模仿著。

- end -

部分內容來源:網絡

插圖來源: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最易模仿家長的12個壞習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裡。因此,為人父母者的言行舉止,甚至脾氣秉性都會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有時候家長們會做一些自以為是為孩子好,但卻在不知不覺中「帶壞」孩子的事...

必被孩子模仿的壞習慣,毀了孩子一生!

1、自己勤儉,對孩子卻大手大腳【害處】有的家長省吃儉用,對孩子卻出手大方,以為這樣是愛孩子,可除了讓孩子學會奢侈、不懂回報和付出、沒有良好的理財意識,反倒不能讓孩子明白一些他該學會的品質,如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