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女兒回家就和玩具聊天 專家:家長這點是失職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教有法是瀋陽的一個教育欄目,受到了很多家長、老師、心理專家以及孩子們的歡迎。

做智慧家長,給孩子真愛,是父母們的共同願望。

可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經常會遇到困難。

一周前,一對夫妻向家教有法欄目講述了他們在教育女兒上的困惑。

他們家6歲的女兒,放學回家後不和他們交流,而是和毛絨玩具說個不停。

怪事:寶寶一回家就和玩具親熱聊天

最近兩個月,小學一年級女生小美(化名)身上出現了一個怪現象:放學回家後,她就和家裡的幾個毛絨玩具聊天,「寶寶們,媽媽回來啦,你有沒有想我?」「媽媽可愛你們了。

」父母看到小美的表現,驚訝不已。

小美把自己比作媽媽,而幾個毛絨玩具成了她的孩子。

小美媽媽好奇地問:「你才是個寶寶,怎麼變成媽媽啦?」小美說:「我就是『小動物』的媽媽,它們需要媽媽的愛。

」小美不僅要和「動物玩具」們聊天,還要抱著它們走動,甚至吃飯的時候也要在一起。

困惑:和玩具聊天 這是啥病啊?

小美的父親王先生說,最初覺得這個遊戲很好玩,也很開心,但是女兒每天都重複這個遊戲很多次,有點不可思議。

女兒是不是有了什麼心理問題?

小美的母親劉女士說,寶寶喜歡玩具是天性。

可是寶寶抱著玩具說悄悄話,卻不和自己說,這是為什麼呢?小美的父母將他們的困惑用文字的形式發給瀋陽晚報家教有法欄目,希望得到專家的指導。

專家:與玩具說話的寶寶渴望交流,家長對孩子關注沒做到位

親子教育專家周永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現在寶寶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疼愛有加導致他們形成了對雙親的過度依賴,無法消除天生的不安全感,進而恐懼與人交往。

而與玩具溝通則不會有恐懼感。

另外,隨著寶寶慢慢長大,與家長的共同語言也越來越少,他們只好通過自言自語來解悶。

周永梅說,經常對著玩具說話的寶寶,常會發展成不願或不會和他人交流。

雖然進入青春期後這種情況會有所好轉,但寶寶長大後仍然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其實,寶寶和玩具說悄悄話,說明他們有交流的需求,但現實生活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於是,玩具成了他們交流的第一選擇。

此外,他們還會選擇和小螞蟻等不具備攻擊性的小動物說話,或者乾脆自言自語。

如果發現寶寶經常對著小玩具、小動物說悄悄話,家長應該意識到他們有交流的需要。

兒童遊戲治療師:家長應了解遊戲 和孩子交朋友

遼寧省兒童遊戲委員會主任閆琇儷告訴記者:「遊戲是兒童重要的生活方式,遊戲屬於『兒童頭幾年最重要的工作』,兒童喜歡玩什麼遊戲,喜歡怎樣玩遊戲,這屬於『自然目的』『自然意志』的一部分,是不以成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成人應當了解遊戲,隨時為兒童可能深入開展遊戲提供支持。

閆琇儷說:「現在很多家長和孩子溝通少,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孩子內心孤單。

家長要學會和孩子交朋友,如果能學會用孩子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和他們成為『密友』,寶寶有了心裡話,自然會找父母講了。

從心理層面來說,寶寶對玩具說的話,是希望父母對自己說的話。

由空中1對1整理的《2018成都小升初,公立私立擇校手冊》現已發布,從教學質量、入學方式、學費、師資、環境、班型設置等,11點全面對比公立私立擇校區別,推薦成都3456年級家長收藏早作準備。

擇校手冊包含:

★ 成都公立私立入學有哪些途徑?

★ 私立學校,哪家最貴哪家最便宜?

★ 公立私立,哪裡的老師更好?

★ 學校是否走讀,住宿條件如何?

★ 公立實驗和私立平行班,怎麼選?

【如何領取】關注成都空中1對1頭條號,私信回復「擇校手冊」免費領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