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種媽媽累成狗,卻得不到孩子和家人的認可,看完你中槍了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人的一生中影響他們成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眾多的影響因素中,媽媽的影響是不可替代的,是極其深遠的。

特別是對幼兒來說,媽媽的作用更明顯、更突出、也更重要。

媽媽對於一個孩子而言,不僅是生命的延續,也是靈魂的繼承,她孕育了孩子絢麗多彩的未來。

媽媽的形象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媽媽是孩子出生的第一個情感的傳遞者。

母愛是人類的共性,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是愛孩子的。

沒有人否認媽媽的良苦用心,以及在培養孩子方面所做的努力,然而為什麼這麼多媽媽帶孩子每天累死累活,但是換不來孩子的快樂、家庭的和睦?有時累是一種災難!

第一、媽媽太勤快,永遠操勞

父母太勤勞,反而養成了孩子的惰性, 對大人產生依賴性,長此下去, 很難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而有時候,父母適當的懶一點, 孩子反而會越來越獨立……

第二、媽媽太無私,讓孩子不懂得付出

無私的父母容易造就自私的孩子。

小美最近非常苦惱,因為她發現自己的孩子越來越自私,有好吃的都霸著自己吃,自己的玩具從來都不肯和別人一起玩,幼兒園老師經常向她反應,孩子在幼兒園為了和小朋友爭玩具,一個女孩子敢和小男孩兒打架。

「我真不懂,我和他爸爸對孩子平時都是無私的,什麼都問問她要不要,但為什麼培養出她這麼自私,什麼都要留給自己呢?」

父母的無私讓孩子不懂付出。

其實小美的苦惱同樣也困擾著不少家長。

幼教專家指出,兒童產生自私行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兒童天生的利己傾向。

在兒童心理發展未達到成熟階段的時期,兒童往往單純地確定「我即世界」,這種自我中心會隨時間和經歷的推移,逐漸接納他人和減少利己行為。

而像小美的孩子所出現的自私行為,是因為小美對孩子無私的愛造成的。

現代的獨生子女,統統處於4:2:1氛圍,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呵護使他們的自我意識觀念增強,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玩要玩高檔的玩具,家中一切必須以他的情緒變化和要求為中心,如果達不到要求,動則耍脾氣,家長一見家中的「小皇帝」耍脾氣了,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一切聽從孩子,這就是滋長兒童自私觀念的溫床。

言傳身教糾正自私行為。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自私行為,父母要及時尋找方法給予糾正。

包括幫助孩子增強利他的價值觀,又或者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感受自私行為的惡劣後果。

而父母的言傳身教更是至關重要。

清清提醒家長們:「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別指望他替別人著想,父母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都留給自己的孩子,但卻不知道這會造成孩子越來越自私。

第三、過度保護孩子

過度保護阻礙了孩子獨立性的發展。

孩子會因為父母的過度保護,導致自己所取得的經驗不足,從而感到自卑並害怕挑戰。

受過度保護的孩子到了該長大的年齡卻總是讓人覺得他長不大,到了而立之年,凡事仍不能自立,沒有長輩陪在身邊就惶惶不可終日。

過度保護是在壓制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不利於個性的發展。

研究證明,過度保護會使孩子依賴性太強,人際交往能力差,缺乏自信心,自理能力差,膽小,肢體靈活度差等等。

看似小事的「不會自己吃飯」、「不參與小朋友的各種活動」,都會使孩子產生心理負擔,覺得自己處處比別人差,不能融入同齡人中,漸漸失去自信心,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來。

過度保護,使孩子缺少了成長過程中的磨礪,容易造成孩子的軟弱閉塞、膽怯無能並逐漸養成膽小怕事的性格, 同時使孩子和社會之間豎起了一道牆,孩子在無形中遠離了社會,長大以後就會難以適應社會。

所以,受過度保護成長的孩子,在社會上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

的確,對孩子過度的保護會成為一種傷害。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要經歷一些磨難,這是一種規律。

「酸甜苦辣都是營養,生活百味都要體驗。

」如果把磨難和體驗全部省略了,一切都替他包辦,看上去是順利了,是舒適了,結果卻使他軟弱而閉塞,膽怯而無能。

現在有一種現象,叫「30歲兒童」,都到了而立之年,凡事仍不能自立,沒有長輩陪在身邊就惶惶不可終日。

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這樣一種成長狀況,那您就切記:關愛不要溺愛。

第四、太容易擔心孩子

同樣是照顧孩子,媽媽的精神要緊張的多。

比如帶寶寶外出,媽媽常常不停地嘮叨:小心過馬路看車、多穿點衣服別凍著,不要亂摸東西……寶寶睡覺媽媽不放心,著涼怎麼辦?出汗怎麼辦?「處處擔心,既是詛咒」。

你給孩子積極暗示,孩子就會更健康、更優秀,你總給孩子不好的擔心、暗示,孩子可能真的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

第五、太有責任心

不少媽媽為孩子付出的多,把養育孩子當做人生一項艱巨的「任務」來完成,但很多西方媽媽則更注重享受孩子的天真童稚帶來的欣喜和樂趣,輕鬆洒脫。

中國人看孩子是「環繞伺候」,大人們被小孩左右著,一會向東,一會往西,吃飯追著喂,穿衣哄著穿。

西方人則是「共處幫助」,大人不會被小孩左右,孩子再小,都沒有「哄」這個概念,要是不配合,ok,那就要受懲罰,你不吃飯那就餓著,不穿衣服那就凍著。

身為父母,當然都有撫養子女的義務和責任,要做好父母,首先要具備的就是要有責任感,但是如果責任感太過的話,就會讓孩子自我為中心,媽媽吃力不討好呦!

第六、控制欲太強

有專家認為,中國父母的最大錯誤在於,覺得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他們要在這張白紙上畫出自認為美麗的圖案。

所以,很多人會給孩子規劃人生,將自己無法實現的願望,全部傾注於孩子身上,甚至將後半生的目標全部投入到望子成龍的努力中。

中國人總是把「聽話」當作一個孩子的優點,如果孩子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做自己的決定,就是「叛逆」。

如果你只是把全部的認知教給孩子,孩子最好也不會超過你;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麼對他是最好的;孩子無法活出自我,長大走入社會也將很難融入集體!

第七、對自己太苛刻,太容易愧疚

西方父母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是「你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中國的父母總是自責。

如果孩子外出忘了帶某個東西,孩子常常會埋怨父母:「都怪你忘了給我帶。

」 受到譴責的家長通常也會連聲道歉:「對不起,媽媽一急就忘了,下次一定記得。

」因為母乳時間不夠長,媽媽愧疚;因為工作忙不能陪孩子,媽媽愧疚;偶爾對孩子發脾氣,媽媽愧疚。

第八、太喜歡攀比

中國媽媽」特別愛攀比,人家的孩子去學鋼琴,自己的媽媽也要孩子去學鋼琴。

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哈佛、耶魯,「中國媽媽」就會說,看看人家,你也要考哈佛、耶魯。

總之,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中國媽媽」永遠是以別人為標杆,然後讓子女去達成媽媽心中的目標。

而這種攀比的結果最終往往是對自己的孩子沒了信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

但是很多媽媽習慣在自家孩子面前說:「誰誰家的孩子比你強多了」類似的話,其實這樣攀比會給孩子極大的心理壓力。

了解更多育兒經驗請看一篇是從心理方面入手,一篇是從生理方面入手,新爸爸媽媽了解了這些就再也不怕寶寶哭了如何從寶寶的哭聲知道寶寶的需求?新手爸爸媽媽必看!准極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自私過的孩子,才更懂得分享!

表弟的帶寶寶來玩,璇見到妹妹特別高興,但就是什麼玩具也不讓她碰,這是「璇璇的」那也是「璇璇的」。我覺得很沒面子,很尷尬,就很生氣的吼:「媽媽不是一直告訴你,好東西要跟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分享嗎?你...

過度保護,你的愛「過」了嗎?

過度保護,你覺察到了嗎?各位寶媽以下場景你們見過嗎?說過或做過三種以上就屬於過度保護!!!「打這把壞椅子,絆倒乖寶寶」當寶寶摔跤了,一些媽媽是這樣處理的,立即心疼地抱寶寶在懷裡,一邊安慰:都是地...

憑什麼我家寶寶就一定要分享?

專業乾貨什麼是物權意識理解物權意識:對物權意識的理解,不應當局限於物品歸屬於誰。物權意識首先是一種自我意識,當寶寶產生自我意識,他就會對空間、權利、使用方式產生有概念,此時會拒絕他人的侵犯,形成...

教育孩子,如果感性大於理性,後果是?你懂的

陳鶴琴教育思想研究會秘書長范佩芬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教育問題其實是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的。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對待孩子一定要理智,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往往會感性大於理性,一次次的遷就最終會導致...

10種被孩子嫌棄的媽媽,你一定會中槍!

如果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就不斷的優化自己,孩子會因為模仿你而變得同樣優秀!——陶老師今天的文章比較長,但值得每一個父母對照文字認真的看一遍,普通的父母,至少會中3條,不信自己數數看~~

給孩子立規矩,要把握這些平衡

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懂規矩有禮貌的孩子呢?但是,我們有時也會擺動:給孩子制定什麼樣的規矩,才不會管教過度?哪些要求是恰當的,哪些要求其實是縱容了孩子?我們所需要做的是,用愛和耐心,慢慢找到...

Jasper摔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

超級軟萌的Jasper又上熱搜了這一次是因為Jasper摔倒攝影大哥第一時間丟掉攝像機將Jasper抱了起來這時候傳來陰森森的聲音讓他自己爬起來原來聲音來自於「大哥」陳小春......從學走路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