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孩子活在恐懼和不安里,那就別這樣「捆綁」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周末逛街的時候有些累了就在一家甜品店休息,當時看見了一個場景以至於過了幾天了我還是會想起,尤其是看到孩子們的時候,想來這可能就是我們身邊常見的事,分享出來也許會提醒到大家,畢竟這樣的「教育」就像變相「綁架」孩子一樣,真的是無益處不可取。

周末時候店裡的人還挺多,旁邊的一桌像是朋友小聚會似的,3個媽媽帶著自己的娃一起出來,沒過多久就聽到「砰」的一聲,有水杯掉在地上,原來這桌的兩個小朋友開始爭奪一個玩具,一個想要,一個不給,另外一個估計也看傻了插不上手,爭執不下的時候有個娃就哭起來,媽媽們這才開始哄,其中一個媽媽說:「毛毛,把這個玩具給弟弟玩玩。

」孩子並沒有接茬回答,媽媽又說「你還想做好孩子嗎?不把玩具給弟弟你就不是好孩子」隨後就見媽媽自作主張把玩具給了旁邊的孩子,還說小孩子們聚到一起玩就是淘氣愛玩鬧……

你是不是也說過這樣的話「要如何如何才是好孩子」,我們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吧,可究竟什麼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在我以前的工作中會接觸到很多父母,這個問題不用問,他們自己也會說,當然了前面會用一大堆理由來說明孩子「不好」,然後他們覺得「好孩子」就是:聽爸媽的話、好好學習、聽老師話、在外面不惹事……這裡的答案是否也和你想說的一樣?

聽話,就是好孩子?不聽話,就是壞孩子?

這裡指的可能是聽爸爸媽媽的話也可能是聽學校老師的話。

什麼是聽話?普遍的理解就是順從,爸爸媽媽的話一定要聽,讓你做的事就得做,不讓做的就不要做,孩子要與「聽話」「好孩子」的標籤捆綁在一起接受教育,這樣的方式下的孩子不僅缺乏創造力,也許在以後的生活里他將活在「害怕自己不夠好的」的不安和恐懼里。

當我們說「你……就不是好孩子」「好孩子就是要……」這樣的句式不斷和孩子溝通的話,對於小孩子是有用的,他們願意妥協和聽從指令,當下有效。

可是我們的孩子也會有長大的時候,也會有自己的思想,長期這樣的教育形成習慣,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學起來用到父母身上。

他們可能會說「不給我看電視就不是好媽媽」「不給我玩手機就不是好爸爸」「給我買零食吃才是好爺爺好奶奶」……你可能會覺得這樣說有點好笑吧,但是當孩子能聽懂「好」「壞"確實就會這樣用,因為這就是我們大人的「言傳身教」……

對於小孩子我們很多人覺得,不要哭鬧就是好孩子,不願意讓孩子哭、不允許孩子哭,可是你要知道,哭泣也是孩子的一種表達,在小寶寶的時候的哭鬧,可能是餓了、可能是病了、或者尿濕了……那個時候我們父母會根據孩子的哭鬧來給予孩子的需求。

我們大人遇到一些委屈、痛苦、傷心的事會哭泣,孩子也一樣啊,哭,也是我們每個人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孩子也例外,可我們很多時候不願意給孩子這樣一個情緒出口,希望培養一個不哭不鬧的乖孩子……

很多時候所謂的「好孩子」只是我們大人們的一些看法,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好,可是我們現如今的大人也有過小時候,你可還記得當你是個孩子的時候最渴望什麼?孩子需要玩鬧、童趣、探索、好奇、創造等等,這些是一個孩子身上該有的特點,千萬不要再用「好孩子」的標籤來捆綁和限制孩子了,讓他們能夠自在快樂成長吧。

聲明:本文為育兒心理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