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叛逆期的孩子溝通,你需要做到這三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發現最近魯尼迷上了成語,趁熱打鐵,我很快就在京東上給他買了一套成語故事繪本,魯尼果然喜歡得不得了,當天晚上就讓我給他讀。

第二天早上,魯尼不到七點就從床上爬起來要我給他讀書,而我當時急著要去刷牙,沒有理會他。

他生氣了,跟著我跑到洗手間,氣急敗壞地大叫:「媽媽,你就不能等會再刷嘛?你快點過來給我講書!」邊喊邊跺腳,顯得非常焦躁。

看到他這個樣子,我也開始煩躁起來,差點就要不耐煩地回應他「你就不能等一會嘛,煩死了」,轉眼一想,這樣的回答肯定會讓他更生氣,以他的性格,免不得又要喋喋不休,那我一個早上可能都沒得安寧了。

我深吸了一口氣,將這話吞進了肚子裡,試著站在他的角度體會他的感受,然後望著他的眼睛,平靜地說:「你很想要媽媽立刻給你講書是吧?看樣子你真的很著急。

沒想到這句話奇蹟般地讓暴跳如雷的魯尼安靜了下來,估計是很久沒聽到我這麼冷靜的回應了(這個我要檢討,前段時間我狀態不好,經常不好氣地回應他),他愣了好一會兒,就像用勁地揮了一拳,卻打在了棉花上,他頓時泄了氣,撒嬌地說:「媽媽,你就快點刷完給我講書嘛。

看到他畫風大變,我暗自發笑,也開始心疼他:「放心吧,寶貝,還夠時間呢,媽媽刷完馬上給你講啊。

他不再催促,耐心地等待我刷完牙齒。

就是這麼一件小事,要是換成發生在寒假那會兒,必定會引發一場軒然大波。

那時,我的狀態非常不好,經常莫名其妙地煩躁,焦慮,一聽到魯尼喋喋不休、暴跳如雷,我一點都沒有耐心去安撫,反而經常忍不住也跟著生氣、煩躁、不耐煩,甚至吼叫、責罵魯尼,接著便會與他發生激烈的爭吵,最終是倆人斗得精疲力盡、兩敗俱傷。

儘管我看過無數的育兒書籍和文章,心中也儲藏了很多對付孩子的辦法,但是當我時刻面對著一個高需求、暴脾氣又正處於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的六歲男娃時,我第一次感到黔驢技窮,感到深深的挫敗和無力。

那時我最擔憂的一個問題是:孩子才六歲就已經這麼難管教了,以後到了青春期可怎麼辦?

這樣的焦慮時刻蔓延全身,以至於我一發現魯尼有點叛逆的苗頭,就急於掐滅,結果火勢蔓延,倆人都被燒得傷痕累累,親子關係開始出現了裂痕。

無數個輾轉反側的不眠之夜,我都在反思,到底問題出在哪兒?我該怎麼辦?

那真是一段難熬的時光,然而這樣不斷地追問和反思,卻是非常有用的,僅僅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我便從劍拔弩張中解脫出來,與魯尼重歸於好,找回了從前的親密。

如今,當我面對魯尼的暴跳如雷時,通常都會採取柔和的態度將其大事化簡,小事化了。

我是如何發生轉變的呢?總結起來,應該是做了以下三點:

第一,改變認知,接納孩子。

情緒ABC理論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

比如,同樣是看到半杯水,有的人高興地歡呼「耶,杯子裡還有水呢」,有的人卻失望地感嘆「唉,只剩下半杯水了。

」這就是說,水的多少並非是影響你情緒的決定因素,你對這杯水的認知和評價才是讓你高興與否的直接原因。

同樣,面對孩子的叛逆時,以前我會想:「這孩子真固執,一點都不聽話。

不行,得好好管管,不然大了就更難搞了。

這樣的認知讓我對魯尼越看越不順眼,總是想著要糾正他、壓制他,一旦我敗下陣來,就開始否定自己:「我真失敗,連孩子都管不了。

接著便陷入深深的焦慮、自責和挫敗中,這樣的悲觀情緒嚴重消耗了我內心的力量,導致我根本無法靜下心來陪伴孩子、關注孩子,於是魯尼開始無意識地沒事找事,製造衝突,企圖重獲我的關注。

改變了認知之後,再次面對魯尼的叛逆,我會告訴自己:「這是好事,叛逆說明他又長大了啊,他並不是故意要跟你對著幹,而是因為發展的需要。

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我就開始仔細觀察魯尼的變化,每一次他的據理力爭,都能讓我看到他心智水平的提升。

原來令我煩惱的性格特點比如固執、好動、急躁等,被我重新解讀後,變成了意志堅定、腦袋靈活、反應快等難得的優秀品質,因此再次面對他大發脾氣時,我便試著接納、理解他。

我看向他的目光也從嚴厲、厭惡變成了柔和、欣賞

漸漸地,皮格馬利翁效應產生了,魯尼無理取鬧、沒事找事的次數越來越少,配合度越來越高,即使對我的安排有不同意見,大多數時候他也能以商量的口吻與我溝通。

第二,放空自己,活在當下。

經歷了與孩子不斷地磨合和衝突,我深刻地認識到,沒有任何事情比親子關係更重要,在我最焦慮最抑鬱的時候,我終於決定放下公眾號寫作,推掉了一切商務合作,暫別了微信群和朋友圈,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什麼才是高質量的陪伴?我認為,只有放空自己,活在當下,才能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放空自己,就是放下所有的雜念和對未來的恐懼。

很多時候,我們的焦慮都源自於對未來的恐懼,比如孩子稍微晚睡了一點,我們就擔心他睡眠不足,影響身體發育和學習;孩子磨磨蹭蹭不肯刷牙,我們便擔心他的牙齒會蛀掉;孩子剛說一句對朋友不滿的話,我們便立刻聯想到他未來的人際關係……

看過很多關於溝通的書籍和文章,幾乎所有的專家都指出,有效溝通的第一步便是無條件地接納對方的感受,可是對未來的恐懼卻讓我們根本沒有辦法關注到孩子此時此刻的感受,更別說作出正確的回應了。

不信,我們來看看以下這幾個熟悉的場景:

早上,你催促孩子快點起床上學,可是孩子卻說今天不想上學,你馬上擔憂起來,才幼兒園呢,就不想上學了,以後可怎麼辦?不行,今天必須得上學,於是你開始想盡辦法勸說孩子起床,唯獨忘了耐心引導他說出不想上學的真正原因。

天氣開始變冷,你擔心孩子著涼,於是拿出外套讓孩子穿上,可是孩子卻說熱,堅決不肯穿,你苦口婆心勸說不聽,便與孩子爭執起來,卻忘了孩子有可能是真的不覺得冷。

孩子偷偷拿錢去買零食還跟你撒謊說是奶奶買的,你立刻如臨大敵擔心他學壞,於是嚴厲地批評他甚至打了他一頓,卻不曾觀察到孩子的謊話里藏著天真和可愛。

……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活在當下的,他們沒有大人那麼多的擔憂和焦慮,因此總是能找到生活的樂趣,如果我們也能徹底放下這些無謂的擔心和妄念,全身心地與孩子活在當下,那麼我們根本沒必要掌握那麼多的育兒方法和技巧,也能輕而易舉地做到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感受,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第三,捕捉瞬間,不斷反思。

有一段時間,我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知道很多育兒道理和方法,依然帶不好孩子?

在與魯尼衝突最激烈的時候,我深刻體會到「知易行難」這句古話。

很多時候,面對孩子的哭鬧,我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即將噴涌而出的怒火,也知道這時候自己需要找個角落冷靜下來,可是最終依然控制不住沖孩子發了火,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是缺乏大量的練習。

任何一項技能,要內化成自己的本能,都離不開大量的練習,情緒管理也是如此。

沒有孩子之前,由於我的生活比較單純,加上我的性格內向,很少與人發生正面衝突,因此在情緒管理方面的練習幾乎是空白的,魯尼這一次前所未有的叛逆,可以說是給我的人生補上了一課。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還應該感謝這段經歷。

那怎麼練習呢?

關鍵是要善於捕捉生活的瞬間,進行不斷地反思。

每一次與孩子發生衝突,都是一次難得的練習機會。

我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我為什麼會失控?我的焦慮從何而來?下一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我該如何回應?」

當我內心一團亂麻時,我就開始寫作,回憶我當時的所思所想,梳理分析情緒產生的根本原因。

蘇格拉底曾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眼睛觀察到的世界,往往是膚淺的表象,只有用心去體驗和反思,才能觸及事物的本質。

想起過去渾渾噩噩的人生,我由衷地感謝我的兩個孩子,是你們,讓我開始探索生命的意義。

魯尼媽媽:曾經最討厭作文,如今卻希望通過寫作來思考育兒和人生,家有倆男寶,哥哥魯尼難養難搞,弟弟小貝天使乖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親子關係「卡」了 有效溝通來「聯」

「一旦孩子不聽話,或者不按父母的想法來,父母往往就開始用情緒控制孩子,呵斥、哄騙、利誘、威逼,還認為是孩子出了問題。」日前,在新蕊計劃2017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巡迴講座上,兒童教育專家張娟建...

親子關係「卡」了 有效溝通來「聯」

「一旦孩子不聽話,或者不按父母的想法來,父母往往就開始用情緒控制孩子,呵斥、哄騙、利誘、威逼,還認為是孩子出了問題。」日前,在新蕊計劃2017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巡迴講座上,兒童教育專家張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