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總是和父母對著幹?孩子成長了而父母卻還不「懂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摘要:
父母需要與孩子一起成長,需要正視自己的不完美,就算遇到挫敗也不放棄成長,努力提升自己,積極主動地修復親子關係。
不用力過猛,也不隨意放棄,做到真正信任孩子,允許孩子在不斷的試錯中成長。
文/一顆小虎牙
在一個媽媽群聽了侯瑞鶴博士講的「如何打造健康的親子關係 」的微課之後,我幸運地申請到了《接納孩子,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本書的共讀。
在收到書後,我花兩天時間大致瀏覽了一遍,然後又花10天時間精讀了全書。
在合上書的那個晚上,我在記事本上寫下一句話:讀的書越多,越覺得自己渺小。
自省、自察、自律與自我提升,就是我目前最需要去努力的方向。
糟糕的親子關係,讓我陷於內疚自責的困境
我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兒子,讀三年級,老二是女兒,差幾個月滿3歲。
因為生老大時我還比較年輕,不懂得科學育兒,寶寶一出生,就按照老一輩的養育方法來帶孩子,結果導致孩子從小就體弱多病。
看到他生病的樣子我很心疼,所以面對他的無理要求,我常常不忍心拒絕。
加之我不懂得學習,聽別人說小孩子從小要放養,要追逐天性,我就盲目跟風。
那時的我,就像本書作者所說的「直升機式的父母」。
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小時候那個聽話、粘人的孩子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與個性,開始跟我唱反調、頂嘴;在學校跟同學打架;寫作業粗心大意;常常丟三落四……
每每看到他的這些表現,我就感到心虛、慌亂、不知所措,甚至會口不擇言,大吼大叫地責罵孩子。
事後我又感到非常後悔,我覺得不能再繼續放任他了,必須嚴格管教。
之後,我關注了許多育兒大V,發現他們的育兒方法都是不生氣、不打罵、不帶情緒,永遠是用最完美的狀態去陪伴孩子。
再回頭與自己的狀態一對比,我感到更加糾結和焦慮了,仿佛自己怎麼做都是錯的,無論怎樣都掌握不好親子關係的平衡點。
因此,在面對兒子的問題時,我常常壓制情緒,表面平和地跟他對話,但他並不買帳,親子關係曾一度降到冰點。
而我也陷入內疚、自責的困境裡無法自拔。
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後,與兒子和解重新修復關係
在看完《接納孩子,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之後,我才認識到問題所在。
在親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首先要看見自己的負面情緒,能夠處理自己的情緒,並知道如何與負面情緒共處。
只有這樣,你的內心才有空間來容納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釋放、感知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感知到自己的情緒後,情緒就變得可以管理和控制了。
而能夠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才可能共情別人、同時理解別人。
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之後,我找機會與兒子誠懇地溝通了一次。
我放下媽媽的架子,承認自己曾經粗暴的態度和不信任的表現傷害了他,並且願意學習和改變,重新修復兩人的關係。
兒子聽到我的話,眼淚汪汪地對我說:「媽媽,我不是故意的,有時候我會控制不住自己,用我覺得對的方式去做事情,我跟你對著幹是想讓你理解我、支持我。
我以後也不跟你頂嘴了,我們和平相處。
」聽到這裡,之前所有的無奈與無助都化為感動的淚水。
其實,兒子有很多優點,比如喜歡閱讀、勇於探索、熱愛運動、思維敏捷、活潑開朗等。
但因為我太過焦慮,太想做到完美,所以只看到他的缺點並把它們無限放大,從而忽略了他的優點,導致親子矛盾越來越深。
如同書上所說的:叛逆是孩子獨立和生命力成長的需要,孩子與父母對著幹和攻擊的表現是對親子關係的信任,內心有力量做自己時,他才會嘗試破壞與攻擊。
之前的我不夠寬容,不懂得接納;也不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只知道橫加干涉,過度控制。
想通這些之後,我決定:面對兒子的叛逆,我要虛心學習,心懷喜悅地接納孩子,允許孩子有叛逆的行為;同時,也要守住父母的底線與邊界,與孩子共同成長。
覺察自己的焦慮後,在陪伴女兒時變得更篤定
書中說到,做不焦慮的媽媽,在對自己的焦慮保持覺察的情況下,可以問問自己:除了不想讓孩子做什麼之外,更想讓孩子做什麼。
帶著這樣的心態,在陪伴女兒時我表現得很篤定。
記得有一次,我看女兒用手指頭摳鼻子,如果在以前,我會立刻阻止她,不許她摳,但是現在我沒有這樣,而是蹲下來,溫和地跟她說:「寶貝,你是不是鼻子癢?如果鼻子癢的話,可以用手捏住鼻子按壓幾下,這樣就不癢了,用手指甲去摳的話,鼻子會受傷流血的。
」結果她真的不再摳了。
當我們看到孩子的行為,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時,要坦然地去接納它,讓孩子感到自己是安全的、被愛的。
這樣的孩子也更容易理解別人的感受,更懂得共情。
有時候,我早晨起來咳嗽幾聲,女兒就會過來關心地問:「媽媽,你是不是生病了?我陪你去看醫生吧。
」冬天裡,她常常拉著我冰涼的手說:「媽媽,你的手好冰,我幫你吹吹就不冰了。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它所折射出來的樣子就是父母最真實的面貌。
如果媽媽不焦慮、不吼不叫,能夠平和自信地陪伴孩子成長,孩子自然就會陽光、樂觀,有愛心、有安全感。
建議每個為人父母的人都讀一讀《接納孩子,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本書,全書通過10章內容來闡述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如何提升親子關係的質量。
還通過心理學的視角告訴我們:父母要不斷自我成長,要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擁有堅實的自信,真正接納孩子獨特的生命個體。
我讀完書的最大感悟和收穫是:父母需要與孩子一起成長,需要正視自己的不完美,就算遇到挫敗也不放棄成長,努力提升自己,積極主動地修復親子關係。
不用力過猛,也不隨意放棄,做到真正信任孩子,允許孩子在不斷的試錯中成長。
正如書中引用的科胡特的那句名言,「不含敵意的堅決,不帶誘惑的深情。
」
想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的父母看過來——爸媽應時常訓練共情能力
情商高的孩子最顯著的特徵是懂得控制情緒,經得起挫折,意志力堅強,而要具備這些特徵需要父母時常做到接納孩子情緒,共情孩子需求。多數專家認為,孩子學會做人處事比學會做學問更重要,情商高是孩子人生幸福...
當孩子哭鬧有情緒時,他內心最期盼你這樣做……(收藏)
妞兒們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當孩子哭鬧時,我們總是習慣性地脫口而出:「別哭了!」。這樣做其實就等於,反過來要一個「受委屈」的孩子來體貼你。而且有時明明是你欺負了他,你還理直氣壯地要求他別哭別鬧!
為什麼越聽話的孩子,長大越會讓父母操心?
很多父母無法忍受孩子的哭。為了制止孩子的哭鬧,父母們,以及各路育兒專家們,都曾前仆後繼,想過很多辦法。最著名的莫過於「哭聲免疫法」。這種方法簡言之,就是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通過這種矯正式...
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尊重
孩子從出生以後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其認知、情緒情感、意志行為、能力和人格也在不斷地發展。我們可以給孩子全部的愛,但我們不可以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作為智慧的父...
怎麼樣培養父母及孩子的共情能力?
共情是在育兒方法裡面是最常被提及到的,卻又是最容易操作走樣的一個育兒技巧,共情能在大部分日常親子活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懂得共情的父母,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懂得共情的孩子,在未來的人家關係...
共情無用,是你用了假共情——孩子都跨年了,你還在走老路嗎?
繼上篇文章《被用爛的「共情」,你真的做對了嗎?》之後,發現有很多問題和解決辦法還尚未交待清楚,藉此希望在2018年的第一天,這篇文章可以對「共情」有一個更加詳細的解讀。01父母們最容易掉進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