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叛逆孩子的家長都有類似的問題,處理不好影響孩子的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有一位孩子的家長,看到J媽的關於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文章,然後私信聯繫J媽,描述了孩子的情況。

根據這位父親的描述,孩子是一個13歲的男孩,現在在上初中一年級。

他主要是問題就是愛玩手機遊戲,去網吧包夜;回到家裡,也是抱著手機打遊戲。

孩子不按時睡覺,第二天孩子上課睡覺,這開學沒幾天,老師又通知家長,把孩子領回家好好教育。

同時,這位爸爸想管孩子,發現孩子已經不理他。

而媽媽平時除了給孩子洗衣服做飯外,對教育孩子也沒有去上心。

同時,媽媽還有一個習慣,就是也很愛玩手機。

孩子爸爸也說過媽媽,但是媽媽不僅不聽,而且被說生氣了吵著要離婚。

媽媽還很固執,明知自己有錯,還強詞奪理,不聽爸爸的勸告。

據孩子的爸爸描述,爸爸和媽媽在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意見一直有分歧。

如幾年前,孩子的爸爸告訴媽媽,不能讓孩子玩手機,害怕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

而孩子的媽媽說,人家孩子都玩咱不玩,孩子會在朋友面前沒有面子。

現在,孩子特別叛逆,把媽媽氣的都生病了。

而孩子的爸媽,已經到了毫無辦法的時候,就像孩子的爸爸描述那樣,軟的不行,硬的也不行!暑假前幾天被學校辭退了,他媽媽被他氣得離開家去外地了。

導致現在,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完全聽不進去父母的勸告,用父親的話說,就差給他磕頭求他了。

而奇怪的是,父親一直很疑惑,認為孩子叛逆一定是某地方的錯誤。

要麼是大人錯了,要麼是孩子錯了,要麼是社會出了問題。

為什麼之前沒有叛逆,而現在有孩子叛逆。

同時,父親還說,自己是80後一代,自己小時候就沒有叛逆,沒有不聽大人的話,沒有因為考不上大學而想不開的,沒有因為家長管得嚴而跳樓的。

同時,孩子父親自己描述,自己還是個思想很傳統的人。

認為無論社會怎麼發展,傳統的三綱五常永遠都不能亂。

尤其對父母應該和孩子做朋友這樣的說法特別反感。

認為孩子必須尊重父母,必須聽從父母的教育。

同時心裡特別希望孩子對自己有依賴感,這樣父親可以教育孩子怎麼做人做事。

另外,在談話中,這位父親認為,自己作為孩子的父親,自己做得很好無可挑剔。

並列舉和媳婦的感情好,沒有吵過架;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掙錢交給媳婦;孝順雙方父母;

其實,以上這些全部根據這位父親的描述整理而成。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家庭教育問題。

由於看到很多家庭都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有一些誤區和認識不足,導致孩子出現叛逆後,家庭不睦,夫妻鬧不愉快。

而眼看著孩子還在叛逆,還在沉溺於手機,沉溺於遊戲等,但是父母卻束手無策。

可能很多讀者,已經知道問題的所在。

在這裡也試著分析一下,不是為了指責那對父母,而是為了讓更多的父母,能夠跳出教育孩子的誤區,特別是孩子小的時候。

同時也是給哪些遇到相同問題的父母,找出解決的方法。

先說母親的問題。

保姆型的媽媽,雖然幫助孩子洗衣做法,但是沒有和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在不懂事的時候,需要媽媽像保姆那樣照顧吃喝拉撒。

最晚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孩子需要更多地是教育,而不是像保姆那樣的照顧。

教育孩子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育孩子養成自己的好習慣等。

媽媽自我沉溺於手機。

同時是一個不會學習的媽媽,不願意改變自己。

不論是爸爸的勸導,還是媽媽甚至用離婚相威脅,媽媽始終不願意改變自己的行為。

明明知道,自己不好地習慣可以給孩子帶來了不良的影響,但是媽媽依舊不願意改變。

這也是很多年輕媽媽存在的問題,如媽媽自己喜歡打麻將,玩手機等,沉溺於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特別是有些全職媽媽,迷失了自我,但是希望孩子喜歡讀書,愛讀書。

這對於孩子來說是極其不合理的。

每一個孩子都很聰明,他不會聽父母說什麼,而是看父母怎麼做的。

他認為父母的行為才是真實的生活。

媽媽還像個孩子一樣,遇到問題,喜歡逃避。

用不客氣的話來說就是巨嬰。

不論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爸爸怎麼勸媽媽,媽媽會用離婚來威脅,這怎麼看不是一個成年人的思維。

同時,媽媽在教育孩子的問題,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及時改變教育方式。

甚至用離開家的方式來逃避孩子的問題。

著無論如何,也不是成年人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接著,說說爸爸的問題。

父親教育的缺失。

爸爸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做得非常好,不論是作為丈夫、兒子、女婿等角色都做得不錯,但是唯獨在孩子的父親的問題上,這位父親一直沒有正面說明。

實際上,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母親的教育會逐漸減少,需要父親的教育會越來越多。

這位父親的教育觀念很陳舊。

也是目前很多父親面臨的問題。

就是父親往往以「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下,以事業為重,而忽視了孩子的培養和教育。

認為教育孩子是母親的事情。

這些觀念和藉口,推卸了父親的教育責任,漸漸地就不了解孩子啦。

不能平等地與孩子交流。

父親始終固執地認為,父親就是父親,兒子就是兒子,這是絕對不能成為朋友的。

朋友的話可以聽可以不聽,父母的話,孩子怎麼能可以不聽呢?同時如果父子成為朋友關係,那麼,兒子不尊重父親,父親的教育兒子可以置之不理。

並且,認為與孩子成為朋友是西方教育的一套,而與幾千年中華教育是相悖的。

其實,這是很典型的具有傳統觀念的父親思想。

實際上,隨著孩子地不斷成長,父母的教育也在不斷的退卻,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以後走向社會更多地是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過程中。

特別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隨著孩子獨立意識地不斷增強,孩子有自我的判斷,自我的認識。

家庭教育改變應該與孩子的成長相匹配。

當孩子發現家庭教育還是把自己當孩子,或者發現父母的教育觀念與社會上自己接觸到的觀念不一樣的時候,孩子就不會聽父母的教育。

他會認為父母的教育根本不對,太老土啦,從而與父母的期望完全不一致,就是大家所說的叛逆。

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與孩子的成長相匹配,那就不會讓孩子叛逆成為問題。

因而,與孩子保持溝通很重要,不論以什麼方式

如果孩子都不想與父母說話,與父母沒有共同語言,那麼父母的家庭教育也就提前失去了能夠幫助孩子的作用。

因而,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應該主動了解孩子的想法,與孩子溝通。

甚至有些父母會了解孩子喜歡的明星,孩子喜歡的卡通,以便和孩子交流。

實際上,根據孩子的喜歡,進行針對性的了解,這都是積極可取的方法。

以上根據父親的描述,以及和父親的溝通整理,還有一些個人的主觀分析和推斷,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各位讀者斧正。

同時也感謝這位盡心竭力的父親,為我們分享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道理上的心路歷程,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還請諒解。

畢竟,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沒有對錯,只有適合和不適合。

就像我在和這位父親說的那樣,教育就像醫學一樣,不用區分中方教育還是西方教育,只要是需要科學地教育,能夠對孩子有幫助,適應孩子就是好的教育方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人生3次叛逆期,這樣管才有效

導讀:孩子的叛逆,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個艱深的話題。尤其對中國父母而言,「建立家長式權威」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家長問孩子要服從和威信,孩子問家長要權利和自由。一旦孩子進入叛逆期,親子間的衝突往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