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這些常見的「育兒套路」竟然都是錯的,你中招了幾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編髮現,身邊有越來越多的爸媽都在積極主動地向「外」學習「如何做父母」,比如聽專家講座、閱讀育兒書籍、關注育兒類的公眾號等等。

然而,當家長們聊起育兒心得時,卻常常心痛地發出這樣的感慨,「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帶不好一個娃。

這是為什麼呢?除了「聽過的道理」良莠不齊、難以甄別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沒能在向「內」學習方面下足功夫,對自己和孩子還了解不夠,對育兒理念也缺乏深入思考,於是就「跑偏」了。

今天,小編就帶各位爸爸媽媽一起盤點年度最常見的育兒「陷阱」,趕緊看看你是否中招了呢?

套路一

你是最棒的!

在父母眼中,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變化和進步都值得稱讚,很多家長認識到用鼓勵和表揚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增強孩子自信和成就感,但卻不知道如果誇獎的方式不對,可能會適得其反哦!你是否常用這樣的方式誇獎孩子:

◆ 你是最棒的!

◆ 你是最乖的寶寶!

◆ 你真得太行啦!

解析:孩子不聽話時,很多家長習慣將這樣的鼓勵當成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殊不知,這樣的表達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唯我獨尊」的認知,會讓他們盲目自滿,甚至變得心理脆弱、不堪挫折。

父母在肯定孩子時,應在「最棒」前加上限定的範圍和具體的行為,同時誇獎孩子一定要足夠真誠,讓孩子感到你發自內心的愛比什麼都重要!

你可以試試這樣夸孩子:

鼓勵孩子嘗試時 → 試試看,你可以的。

肯定孩子的作品 → 你的畫、故事等,充滿了想像力和靈氣……

表揚孩子的進步 → 你今天的XX行為,比上次進步多了,真不錯!

誇獎孩子的堅持 → 你一直沒放棄,媽媽(爸爸)為你驕傲!

套路二

你唱紅臉,我唱白臉

「嚴父慈母」似乎是中國家庭教育的「標配」,父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也長期作為家庭教育中的一項先進經驗廣為傳頌。

這樣的「角色分工」在家庭中常表現為:

◆ 媽媽懲罰孩子,爺爺奶奶替他說情

◆ 爸爸對孩子發火,媽媽搶著辯護

◆ 家庭成員因為教育問題,互相指責

解析: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容易使孩子漠視家長權威,產生投機心理,出現問題時,誰護著他就找誰,而且會使孩子的情感分裂,造成親子關係疏離。

同時,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2歲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間的吵架場面後,會很快地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氣勢洶洶地說話和爭鬥,言行舉止易變得有攻擊性。

你不妨試試這樣做:

● 家庭成員之間應多溝通和討論,對孩子的教養問題儘量保持一致,努力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教育氛圍。

● 當出現分歧時,要及時控制情緒,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對方,應在平和友好的氛圍中儘快達成共識。

● 別把育兒的分歧作為權利之爭,把本來是關於孩子的問題,演變為成人間的家庭關係問題。

套路三

「嚇唬」孩子,最能讓TA聽話?

為了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是被禁止的,很多父母認為採用越嚴厲的方式越有效。

他們通常會簡單粗暴地向孩子發出警告,有時甚至直接威脅孩子,比如:

◆ 這些糖絕對不能吃!

◆ 以後不許亂跑,要不然看我怎麼收拾你!

◆ 如果再不聽話,我就把你關在門外!

解析:約束孩子行為的禁止性語言反而更易激起他們違反的慾望,使孩子獲得違反規定的刺激和快感。

美國的心理學者利昂?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與卡爾史密斯(Merrill Carlsmith)的一項實驗發現,經受嚴重警告的孩子再次違反規則的幾率比經受輕微警告的更大。

但是,心理學家米勒(Miller)的另一項實驗表明,警告式的強硬口氣,效果並不能持續,溫和的語氣、肯定的語言對孩子才最有效。

請多用肯定和鼓勵代替警告和威脅:

你別在床上畫畫 → 在畫板上畫畫會更有趣哦

你不要搶別人的玩具 → 善良友好的孩子更受人喜歡

不准你再玩電子遊戲了 → 我們來一起讀你最愛的故事書吧

套路四

啟發式提問 = 多問孩子瑣碎問題

為了鍛鍊孩子的思維,很多父母嘗試用開放性的積極提問啟發孩子獨立思考,鍛鍊孩子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然而,啟發式提問的秘訣你真的掌握了嗎?當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你是否常常問孩子這樣的問題:

◆ 你在幼兒園吃了什麼?

◆ 今天有人欺負你嗎?

◆ 老師布置作業了沒有?

解析:這樣的封閉式提問,不僅會隔斷孩子的思考,而且過於隨意的瑣碎問題,容易讓孩子產生厭煩情緒。

心理學家Fivush和Hamond針對平均年齡為2.5歲的孩子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帶這些孩子去野營、坐飛機,然後根據這些做過的事和孩子們進行對話。

結果表明,比起具體發生過的特殊事件,孩子們對一般活動的記憶力更高。

孩子能記住的其實比我們想像得更多,關鍵在於我們怎麼問!

你可以試試這樣問孩子:

你今天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為什麼?

你的好朋友是誰?TA有什麼優點?

老師今天教了什麼?TA是怎麼教的?

各位爸爸媽媽,其實所有的育兒之術,背後隱藏的都是對孩子的愛和尊重。

即使我們仍不完美,但是與孩子一起成長,就是要接受過程中的不完美,因為從來沒有完美的父母,只有在不斷地學習中,在與孩子的共同成長中認識自己、完善自己的父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