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了,該不該教他打回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有發生。

發生在2016年12月份的北京中關村二小的校園欺凌事件更是轟動一時,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

不僅普通人是校園欺凌的受害者,連明星小時候也會遭到校園欺凌,何潤東就曾透露了自己在加拿大上學的時候被外國同學欺凌的事情,害的他至今都有心理陰影。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 2015 年公布的一份針對 10 省市 5864 名中小學生的調查報告顯示,32.5% 的中小學生表示 " 偶爾會被欺負 ",而 6.1% 的中小學生表示 " 經常被高年級同學欺負 "。

浙江大學一份針對 " 青少年攻擊性行為的社會心理研究 " 顯示,49% 的青少年承認對其他同學有過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而 87% 的青少年曾遭受過其他同學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

校園欺凌有哪些危害呢?校園欺凌的主要手段是身體攻擊、言語攻擊等行為。

一項研究表明,經常受這兩種行為欺負的兒童容易出現各種適應問題,包括孤獨、焦慮、抑鬱、不斷侵蝕的自尊和日益嚴重的厭學(Egan&Perry,1988)。

由此可見,校園欺凌對孩子的危害不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而且心靈上的傷害更難撫平。

身為父母,當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負,甚至挨罵被打的時候,心裡肯定會又心疼又生氣,有的家長會教育孩子與人為善,不去惹事。

也有的家長主張下回直接打回去,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以暴制暴,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

那麼遇到此類事情時,家長到底應該教育孩子怎麼做呢?下面我們就這個問題進行一些具體的分析。

一項研究發現,對於大多數兒童來說,各類攻擊性行為會隨著年齡的成長而減少,大約70%的兒童在整個學齡期的攻擊性都很低。

約27%的兒童會有中等程度的攻擊性,但也會隨著年齡的長大而減少。

但是剩下的3%的兒童在整個學齡期都一直表現出高水平的攻擊性(NICHD Early Child Care Research Network,2004)。

通過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在孩子受到的攻擊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低程度的,而且據專家Florence Goodenough研究,這部分孩子大多數的爭鬥和吵架都是由於玩具或其他所有物所引起,隨著年齡的增大,這類欺負出現的機率會越來越低。

所以,當自家孩子告訴父母玩具或文具被搶了,或者書本被亂塗亂畫了等事情時,父母應該多問孩子幾句,如東西是不是經常被搶?書本是不是經常被亂畫?有沒有挨罵被打?如果孩子說並不是經常現象,只是一時的衝突,且沒有身體言語攻擊時,父母大可不必大動肝火,因為小孩之間的小打小鬧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通常他們自己就會解決。

實在不行的話,也可以告訴老師,讓老師來幫助教育解決。

但是,如果遇到高水平攻擊性行為的話,父母就應該注意了。

攻擊行為中有兩種行為特別值得注意:敵意性攻擊工具性攻擊。

如果行為者的最終目的是傷害對方,他的行為就屬於敵意性攻擊。

如果行為者是通過傷害別人而達到其他目的,比如要錢、搶東西等,那麼他的行為就是工具性攻擊。

這兩種行為都是高水平的攻擊行為,如果孩子受到了這兩種行為的欺負,那麼給他帶來的傷害會很大。

而且很多長期受欺負的孩子基本無法擺脫這樣的困境,即使逃學也不一定能改善境況。

因為實施欺負的人認為這些孩子軟弱可欺,不敢有任何形式的反抗,而且通過欺負別人,他們能夠得到實際的利益,比如零花錢、小物品、甚至會贏得周圍同齡人的「尊重」,被認為很酷,從而得到心理上的滿足等。

而被欺負的孩子中,大部分屬於被動型受欺負者,他們具有退縮、少動、身體虛弱以及不願反擊等特點,他們很少主動惹是生非(Boulton,1999;Olweus,1993)。

這些孩子大多不被歡迎,逆來順受,所以也更容易成為被欺負甚至長期欺凌的對象。

當自己的孩子遇到類似情況,已經成為了被欺負的對象,言行舉止會出現很多變化,比如敏感膽小、不願上學、不願與人交往等,父母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時一定要詳細詢問孩子是不是受到了欺負,被誰欺負、欺負了多長時間這些問題。

然後立刻反映到學校,告訴老師,並告知對方家長,如果學校、老師和對方家長能一起妥善解決的話,那麼可以不必深究。

但是如果自己的反映和訴求並沒有得到重視,孩子被欺負的事件還在持續發生,那麼作為家長就要採取特殊的方法手段來應對,比如在正式告知學校和對方家長,而對方並沒有認真對待解決,孩子依然受到傷害甚至受到更大的傷害時,那麼就鼓勵孩子打回去吧!打輸了不要怕,在確保沒有大的身體傷害的前提下,鼓勵孩子多打幾次!一定要讓對方看到自己並不是逆來順受,任人宰割的羔羊,一定要讓對方感受到自己不怕輸、不服輸、和咬牙要干到底的氣勢和態度!因為對於那些以欺負別人為樂的人,好言相勸和溫柔對待是沒有用的,只有這樣才能以暴制暴,才能讓他們實施欺負成本升高,以至於不敢再隨意去隨便欺負別人,而且這樣做有兩個好處:既幫助了自己的孩子不再受欺負,重新建立起自信,也教育了那些愛欺負人的孩子,告訴他們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隨意欺負別人是要付出代價的。

事情解決後,無論發生什麼都要和孩子堅定的站在一起,讓他感覺到溫暖和力量。

同時也要告訴他:暴力只是迫不得已的手段,生活中還是要與人為善,友好相處。

遇到欺負和霸凌一定先告訴父母和老師,要相信大人能解決這樣的事情,但同時一定要學會說不、學會還手,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

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校園欺凌與校園暴力之間只存在量的差異,沒有質的區別。校園欺凌主要表現是欺負弱小的同學,令受害者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校園欺凌通常都是重複發生,而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不...

如何避免孩子在校被欺凌而導致性格自閉?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恨不得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無死角的關注著孩子,生怕孩子出什麼事情,但是不可避免的孩子需要慢慢的適應生活,走出父母的懷抱,那麼如果在學校受到了同學的欺凌,你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