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校園欺凌,我們能做更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校園欺凌」再度成為輿論焦點

其實對於這種現象

無論家長、學校、還是社會

我們都抱有相同的態度

那就是零!容!忍!

當孩子遭遇校園欺凌

如何幫助他們把傷害降到最低,

則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首要思考的問題!

下面這篇文章,不但告訴我們遭遇欺凌時該怎麼辦;更提示我們,如何藉助這樣的事件幫助孩子提升處理「不公平待遇」的能力,從而真正走向內心的強大

校園欺凌是每位父母都不願看到的一幕,無論自己的孩子是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

不僅是因為肉體上的傷痛,更讓我們心疼的是孩子受到沉重的心理創傷。

當我們不願看到本應純潔天真的孩子們被暴力、歧視這些糟粕所污染時,仔細想想,成人的世界裡就沒有欺凌嗎?「欺負新來的」、「上級搶了下級的功勞」、「被緋聞了」,這些事情成人不熟悉嗎?欺凌這種事只是成人做得更隱晦罷了。

人性使然,形式不同罷了。

既然這可能是會伴隨孩子一生的話題,那不如就讓孩子在童年時期,在第一次遇到霸凌時,就增長如何處理「不公平待遇」的能力,並擁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這一切。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那些沒有徹底擊垮你的,都只會讓你更加強大!

要引導孩子在面對欺凌時「遇強則強」

嘗試以下5+2個步驟

勇敢面對磨礪吧!

step1 家長先判斷是否真遇到欺凌

幫助孩子認清事實很重要,不能誇大不能化小

對於沒有是非判斷能力的小孩子,因為沒有生活經驗幫他去判斷這件事是被別人欺負還是孩子們的打鬧,所以當孩子告訴父母,有同學打他的時候,父母就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仔細問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幫助孩子判斷是否遭遇到了校園欺凌。

如果只是孩子們用拳腳處理了他們之間的矛盾,那父母們就不用如臨大敵了,誰小時候沒打過架呢?

step2 遇到欺凌,一定先共情!

要給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才能幫助孩子更快走出陰霾

如果真是遇到霸凌,父母一定要堅決地站在孩子身後無條件地支持孩子,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關愛,如果孩子在面對困難時,他依然確信父母的愛與接納,那麼孩子會獲得極強的安全感,並滋生出坦然面對的勇氣。

所以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共情。

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你現在一定很委屈/生氣/害怕(說出孩子的情緒感受),我們都很心疼你經歷了這些事情,如果你還是很傷心,我們在你身邊,你想哭就哭吧。

這些事情都會過去的,我們能讓一切都好起來的,爸爸媽媽陪著你。

這樣做是為了給孩子兩個信號:

01

認可孩子情緒的合理性

可會幫助孩子很快地走出被欺凌的心理陰影,心理諮詢的基礎理論就是「被看見即是療愈的開始」。

孩子的負面情緒第一時間被父母接納後,他會知道自己已經安全了,噩夢就此終結,可以開始放鬆下來了。

02

讓孩子知道他擁有終結一切悲傷的主動權

只有當孩子深入骨髓地透徹了解這點,他才能在每次遇到危險和傷害時,更傾向於積極地尋找出路,而不是過久地停留在「無所適從」或者「寄希望於別人」的被動之中。

這一點非常重要。

這個階段,孩子無論是希望一次次重複描述欺凌過程,還是閉口不談,都應該被允許;另外,情緒釋放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父母不要急於讓孩子從痛苦中出來。

特別注意: 這時的父母千萬注意語言,切不可雪上加霜。

  • 「你怎麼這麼懦弱,能讓人這麼欺負!」

  • 「他怎麼不欺負別人?肯定是你不好!」

  • 「哭哭哭!就知道哭,怪不得別人專欺負你呢!」

這些話會比來自同學的欺凌更陷孩子於萬劫不復之中。

被欺凌的孩子如果聽到這些話難免陷入困惑,弄不清到底是誰對誰錯?是不是自己就應該被欺負?受到了傷害是不是不應該產生痛苦的情緒?等等。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當再遇到欺凌時,不論是在親密關係還是職場社會,他們不會反抗,並自動終結掉一切,解決問題的內動力就很小。

所以,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請父母們在孩子遇到困境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是不是會造成二次傷害。

step3 重視第一次 家長態度決定孩子的境遇

知道欺凌者的心理動機,對症下藥!

欺凌者一定是個自我價值感很低的人,必須要靠用各種方式來欺負別人、作弄別人,或者施行暴力來填補他內心缺失的那點價值感。

「至少我很有力氣,我可以打服別人」是這種人的邏輯。

說白了,紙老虎一個。

但是這些紙老虎往往都具備一種能力,特別會尋找目標。

新罕布夏大學的家庭教育和政策專家,馬爾科姆·史密斯發現,「恃強凌弱者會分辨出不合群的孩子或者因為抑鬱、心理健康疾病、殘疾或身高體重異常等受到孤立的孩子」。

所以,這些紙老虎會去挑選那些「軟柿子」捏,挑選的方法也很簡單:先欺負一下試試,如果不反抗或者欺負完了也沒有什麼後果,那就留著以後慢慢再欺負。

所以,我們想要孩子遠離欺凌的第一步就是,當孩子第一次遇到欺凌時,絕對不能放過!凡事都有個第一次效應,處理第一次的態度會深刻影響孩子以後面對這樣事物的心態。

第一次如果父母漫不經心地讓孩子忍讓一下,也許就會把孩子推向經常遭遇欺凌的深淵,很多因為校園欺凌而走向深重悲劇,甚至送命的,往往不是一次就能產生這樣惡果的,它有個不斷的升級過程,所以第一次很重要。

如果孩子在被欺凌時嚇傻了,沒有反抗,那麼家長就要讓欺凌者知道「欺負別人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沉痛的後果」,我們可以聯繫學校和對方家長一起教育欺凌者、或者自己嚴肅警告對方,一個原則:讓欺凌者知道欺負了自己的孩子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

多方聲音:父母親要穩定下來,回到孩子身邊!

此外,擅長治療性故事育兒方法的專欄作家王陽對事件的思考也值得我們反思借鑑,讓我們一起看看她的分析和建議(節選)。

作者:王陽

《小學生》雜誌、《長腿叔叔信箱報》故事專欄撰寫人。

心理育兒雜誌、心父母等平台專題作者。

超過10年創編故事經歷,目前從事故事育兒方法的創作和推廣。

12月9日早飯後正要出門辦事,我的故事群里有人提問:「王陽老師,中關村二小事件里的孩子是我的親戚,我們該如何幫助這個孩子重建心理呢?」 我感覺這事不小,不僅是事情本身不小,還有這位母親處理這件事情的方式也不小。

父母親的反應我特別理解。

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父母親首先要穩定下來,平靜下來。

這件事情對孩子造成了一個影響,我們都看到了。

如果父母親把這件事情看得像天那麼大,我的孩子遭到多麼大的凌辱,這對孩子來說「雪上加霜」了。

父母親當時的憤怒,慌張,我很理解。

不過,從此刻開始,要穩定下來。

因為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校方的態度,不是對方的道歉,不是懲罰對方。

而是父母親穩定的狀態。

父母親如何看這件事情比這件事情本身給孩子帶來的影響要大。

眼下孩子受到刺激,孩子的自信心,自我價值感受到重創。

好像一塊布擋在了眼前,讓他看不到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

所以,父母親要幫助孩子拿掉那塊布,讓他重新看見自己內在的光芒。

怎樣讓孩子看到內在的光芒呢?講故事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講孩子小時候的故事,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如何化解了。

父母親特別欣賞這個部分。

肯定孩子。

講父母從前的重創,每個人都經歷過大的挫折啊。

曾經發生了什麼大的挫折,當時覺得如何如何嚴重,後來如何化解了。

也可以講書上的故事,比如類似《生而為王》的故事,或者和他年齡相仿的孩子經歷一件什麼樣的打擊,後來在誰的幫助下,如何解決了。

等等。

另外,父母親有沒有辦法把這件事看作我的孩子人生經歷的一部分,幫助他去化解掉。

這樣的經歷化解掉,對他一生就是寶貴的財富。

這件事情已經發生,想辦法把這件事情變成一件好事,甚至變成一個禮物。

我的建議是不要把這件事情搞得眾人皆知。

我是一個母親,眼下最重要的是我要保護我的孩子。

不是說伸張正義不重要。

眼下如果把焦點放到如何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件事情,怎麼樣讓大家都關心這件事情,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傷害越來越大。

現在媒體良莠不齊,不斷重複這件事情,舊畫面的色彩越來越濃厚,越來越難刷新。

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刷新孩子的畫面,把不好的事情變成好的,這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把事情搞大,讓同學們都知道這就是誰誰誰,這個傷害也很厲害的。

要特別小心這個部分。

即便同時要伸張正義,也要分開來處理。

如果把這件事情弄大,孩子在這個學校呆下去真的很困難。

老師的態度我不是特別了解,但是也不是一無是處,比如老師讓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相處,我個人覺得也是不錯的辦法。

我最後還舉了電影《美麗人生》的例子,父親如何化解戰爭對孩子帶來的傷害。

這位母親說,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同意。

不過,對孩子來說,母親是大地,不是戰士

step4 引導孩子理性並多元地處理問題

任何事情都有三種以上解決方案

當孩子的情緒恢復平穩,父母就可以開始理性層面的引導了,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想辦法處理掉這件事。

處理,並非迴避!讓孩子躲著點施暴者不能真正處理掉問題。

一般可以有幾個思路

環境和資源

我們身處的環境中,有哪些是對我們有利的?班級的班風(班級文化)會對這些事持什麼樣的態度?資源,包括老師、校長、甚至教育局,有誰是可以幫助我們主持公正道的?

退回到問題的原因

為什麼這個孩子會欺負你?要你幫他寫作業?嫉妒你成績好?欺負你成績不夠好? 那我們怎麼從根源上解決掉這件事。

讓孩子自己想應對方式

要不要聯合其他被欺負的同學一起去警告欺凌者?向老師反映,尋求學校的保護?或者孩子自己決定要不要打回去?一切方案都由孩子自己決定!

我們告訴孩子「你不能受欺負,所以最次的選擇是你自己打回去,或者爸媽幫你打回去,但是我們應該想出其他幾個辦法,再根據情況優中選優。

」同時,一定要跟孩子強調以暴制暴是最後的選擇,因為暴力會升級,一旦釋放出了暴力這條惡龍,就很難保證它最終會傷到誰,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不用。

心理諮詢常用手段NLP里非常強調一個觀點:任何事都有三種以上解決方式。

這件事也一樣。

這樣說是告訴孩子三件事:

1

「父母永遠在你身後支持你!」雖然我們成人不會也不能真去打那些欺凌者,但是這樣的態度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比的支持;

2

要明確告訴孩子:「你是不能被欺負的!」很多女性在婚姻里被家暴都不會選擇離婚,就是她們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是可以被欺辱的。

男性在職場上遭人排擠卻不敢言語,也是因為這樣的心理動機,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充分認識到:「沒有人可以欺負我,我不應該逆來順受」;

3

「遭遇到不好的事情不可怕,我們應該冷靜地思考並拿出解決方案,而不是衝動或是畏懼」:每個人一生都要遇到大大小小多少不順心的事,如果孩子能遇事不亂,冷靜處理,他又會少走多少彎路。

父母可以根據上面的幾種思路來幫助孩子。

多方聲音:關於校園欺凌應對的十項具體措施

當孩子受到欺負時,有些父母認為聯繫侵犯者父母可以對暴力孩子的行為做必要的糾正。

但現實生活中,往往效果不佳。

芝加哥教育專家克拉克說:「喜歡欺負別人的孩子是在家裡學會用暴力方式解決問題的,他們同樣是受害者。

也有些父母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積極反抗和自衛,以免養成懦弱的個性。

但是,大多數父母同時又理智地認識到,打回去的教育並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很多時候孩子間的打鬥基本上都是暫時性、代表性的,並不存在原則上的敵意,他們今天吵明天好,在這一過程中互相磨合,逐漸學會交往。

如果輕易地教孩子以動手方式來解決問題,就容易使孩子的爭鬥升級,形成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激烈局面,最終造成更大的傷害。

更何況,成人社會中,暴力行為最終也要受到社會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

因此,教孩子正確的交往技巧,學會以智慧和能力取勝,才是孩子立足於未來社會,並在競爭中獲得成功的根本途徑。

具體的應對方法可以是:

1、給孩子的穿戴和學習用品儘量低調,不要過於招搖。

2、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較霸道和強悍的同伴;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衝突,一旦發生及時找老師解決。

3、教育孩子上下學和活動時儘可能結伴而行;獨自出去找同學玩時,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學不要在路上貪玩,按時回家。

4、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東西,就給孩子要帶到學校去的學習、生活用具上貼上姓名。

這樣有利於證明這些物品都是屬於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5、教育孩子,如果他在某些方面與別人不一樣,這也沒有什麼關係。

儘早地讓孩子明白這一點,孩子會形成堅實的自我價值感,會認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樣值得尊重。

6、讓孩子參加自衛訓練。

你也許並不希望孩子對侵犯者實施身體上的報復,但情況一旦惡化,讓孩子有自我保護的能力總是好的。

這些訓練還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嚴,減小他成為受欺負者的可能。

7、如果欺負僅僅是口頭或網絡上的,告訴你的孩子不要理會那個侵犯者。

有時侯,侵犯者在得不到回應或是被欺負者並未因此而擔驚受怕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會失去興趣,事情就過去了(當然,但願他們不是繼續去搜尋下一個目標)。

如果情形繼續,讓你的孩子告訴侵犯者,他給別人帶來的感受是什麼,並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為。

有些侵犯者面臨挑戰時,會收斂和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

8、如果遇到校園欺凌,首先可以大聲警告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會受到法律紀律嚴厲的制裁,會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

(幼兒園的兒童可以說:你為什麼打我,你這樣做是壞孩子。

)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大聲告訴周圍的老師同學關注欺凌者的行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心虛,洪亮的聲音可以起一個震攝作用。

如果對方還是繼續欺凌行為的話,應適當自衛,而不是忍受挨打。

自衛的原則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樣起一個震攝作用,以行動告訴對方我們不是軟弱可欺的。

一般欺凌者都欺軟怕硬,若看到欺負對象奮起反抗,多會心虛停止攻擊行為,而如果被欺負者默默忍受,反而會讓他更加得意忘形,從而持續攻擊行為,直到達到目的為止。

如果反抗後對方仍未停止攻擊,應該在自衛的同時大聲呼救求助,並且尋找機會逃走,保護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9、如果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採取迂迴戰術,儘可能拖延時間。

當他在公共場合受到一群人脅迫的時候,應該採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態度,這種辦法會免去一些麻煩。

真正等到事情發生之後,到了一個封閉場所裡面就比較難辦了。

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話,可能會遭來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

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

唯一的就是麻痹對方,順從對方的話去說,從其言語中找出可插入話題,緩解氣氛,分散對方注意力,同時獲取信任,為自己爭取時間,尋找機會逃走,而不是準備在那兒忍受一切。

受到這種暴力以後,很多人都是被威脅報案的話會受到報復,但還是應該告訴孩子,碰到這種事情一個是不要沉默,再一個是不要再以暴易暴,要以法律的方式來解決。

10、事情發生後,父母有必要保持冷靜,並把發生的情況告訴孩子的老師、諮詢員、園長或校長。

可以先問問孩子是願意自己去告訴,還是由你去告訴。

嚴重的暴力行為應以法律方式來維護自身權益。

step5 心理後期建設 才真正讓孩子強大起來

生活中的磨難才是讓我們真正變強大的課程

當我們已經想出了解決方案,接下來就是要心理建設了。

父母要幫助孩子理解為什麼會有一種人喜歡霸凌別人,同時,向孩子提出能不能原諒這個孩子。

提出而不要勉強。

這是要教給孩子寬容和理解,讓自己的孩子不會陷入仇恨和埋怨之中,因為諒解別人是為了讓自己更好過,不讓自己在負面情緒中徘徊。

要注意兩點:

1

理解不等於認同:理解是說我了解這個人行為的動機和他的苦楚,但是我並不認同他的行為;

2

諒解不等於再去交往:原諒是為了讓自己好過,而不是我還要和這個人做朋友。

在整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一個對身份的認知問題——欺凌者的身份如何定義?我們把他定義為「他是欺負我的人」、「他是打我的人」,那麼從心理上不論怎樣,那怕就論體力,他是強者我是弱者,我作為被欺負的,自然矮他一頭;但是,如果我們把欺凌者定義為「用暴力讓我更為強大的人」,那欺凌者是讓我的能力、認知、心理狀態等全面升級的「經驗寶寶」!(遊戲里陪玩家升級,增長經驗的角色),經歷了這個「經驗寶寶」,我會更成熟更優秀。

現在看起來,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更高一頭了?這樣的身份定義還有一個好處,減少孩子對欺凌者的畏懼感。

step+1 給發現孩子處於長期被欺凌的家長

以上這些步驟,同時真的要反思家庭有沒有給到孩子足夠的關愛和支持。

一般有三種環境下的孩子不願與父母說這樣的事。

1

家長平時對孩子負面評價過多

這些孩子之所以不願去跟父母說明自己在校時的真實困境,是因為在之前的經歷中,父母總是批評自己的不是,告訴父母他被人欺凌,可能又會遭到父母的責罵,讓自己腹背受敵,那何必冒著再被捅一刀的風險呢;

2

過往與人發生衝突時,不曾得到過父母的支持

由於父母與孩子的距離太遠,遠到讓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支持,不論是地理上的距離還是心理上的距離,孩子認為父母是不會站在自己一邊的,也幫不了自己,那何必再多此一舉。

3

家庭負擔過重,孩子不願再讓父母擔心

介於第三種情況的成因太過複雜,本文不予討論,只集中在前兩點。

人的行為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或者使自己逃離不利己的處境。

對這些孩子而言,告訴父母自己遭遇欺凌這樣的事情了,並不能真正地幫助自己擺脫困境,甚至還有可能受到第二次傷害,所以還是獨自面對相對輕鬆一些。

這是很讓人心痛的行為動機吧!當自己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時,卻不能向自己的父母求救,孩子只能獨立去面對那些辱罵和暴力。

但是最悲劇的是,這一幕經常上演,筆者就遇到過一個中度抑鬱的小女孩,這孩子在被同學用各種惡毒語言攻擊羞辱了一學期後,終於鼓起勇氣向父母提出了轉學的要求,但剛說到同學們經常辱罵她時,就被父親粗暴打斷了:「一天不好好學習,凈幹些亂七八糟的事!送你去學校,成績不怎麼樣,還弄得跟過街老鼠一樣,讓人人喊打……」孩子再也不跟父母提起這件事了,直到老師發現孩子的反應力越來越遲鈍,甚至連叫她名字也沒有反應了。

人和蚌有同樣的習性,對外部有堅硬的殼保護,但對內會暴露出最柔軟的一面。

孩子們本能性地會從校園欺凌中儘量保護自己,也真的害怕父母傷害他那柔軟的內心,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的內部世界,孩子無法忽略這樣的傷害。

如果在讀這篇文章時,你發現自己已經這樣傷害過孩子了,那麼向孩子真誠地道歉。

只要這樣孩子才會明白之前的那一切是不應該發生的,那麼家庭與個人才都會迎來從痛苦中涅槃重生的機會。

step+2 如果孩子心理創傷嚴重

這裡有一些家裡可以操作的干預手法

1

一般創傷

音樂治療就可以了。

帶著孩子在輕柔的音樂中調整呼吸,做簡單的場景冥想;

2

較嚴重創傷

先調整呼吸三次,同時引導放鬆;放鬆好了,開始讓孩子想像三個自己特別喜歡並帶給自己愉悅感的物品或場景,一個徹底想清楚了再想下一個。

三個全想完了,父母可以開始放/發出三種不同的聲音,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這三種聲音上,一個一個來。

結束後,再調整呼吸、引導放鬆。

之後再來兩組物品/場景想像,然後再放/發出兩個聲音,結束後,再調整呼吸、放鬆,再整個來一組。

當這三組結束後,孩子基本就已經很放鬆了。

3

嚴重創傷

交給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他們有一系列專業干預手段,比如催眠、冥想等,幾次下來孩子就能走出心理創傷了。

這一系列動作的目的在於

讓孩子增強自信

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好棘手的事情」

學會怎麼面對欺凌

不卑不亢是很好的態度

但是孩子不知道要怎樣做到

我們就來幫他分解任務

最重要的一點

從經歷中獲得成長

讓孩子親身感受到什麼是

任何無法徹底擊垮你的,

都會讓你變得更加強大!

參考來源:人民日報、首都教育、王陽故事育兒、童書媽媽三川玲、搜狐母嬰

海淀教育

讓每一個孩子快樂地接受教育

微信號: hdjyxw

抓泡泡遊戲開始啦!

長按圖片試試吧……

愛點讚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被欺負了,該不該教他打回去?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有發生。 發生在2016年12月份的北京中關村二小的校園欺凌事件更是轟動一時,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不僅普通人是校園欺凌的受害者,連明星小時候也會遭到校園欺凌,何潤東就曾透...

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

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校園欺凌與校園暴力之間只存在量的差異,沒有質的區別。校園欺凌主要表現是欺負弱小的同學,令受害者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校園欺凌通常都是重複發生,而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不...

孩子被欺負,作為父母應該如何處理?

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人欺負,父母心理的滋味別說有多難受了,特別是孩子還在成長的階段,這種情況的發生往往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智成長和性格培養。而如何合適的處理,也確認讓一眾的父母撓頭不已。在網上,大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