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常見的50個錯誤,如果你有了快快改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輕心,教育上的錯誤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清洗不掉的。

有可能說得有一點誇張,但是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確實是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識的東西,至少這樣犯的錯誤更少,錯誤的影響也會更小。

錯誤一:和別人比孩子。

你的孩子睡整夜的覺嗎?他會笑嗎?他能試著坐起來嗎?別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已經達到什麼樣的水平上,不要受別的父母這些問話的影響,因為那樣你會覺得你的小寶貝好像總有些地方發展得比別人慢。

其實,每個孩子的發展是不同的孩子的發展都有自己的規律,這時你要用一種平常的心態和放鬆的心情來對待。

一個孩子爬得早並不代表他比別人發展得好,只是更多地說明他想追趕父母的腳步。

錯誤二:為孩子花太多的錢。

所有人都會告訴你,孩子會改變你的生活。

但是沒有人告訴你,孩子會讓你的錢袋日漸萎縮,你恨不能為孩子傾其所有,而且無怨無悔。

就像你餓的時候會跑到食品店一樣,購物對於新爸爸、新媽媽來講好像可以不用算計。

據估計,孩子第一年的尿布、衣服、食品、學步車等物品會花掉1萬5千元左右。

所以列一個表格會減少你的超額開支。

找有經驗的父母和你一起買東西,她也會告訴你什麼是真正有用的,你也可以少上當。

其實,合理計劃適度開支。

別在孩子的衣服上太費心,因為孩子一晃就長大了。

玩具也是一樣,大多數嬰兒更喜歡對同一件東西玩來玩去,甚至就是一個盒子就夠她玩一陣子了。

你不如把剩下來的錢用來讓她上鋼琴可或者上大學。

錯誤三:和孩子沒有親密接觸。

對一個出生不久的嬰兒來說,除了需要被細心地照料之外,還需要和母親有溫柔的身體接觸。

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小事情,美國紐約大學的曾做了一個觸摸心理實驗,實驗的結果表明,缺乏和父母身體接觸的兒童,長大後普遍缺乏溫情和體貼,而且也往往不自信,自我評價偏低,這樣的孩子總是不懂得想別人傳達自己的快樂情緒,對周圍的人也冷漠沒有親和力。


錯誤四:不理會孩子的哭鬧。

哭,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家長做溝通。

錯誤五:習慣責備孩子淘氣。

孩子淘氣並非全是壞事情,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探索,並且能從淘氣的過程中學會不少東西。

錯誤六:對孩子缺少耐心。

孩子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每一點進步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一個家長要耐心地期待著孩子的進步,不要試圖超越自然規律對孩子的成長抱焦急的心態。

錯誤七:喜歡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

世界上沒有兩個孩子的完全一樣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相應的優點和缺點,能力和特長也各不相同,但是很多家長卻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然後一味地抬高別人,貶低自己的孩子。

錯誤八:忽略孩子的自尊。

孩子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格外的呵護,尤其在自尊心上。

只要是有自尊心和愛心的父母都會注意到這一點。

但是很多父母經常在不經意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錯誤九:打擾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

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的一些行為看成是在胡鬧,如果不加阻止就是對孩子的縱容,而事實是當孩子淘氣的時候,也是他最聚精會神的時刻,他把所有的注意都放在了自己渴望知道的東西上,家長過在這個時候干涉孩子,孩子專注的情緒會被打擾,這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是很不利的,孩子正是在專注的行為里培養自己的對事物的判斷能力,現在一些孩子常見的「感統失調症」,往往就是因為缺少行動的自由造成的。

錯誤十:總是做壞的示範。

當孩子還沒有與外界有更多的接觸以前,父母在他們的心目中就是一個權威,父母的一切言行在他們看來都應該是正確的,很少有孩子會在童年的時候懷疑自己父母的正確性。

所以孩子會把父母的言行當成是自己行為的一個範本,因為父母既然如此那自己這樣錯肯定也不會錯。

在孩子有正確是是非觀念前,是否符合家長的做法是他們內心評價是非的唯一尺度,即便是家長的錯誤他們也會盲目模仿,而且這些行為一旦重複下去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即使後來孩子意識到這是錯誤的,形成的習慣在短時間內也很難改掉。

錯誤十一:不給孩子做夢的機會。

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有美好的夢想,正是這些夢想為我們未來種下了成功的種子。

夢想是行動的前奏,需要經營。

經營夢想,就是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把看似遙遠甚至有些荒唐的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

孩子也許會在成長的時候忘卻一些夢想並有一些新的夢想,但正是因為夢想的存在孩子才有了努力的衝動和渴望。

錯誤十二:孩子的心事無處訴說。

傾訴是一個很好的發泄方式。

孩子內心的苦悶若是無人知曉,只會讓孩子背上沉重的精神負擔,心理學家們一直提倡合理地釋放心中的情緒,讓孩子大聲地說就是一種釋放的方式,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苦惱,而且他們因為心智的薄弱,承受能力更脆弱,一些在成人世界根本不能稱為問題的問題都會成為他們承重的精神負擔。

家長如果認真傾聽孩子,哪怕是對孩子的苦惱不能給予任何實際的幫助,至少也會在精神上讓孩子感覺父母是在支持自己鼓勵自己,而不是和自己在相反的立場。

錯誤十三:把拳頭作為唯一的工具。

在一些歐美國家,打孩子會被認為是虐待,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要想讓孩子有一個清楚明白的是非觀,拳頭是不起任何作用的,而且也根本不可能僅僅憑藉暴力就讓孩子一直屈服。

錯誤十四:缺少對金錢的教育。

有很多父母在為工作忙碌的時候陪伴孩子的時間日益減少,於是忙碌的他們喜歡用金錢來表示對孩子的關愛,其實這樣做是非常錯誤的,一是金錢不能替代父愛和母愛,此外,他也會讓孩子對金錢產生不正確的認識。

孩子對金錢於財富的認識也是需要教育的,而且這種教育主要依靠家庭的力量來進行教育。

錯誤十五:認為自己會記得孩子成長的所有過程。

你覺得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你都不會忘記。

但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記憶會漸漸淡去。

很快,孩子的童年就會過去,一個18個月大孩子的母親看到一個新生兒的時候也會說,她已經忘記了她孩子這個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因為你關注的是她的現在。

錯誤十六:家不是孩子情感的歸宿。

很多家長不懂得家對孩子的情感發育有多麼重要的重要作用,他們總是以為給孩子足夠的物質關心就足夠了,常常無意識地給孩子帶來很多壓力,不關心孩子的內心感受,這樣的孩子,很難健康快樂地生活。

錯誤十七:以為成長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

孟子說過,「未有學養而後嫁」,沒有人能在生兒育女之前就學會如何教育孩子,也沒有人能不需要學習就無師自通。

也許在國小,會有老師教我們識字數數;到了國中,會有老師教我們什麼是化學方程式;到了大學,我們會學會很多和我們將來的職業有關的學位,但是對於如何去養育一個孩子,卻沒有人來教我們,家庭教育是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的。

錯誤十八:不懂得如何懲罰孩子。

當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正確的做法是在懲罰的同時讓孩子學會補救,而不是做無意義的處罰,因為當錯誤已經形成,再加上另一個錯誤也不會是正確,只有補救才是最好的教育。

錯誤十九:不懂得道德的教育。

急功近利的教育常常讓家長們只重視孩子知識的積累,卻忽略了對其道德品質的培養。

道德並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發明了雷射排字技術,被人稱為「現代畢升」的著名計算機專家王選先生就很重視人格的培養,作為一個科技團隊的領導人,高尚的人格是團結所有同事,提高團隊效率的重要保證。

錯誤二十:習慣堅持自己的錯誤。

家長如果犯了錯誤,最忌諱的就是礙於自己家長的權威而不肯輕易承認錯誤,讓錯誤一再重複。

錯誤二十一:給孩子錯誤的飲食。

食補不是越多越好,發明家愛迪生曾經說美國人越來越笨了,因為他們越吃越好了。

吃得好了還會笨嗎?原來是因為若是一直處於飽食狀態,胃會過於疲勞,並且傷害到大腦。

錯誤二十二:不肯讚美孩子。

孩子經常受到家長誇獎和很少受到家長誇獎的,其成才率前者比後者高五倍。

其實,中國偉大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學會誇獎孩子。

沒有誇獎就沒有教育。

錯誤二十三:缺少有效的溝通。

孩子們發怒或是調皮搗蛋往往都是有極其隱秘的心理原因的。

當他表現出煩躁、故意頂撞家長或者說粗話等不良好行為的石斛,許多父母往往並沒有注意到他這種行為背後所隱藏的深層心理意義。

而只是厲聲批評孩子,這種批評就不能對症下藥。

錯誤二十四:家庭教育思想不一致。

如果你與你的配偶之間意見不一致,就為孩子逃避責任提供了最好的機會。

錯誤二十五:輕視對孩子心理的教育。

健康的定義在今天的涵義顯然已經是遠遠地不只是身體健康那麼簡單了。

孩子如果生了病,我們會看他的病是否嚴重,如果只是感冒頭疼這樣的常見病,家長用家裡常備的簡單的藥物就可以解決了,而不用專門去醫院掛個號。

同樣的,孩子面臨的心理問題的時候也很多,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到了需要請教心理醫生的地步的,一般情況下,這些問題就像感冒一樣,家長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處理。

但是問題不嚴重不表示就沒有問題,感冒頭疼如果不及時治療都有可能要人命,心理問題如果積累多了也會形成嚴重的心理疾病,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巨大的危害。

錯誤二十六:什麼樣的孩子才會聽話?家長稍加主要就會發現,聽話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常見膽小、怯懦,壓抑自己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與長輩爭議的孩子。

這些孩子看上去是個特別聽話、特別守紀律的好孩子,也不會和父母頂撞,因此常常被誇獎,其實他們的心理最脆弱。

錯誤二十七:埋怨孩子的怯懦。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害怕的東西,不僅僅是孩子,當然孩子害怕的東西會比大人更多一點,遇到一些特別單小的孩子,他們可能會什麼都怕,怕打雷,怕去醫院,怕小動物,家長要讓孩子面對恐懼,並和孩子一起戰勝恐懼的心理。

錯誤二十八:不讓孩子享受遊戲。

亞里士多德曾經也說過,人是最早的功課就是通過模仿來學習,孩子的遊戲就是一種早期的功課。

遊戲是對智力的開發,能夠幫助孩子社會化,使孩子擁有健康的情緒。

錯誤二十九:限制孩子的想像。

一味地限制是造成當今中國孩子想像力貧乏的根本原因。

錯誤三十:在孩子面前爭吵。

在孩子心裡留下長久的陰影。

因為父母在吵架的時候,總是會把孩子放在一邊不管不顧,任由情緒失去控制,孩子會在這種恐怖的場景中發現自己的父母具有攻擊性地一面,他們隨時都會擔心自己是否會受到父母的攻擊。

一方面,他看到父母的情緒都失去控制,把自己扔在一邊,他會感到自己隨時都可能受到攻擊。

孩子也非常擔心如果父母感情不和會不會對自己的生活產生影響,因為對所有的小孩子而言,快樂的家庭就意味著父母之間的和諧和父母對自己的關愛。

錯誤三十一:忽略愛與性的教育。

當孩子漸漸長大了以後,他會開始學著去愛,也開始對性好奇。

很多家長認為這些事情就讓孩子順其自然地去發展,卻不知道孩子需要在愛和性方面也被教育。

錯誤三十二:把自己的意願變成孩子的意願。

孩子是一個有思想有主見的個體,但是家長常常忽略這一點。

錯誤三十三:不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

在家庭里父母不讓孩子做家務其實是給孩子的溫柔一刀,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無能,家長限制了他們利用發現自己能力的機會,當孩子對自己產生好奇的時候,家長的保護其實是在向他們的積極性潑冷水,孩子無法體驗到自己的能力。

錯誤三十四:把孩子的消極理解為懶惰。

孩子不是超人,成人也會有狀態低迷的時候孩子就更不可能隨時鬥志昂揚了,不要總是對孩子被動的行為表示指責,如果他不是一個天生懶惰的孩子,他的突然混亂和拖沓可能是他真的累了,他的積極性已經受到了打擊。

錯誤三十五:把成績看得太重要。

家長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當孩子還在學校的時候,家長總是把學習成績當成了是評價一個孩子的唯一指標,而當孩子走出了學校之後,卻發現沒有了分數這有一參考,自己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因此變得十分地迷茫。

錯誤三十六:不讓孩子體驗挫折。

家長總是渴望給孩子一個安寧的成長環境,因此不願意讓孩子在童年的時候吃太多的苦,但是這樣的孩子因為在童年時期很少遭受挫折,長大後就會因為不適應激烈競爭和複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

錯誤三十七:不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會不斷地高漲,孩子們都會開始萌生出獨立的願望。

在這個時候,偏偏很多父母卻不願意讓孩子獨立,甚至對孩子的獨立精神有很大的恐懼。

限制孩子的獨立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有反作用,也不利於維護親子之間的良好關係。

錯誤三十八:挑剔孩子的朋友。

家長其實不應該去干涉孩子的交友,沒有一個家長知道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朋友,當你替孩子篩選朋友的時候,其實是在替孩子選擇孤獨。

錯誤三十九:不做一個獨立的家長。

因為有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獨立,而是家長不獨立。

孩子長到了一定的年紀,自然而然會產生獨立的念頭.想離開父母去外面的世界闖蕩一番,在一些家庭,尤其是做媽媽的,當有了孩子以後她生活的一切的重心都變成了孩子,孩子似乎成了她的唯一寄託,她可能會傾心於研究如何教育孩子,也把孩子教育得很成功,但是當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需要獨立的時候,她卻會以孩子還不具備獨立能力的藉口不讓孩子離開。

這個時候並不是孩子過於依戀父母,而是父母過於依戀孩子。

錯誤四十:讓孩子只關注自己。

孩子的自私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後天環境中逐漸形成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對孩子的嬌慣溺愛,把孩子視為家庭中心,一切都只關注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他只會關注自己,想不到關心別人。

錯誤四十一:不與孩子分享。

當孩子能和家人一起分享成長過程,對孩子而言,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教育。

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也都應該學習如何去正確、適當地愛自己的孩子。

孩子擁有和家長分享的權利,家庭生活里一切責任、榮譽、悲傷、喜悅家長都可以和孩子分享。

錯誤四十二:給孩子製造焦慮。

越來越多的孩子因心理壓力過大而受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而孩子的這種焦慮很多時候就往往來自自己的父母,若任由沉重的壓力加在學生心頭,長期得不到釋放,則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錯誤四十三:把孩子當作比較炫耀的東西。

有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炫耀的資本,尤其是有些不得志的家長,他們總是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渴望孩子來替自己圓夢:,自己沒有讀過大學,就希望孩子能夠考上一個好的大學;自己喜歡琴棋書畫年輕的時候沒有機會系統地學習,就讓孩子去學習並指望孩子可以學出一點成績;自己不擅長體育,就要求兒子勤學苦練跑得比誰都快……當孩子有了一些成績的時候家長似乎就可以把孩子的成績當作自己的驕傲,家長為孩子自豪是一件正常的事,但不能因為自己的過度誇耀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錯誤四十四:使用語言的暴力。

有不少父母都已經意識到使用暴力對孩子產生的良影響,但是卻很少有父母注意到,語言也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父母的言語暴力對孩子也是一種虐待,尤其是當暴力的家長越來越少的時候,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的卻是越來越多,通過粗暴的、羞辱性的、威脅性的語言來謾罵、詆毀、蔑視、嘲笑孩子。

錯誤四十五:不給孩子放鬆的機會。

很多家長本來是很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卻常常讓孩子在家裡感受到壓力和焦慮,因為父母總是忽略孩子精神層面的需求,對孩子有太多的管束,壓抑的家庭氛圍讀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錯誤四十六:窺視孩子的秘密。

確實有很多家長都以為小孩對父母不應該有隱瞞,他們希望了解孩子達的一切,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敞開心扉對自己沒有隱瞞。

但即使是一個小孩子,也不可能對家長什麼都說的。

在這個問題上,家長應該把孩子當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而不是一直把孩子當作是孩子.

錯誤四十七:缺乏個性化的教育。

作家龍應台說過,我們現在的教育是求同的,就是想要製造出一些一模一樣的孩子,我們給每個孩子都準備有個大框框,然後把孩子放進去,凡是超出框的東西都通通給孩子「喀嚓」一聲全部剪去,於是所有的孩子都一模一樣,像方方正正地機器人,沒有一點自己的個性。

錯誤四十八: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樂趣。

一個孩子,從他出生的時候開始,他就在以驚人的速度學習著,對於周圍的一切,孩子都是充滿著好奇地想要去了解。

可以不誇張地說,學習應該是孩子的本能,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都是積極地渴望著學習的,可是當這些孩子一但進入了學校,這樣的渴望就消失了,他們開始厭倦學校的生活,開始把學習當做是一種負擔,一種枯燥但是必須要完成的活動。

是什麼讓孩子不願意在學習呢,就是因為我們的家長和學校,把原本快樂地學習變成了機械地教育,讓孩子失去了學習了的樂趣,不是孩子不愛學習,而是學習的方式無法讓他保持積極性。

錯誤四十九:急於下結論。

孩子的想法和我們總是有天壤之別,家長總是習慣了用自己的方式去推測孩子的動機,結果讓孩子的想法被誤解。

錯誤五十:不和孩子做朋友。

每一個人當了有了心事,無論是喜或憂傷都渴望找人分享或分擔,他們最想傾訴的人,總最了解自己的和自己最親密的朋友。

父母總是渴望自己能讀懂孩子的心事,但是孩子最想傾訴的對象,很少是的父母。

要想讓讀懂孩子的心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主動告訴你,怎樣才能讓孩子主動說出自己的心事呢?就需要父母把孩子培養他成為自己無所不談的朋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熊孩子愛打人 聰明媽媽醬紫做

這個世界有兩種孩子,一種是自己家的孩子,另一種便是別人家的孩子。好多媽媽吐槽,孩子越大越熊了,以前只是頑皮愛搞破壞,如今對象不是物品了,轉為人。看到小夥伴比較老實,就愛打他欺負他,腫麼破?圖片來...

孩子叛逆期的表現 父母怎麼應對寶寶叛逆期

人有三個叛逆期,兩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七歲左右,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在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

想培養出聰明寶寶,媽媽需能捨得4樣東西

總能發現身邊近幾年出生的小寶寶都是長得很漂亮,做事說話也機靈,情商智商好像普遍都比我們小時候同年齡階段時高太多。好多時候都會納悶,這些小孩子難道是因為媽媽懷孕時吃了太多好東西才會有這麼優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