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軟弱,讓孩子學會懦弱;別讓你的憤怒,讓孩子學會暴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場景一,遊樂場上,一位媽媽坐在場邊看手機,她的三歲寶寶兩米遠處,騎著三輪小車。

另有一個頭稍大的孩子當著媽媽面搶走了小車。

被搶孩子坐在地上,雙手錘地,看著欺負自己的小孩離去,然後望向自己的母親。

媽媽扶起孩子,告訴孩子要讓著其他小朋友,玩不了就去玩其他玩具。

孩子傷心哭泣,低頭離開,去玩其他玩具!

這位母親本是想讓孩子學會謙讓,碰到事情,先保護自己,實際上卻是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我也保護不了你,被搶走了就算了,遇到壞人,遇到不順,多忍忍,事情就會過去。

場景二,遊樂場上,兩個孩子爭奪玩具,體壯的男寶寶揍了體瘦的女寶寶,還打破了打破了眼角。

女寶寶的母親很是憤怒,當眾給了男寶寶幾個巴掌。

男寶寶的母親就和女寶寶的母親扭打在一起。

兩個打架的孩子傻眼了,只能在一旁痛哭圍觀。

然後工作人員和保安過來制止,最後鬧到警察過來把雙方帶走。

女孩的母親本來是想保護自己的女兒,告訴女兒有人欺負你了,我可以幫你出頭。

實際上,這位母親卻是在告訴自己的孩子:以暴制暴,拳頭打過來,就用拳頭打回去,用憤怒的情緒和不理智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碰到的各種問題。

我們既不能做一味憤怒的家長,也不能做一味謙讓的家長。

孩子碰到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我們出場的時間到了嗎?如果該我們出手了,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教孩子如何處理問題?所以,我們必須用合理並且合法的手段來處理這些問題。

比如說場景一,有幾種反應都是比較正確的反應。

1,那位母親早早放下手機,在其他孩子搶自己孩子玩具之前就擋在孩子面前。

防患於未然,那個孩子怎麼敢搶自家孩子的玩具。

2,告訴孩子遊樂場就是一個小社會,孩子必須學會和別人相處。

能夠據理力爭的必須靠自己據理力爭。

受到欺負了教會孩子如何才能不會被欺負,比如多交幾個朋友一起玩,比如找到對方家長訴說自己被對方欺負了。

如果能夠讓孩子自己獨立處理這個問題,即使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孩子也能在這種不斷嘗試中成長。

3,看到孩子被搶,馬上過去和小朋友交涉說這裡是遊樂場,搶其他小朋友玩具是不對的,希望他能把玩具還給通自己的孩子。

如果聊不通,就找對方的家長談。

如果對方的家長也聊不通。

就給孩子找一個其他的玩具。

較真的家長可能會和對方家長吵起來,我覺得大可不必。

既然對方一定要做不講道理的人,那就讓對方做不講道理的人好了。

我們已經用行動在告訴孩子,遇到事情,我們必須積極處理,我們在用行動告訴孩子,我們很愛他。

相信這個時候孩子去玩其他玩具時,也會帶著快樂的心情。

場景二中女孩的母親不太理智,也許每個母親面對受傷的孩子都會喪失理智,但是在孩子面前,最好深吸幾口氣保留自己的理智。

如果場景二的母親採取下列任何一種方法應對,斷然不會把事情升級大兩人成人打架的惡性事件。

1,找到對方父母,讓對方道歉,同時要求對方賠償和醫治。

這並不是這並不是想讓對方賠多少錢,而是想告訴對方,大人的行為是不對的,即使是小孩子,也應該為自己打人的行為付出代價。

2商量無果,直接報警,讓警察帶著打人孩子和家長一起去警局。

與其扭打在一起再讓警察出面,不如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和傷害了,一定要去找警察。

3,事後讓孩子跟著自己鍛鍊身體,告訴孩子:你們打的架,我幫不了你,你只能靠自己打回來。

我能幫你的,就只是讓你變得更加強大。

無論是應對司空見慣的場景一,還是面對難得一見的場景二,相信一千個父母,會有一千種處理辦法。

愛經育兒希望提供的方法能夠行之有效,也希望寶爸寶媽們,能夠分享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歡迎大家討論和分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自家孩子受欺負 爸爸媽媽們該如何插手

當孩子被打了,被推倒了,家長怎麼做?帶著孩子轉身離開,不跟對方玩兒了?可要是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比如幼兒園受到欺負怎麼辦?  有媽媽說,看到寶寶受欺負,要毫不猶豫地指出這一錯誤行為。因為3歲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