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知 別把叛逆孩子硬逼成問題少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有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一定讓人頭痛不已。

諸如「孩子不聽話,你讓他幹什麼偏不做,凡事都和你對著幹。

」出現網癮早戀、逃課厭學、離家出走、夜不歸宿、親情淡漠、自卑不自信等行為表現。

而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由於家長沒有正確的引導導致孩子成為問題少年。

·台灣童星王欣逸叛逆期加入黑幫以求認同感,近日,因殺人未遂罪被逮捕。

·銅川13歲少女期末沒考好加上叛逆期遂輟學揣6元離家出走欲外出打工。

·佛山叛逆少年染網癮襲擊父母搶劫自家……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心理,這與家長的教育方式大有關關係。

這個特殊時期內,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怎麼辦?有沒有捷徑可走?如何幫助他們度過危險的叛逆期?

青少年叛逆行為,呈現如下一些共同的特點:

1、年齡特點——14歲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為的高峰年齡。

2、性別特點——具有反叛性格的學生當中,男生多於女生。

3、教育特點——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比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更加反叛。

4、誘因特點——主要表現在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激烈對抗。

5、行為特點——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計較行為後果,做出某些十分極端的事情,長期在網吧,甚至可能流浪乞討、賭博、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等等。

家長怎樣面對孩子青春期

面對這些棘手的問題,有的家長往往會採取一些暴力手段等教育孩子。

心理學認為,家長多了解青春期孩子獨特的身心特點,採取合適的教育方式,孩子就會順利度過這一時期。

尊重孩子多鼓勵

家長應尊重孩子,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優點比較。

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找孩子的優點,全面評價孩子,努力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只有家長懇切地提出希望,使孩子們看到自己的潛力和前途,孩子才會進步得更快。

換位思考找問題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面對孩子們做出的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

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找出問題的癥結。

平等交流穩情緒

家長們要忌從學習入題,平等地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講學習成績,這樣會讓孩子心裡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

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自控情緒會傾聽

家長還要學會穩定自身的情緒,學會傾聽。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逾加抗拒。

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

待冷靜後,以一種平等的心態,傾聽孩子的心聲,以朋友的身份主動和孩子溝通,幫助指導子女解決成長中的煩惱,對孩子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要虛心接受並予以重視。

允許犯錯少束縛

在適當的時候,還是可以允許孩子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

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適當減負少壓力

減少孩子的負擔也是不錯的選擇。

父母都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在課餘時間還要參加培訓,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導致孩子們討厭生活,希望家長在孩子學習的同時也適當地給他們玩的時間,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叛逆期的成因及處理策略

今年帶高一,其實每屆帶高一的時候都有類似的情況,家長總是抱怨孩子在叛逆期,性格古怪,什麼事情都說不得。這一屆高一也不例外,家長的抱怨聲不斷,說在學校老師要好好講講孩子。尤其部分家長孩子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