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歲後就要給他定規矩!這幾種毛病慣不得,該狠心時狠下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朋友對我說:我讀了很多育兒文章,聽了很多育兒課,不管是免費的還是付費的,可是我帶孩子的時候還是很吃力,有時候和他講道理真的不如打來的有效果。

現在的網絡文章都寫孩子們打不得,說這樣會讓孩子敏感脆弱,其實不要打得太過就好了。

兒童在3歲之前並沒有完全獨立於行為和思想,3歲以下的兒童主要以引導為主。

在孩子3歲的以後,就必須指定規則,該狠下心打他的時候,就別手軟。

父母寵孩子,但不能讓孩子沒有規矩,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3歲以後的孩子一定要立好規矩!這四種毛病千萬慣不得,該狠心時狠下心!

  • 第一個毛病:騙人

事實上,大多數孩子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騙人的習慣的,最怕的是父母沒感覺到和漠視處理的態度。

家長對待孩子騙人的態度和方式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和行為。

起初,孩子可能只是想得到誇獎,或是想要一個玩具或大人的誇獎等,可他們一旦發現這種方式能得到好處,就會繼續下去,如過這種行為沒有得到糾正,那麼騙人的習慣也許將伴隨他的一生。

規則是讓孩子明白,做錯了事情就應該受到懲罰,這樣孩子才能夠記住下次不再犯錯誤並學會承擔更多的責任。

  • 第二個毛病:亂丟東西

孩子生氣了如果開始丟東西,更可能是受環境的影響。

父母是最好的鏡子,孩子的舉動很可能是對父母的模仿。

當父母吵架時如果習慣丟東西,這種行為將會影響孩子的潛意識,而孩子也會成為他們自己的鏡子。

在生活中,有許多孩子在生氣的時候丟東西。

有些父母會打他們,但打了兩次以後,孩子還是繼續丟東西。

打孩子最重要的事情讓他記住犯錯是有懲罰的。

沒有疼痛的打幾下當然不會有效果,只要讓孩子知道疼了,不敢再犯錯,他們才能改掉這個壞習慣。

  • 第三個毛病:得不到就打人

經常看到孩子要玩具,外公外婆或爸爸媽媽不買,孩子們直接打人的;看看其他孩子的玩具,自己喜歡就直接動手搶,父母們居然還誇獎真了不起…孩子的這種行為,如果你還不糾正他,教育他,那麼他早晚要受到別人的教育,早改早受益。

敢動手打父母、打爺爺奶奶絕對是縱容和嬌慣的結果,這種行為還引以為豪不去改正,去了幼兒園也不會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歡迎。

  • 第四個毛病:自私自利

朋友說:昨天帶著她2歲的女兒在商場玩。

她的女兒在玩一張蹦蹦床。

一個更大的男孩走了過來,指著我女兒想讓她下去。

他奶奶和那個小男孩吵了一架,說那不是我們的家。

小男孩哭了。

一哭,他奶奶就開始哄他,還拿著扇子假裝打我女兒,說:都是這個妹妹不好,打她,我打她,你別哭……

看到這種教育方式,小男孩的這種行為就不奇怪了。

孩子還小,沒有是非觀,過分溺愛他、縱容他並不是愛他,反而會扭曲孩子的思想,尤其是在公共場所這樣的自私行為。

立了規矩就要按規矩辦,孩子不聽話該打就要打,但是打架後找孩子說清楚,為什麼要打他,哪裡錯了?讓他明白他為什麼要打他,這樣才能讓他對這個錯誤有很長的記憶。

讓孩子知道,即使他打了他,爸爸媽媽也非常愛他。

大家是怎麼看的?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收藏點讚後記得關注餃子媽媽,謝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