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孩子的情緒,你做到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接納孩子的情緒
一次我送兒子三豬去幼兒園,看到一個剛入園的四歲多的男孩因為媽媽離開而大哭大鬧不止。
一個老師摟著男孩讓他趴在自己的懷裡哭,邊拍著他後背邊說:「我知道跟媽媽說再見是很難過的事,嗯,是非常非常難過的事,不過你要知道媽媽下午肯定會回來接你的。
我們來做點什麼幫你感覺好一點好不好?讓我們寫封信給媽媽吧,告訴她你很想她,你覺得怎麼樣?」一邊說著,老師一邊慢慢領著男孩往屋裡走,孩子這時已經由大聲嚎哭變成了小聲地抽泣,進屋之後,老師拿給他一張紙和各色蠟筆,和他一起坐下來寫信,這時候孩子已經完全停止了哭泣,用心地寫寫畫畫起來。
這個幼兒園走廊的牆上貼著一張紙,上面寫著:孩子情緒不好時大人需要做的四步驟:
一、認可孩子的感覺;
二、搞清楚孩子為什麼這樣;
三、幫助孩子心情好起來;
四、啟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上面那個老師對待哭鬧的孩子就履行了這幾條原則:首先認可孩子難 過的情緒,然後幫孩子想個辦法疏導和表達自己的感覺。
我後來一直嘗試用這個辦法對待孩子的不良情緒。
三豬有一次不小心把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的封面撕壞了,難過得不得了。
如果是在以前,我也許會教育他不要為灑了的牛奶而哭泣。
當我知道認可孩子的情緒對於孩子非常重要之後,就換了種做法,首先跟他說撕壞了書確實讓人感到很難過,表達出很理解認可他的感受的意思,然後幫他出主意,可以用透明膠帶或者用糨糊把撕壞的地方粘好。
我們倆一起找來了膠帶和糨糊,他自己比量了一番,覺得還是用糨糊比較好。
我幫他裁下一小條紙,他在上面塗上了糨糊然後將撕壞的書皮從背面補好,從正面看基本上看不出來了,孩子也不再難過了。
在觀察中美育兒觀念的差異時,我發現對於孩子哭鬧這件事上中美父母的態度大不一樣。
中國父母往往很難忍受孩子的哭聲,總是想方設法哄孩子不哭,好像只要止住孩子的哭聲麻煩就過去了。
而美國父母往往會讓孩子哭出來,即使有時候孩子是在無理取鬧,他們並不在原則問題上妥協,但是還是會表達出理解孩子心情不佳的態度。
他們通常不說「不許哭」這樣強制孩子壓抑自己情緒的話。
一次我到一位美國人家裡參加燒烤聚會。
這家的男主人是大學教授,女主人原本也是大學老師,有了孩子後就在家裡帶孩子,他們有三個孩子,最小的剛兩歲。
時至中午,大家正在後院陽台上喝著聊著,屋裡傳來孩子的大哭聲。
原來是主人家的小兒子凱文哭了,女主人趕緊進屋哄他。
哭聲隨著媽媽的愛撫不見減輕反而更大了,男主人放下燒烤的東西,也進屋去查看,我們跟進去只見凱文躺在地上閉著眼睛大哭,女主人輕撫著他的後背慢聲細語地說:「寶寶,你很難過是不是?你想要什麼呢?」凱文不僅不搭腔,媽媽每問一句,他的哭聲就升高一級。
女主人無奈地站起來對老公說:「換你來吧。
」爸爸彎腰想把凱文抱起來,可他拚命掙扎不讓抱,梗著脖子扯著嗓子嚎。
爸爸拍他的後背哄他,還是毫無效果。
女主人見此情景就對老公說:「讓他自己待一會兒吧。
」她又蹲下來撫摸著孩子胳膊說:「凱文,媽媽知道你感到很煩躁,你想哭就哭吧,我們都不打擾你了,如果你想找爸爸媽媽,我們就在陽台上。
」說完她站起來,囑咐其他小孩到地下室去玩,示意大人們跟她一起回到後院繼續聚會。
凱文的哭聲隱約地從屋裡傳出來,男女主人都若無其事地聊天燒烤,招待客人。
過了一會兒我們跟著女主人進屋查看,發現凱文躺在地上睡著 了,臉上還掛著淚珠。
我一向認為孩子哭泣的時候大人應該想辦法哄住孩子,不應該任由孩子哭下去,所以和女主人聊天時說起了怎麼對待孩子哭鬧的問題。
她說:「像凱文這麼大的孩子還不會表達自己,他哭鬧自有他的道理:心情不好了,肚子不舒服了、餓了、渴了等都可能是原因。
哭鬧是孩子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也是孩子癒合感情創傷的必要過程。
等他哭夠了,他自會平靜下來。
強行制止孩子的哭泣會讓孩子情緒低落,打不起精神,對什麼都不滿意,因為他的負面情緒和受到的創傷沒有機會發泄和癒合。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因為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哭鬧,大人給他哭鬧的自由會讓他慢慢地明白,哭鬧不解決這些問題,要讓別人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才行,這是他逐漸成長的過程。
大人允許他哭鬧是給他留下自我反思的空間和機會。
」
她在大學的第二學位是心理學,專門研究人類的情緒問題,她說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孩子哭如果讓父母心裡難受、煩躁不堪,往往是父母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內心積鬱了許多負能量,沒有得到宣洩的機會。
孩子負面情緒的爆發,會觸及父母內心的同類情緒,潛意識裡因為擔心自己失 控,所以也不允許孩子發泄。
她還提到有些父母不允許孩子害怕,如果孩子說怕恐龍,媽媽就說,那有什麼好怕的,都滅絕了。
如果孩子怕黑,就說媽媽都不怕,你也不用怕。
實際上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怕、恐懼都是人的正常的情感反應,孩子既然有了這樣的感受,父母應該首先表達出接受,接受之後再引導他去面對,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拒絕和否定孩子的情緒。
否定孩子的情緒給孩子的暗示是:媽媽不喜歡我害怕,害怕是不好的行為,我不應該害怕,否則媽媽就不愛我了。
為了取悅父母,孩子在想哭泣時和害怕時會壓抑自己,犯了錯會撒謊, 遭受欺負會隱瞞不報。
如果在父母面前都要戴上假面具,孩子在哪裡才可以 做真實的自己呢?假面具戴久了,孩子的心理就會逐漸扭曲。
兒童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和掌控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是他成長的機會。
孩子的情緒屬於他自己的管理範疇,大人不應該為此負責,不要因為孩子不高興就覺得自己很失敗。
我們能做的,就是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會說話了之後,大人在接納他情緒的前提下,教他正確地溝通,學著用語言把情緒表達出來,孩子就不會因為無助和受到挫折而大哭大鬧不止,逐漸就會做到遇到事情不驚慌失措,不發脾氣,會嘗試講道理並尋求幫助。
孩子會擁有強大的內在,變得通情達理,從容不迫。
後記
接納自己,接納孩子
每個孩子內心最大的渴望,都是爸爸媽媽完全地接納自己、無條件地 愛自己,這是他自愛自信的源泉。
真愛一個人就讓他做自己,而不是我們心中為他勾畫的樣子。
他自己 的樣子也許不是我們希望的,卻一定是最適合他的。
當孩子擁有了強大的 內在,人格健全,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起全部責任,他會以自己的方式成 才,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會擁有幸福的人生。
無條件地接納是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禮物。
曾有一個媽媽跟我說:道理我都懂得,父母應該接受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有自信和安全感。
可是遇到孩子做作業磨磨蹭蹭、上台表演慌慌張張 或者考試因為馬虎而扣分,我還是控制不住地生氣發火,究竟怎麼樣才能 做到對孩子無條件地接納呢?
其實想做到很簡單,就是要先做到無條件地接納自己。
如果父母自己沒有安全感,就會對孩子的未來充滿了焦慮;自己沒有自我肯定,會從負面角度去評斷孩子;父母如果不接納自己,也就無法全然地接納孩子,總是想把孩子變成自己心中完美的樣子。
如果能夠往內心深入地探索進去,會發現那個虛幻的完美孩子,其實是小時候自己想變成而沒能做到的。
本質上,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
孩子所謂的不足,通常是大人把自己內心的陰影投射在孩子的身上。
自己小時候常受欺負,就會特別在意孩子是否受欺負,自己小時候性格被大人說膽小不大方不善於交朋友,就特別在意孩子的性格是否外向是否會交朋友……
撫育孩子的過程,實際上是父母不斷地發現自己、教育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
當父母能夠接受自己在各方面都是個不錯的人,不再拿自己與別人比較,對自己的生活狀態比較滿意時,也就能夠從正面角度看孩子,不去期待孩子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生命節奏成長。
所以,與其送孩子去課外班,不如父母自己參加一些心理提升課程、靈修工作坊、閱讀一些相關的心理學和自我成長的書籍,有心理創傷的人 可以看一些相關的治療書籍,以健全自己的身心,強大自己的內在,最後 做到完全地接受自己,愛自己。
如此,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接受孩子,接受配偶,接受 - 所有的人。
下面這首詩,是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所作,它真切地表達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論孩子--紀伯倫
你的孩子,其實都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兒女。
他們借你而來,
卻並非來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給他們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給他們的身體提供居所,但不要禁錮他們的心靈,
因為他們的心靈棲息於明日之屋,
那是你在夢中也無緣造訪的地方。
你可以盡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行,也不在往昔停留。
你是弓,孩子是離弦的生命之箭。
那射者在無窮之間看準了目標,
用神力將你引滿,使他的箭疾馳遠射。
讓你欣然在射者的懷裡彎曲吧,
因為他既愛那飛翔的箭,也愛這穩定的弓。
最後,祝願天下所有的父母身心安康,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歡迎添加小主兒個人微信1339225327探討生活、育兒
育兒新主張微信號:yuerxinzhuzhang
不做無知的家長,草根媽媽發噴圖強,在育兒路上邊學邊做,和每一位用心的爸爸媽媽共同開啟智慧的大門,我的努力讓大家跟寶貝們一起,我們共同成長!平凡生命精彩人生,傳遞育兒正能量!
不許孩子哭?這也許會傷害孩子一輩子
之前曾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問家長:孩子做什麼事情最令你煩躁?回答竟是清一色的,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孩子哭的場面,張大嘴巴嚎啕大哭,抽抽噎噎委屈的哭,撇著嘴巴倔強的哭,歇斯底沒完沒了。真是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