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家長絕望:「我真的已經沒有辦法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語

孩子一進入青春期,家長就跟著頭疼。

小言在和家長溝通的時候,就經常聽到他們抱怨:「上了初中以後,孩子就跟炸彈一樣,根本就不敢碰,一碰就炸完全不敢說話。

」或者是「孩子根本不跟我們交流,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說多了覺得煩,不說我們也不知道他在幹什麼。

面對這種棘手的情況,很多家長朋友都喜歡用一句話安慰自己:「他不是叛逆期嘛,那我不惹他就好了」。

然而,錯誤的處理方式,卻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

來源|輔導君

主題|親子關係

編寫|小言

青春期,叛逆期

孩子依然渴望和父母好好相處

雖然我們是最親密的親人,是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關係,但是父母和孩子之間並不是擁有和被擁有的關係。

到一個年紀,孩子的自我意識就會覺醒,想要自己有一些思想,想要自己做主。

同時,隨著年齡增大,孩子會逐步有自己的社交圈,同齡人對他的影響越來越大。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喜歡把什麼事告訴給父母。

因此,到了這個階段,父母和孩子都有各自的心事:孩子有孩子的心事,父母也因為猜不到孩子的心事,也在心裡揣著很重的心事。

所以,整個家庭環境都比較沉重,大家都不喜歡說話。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父母用勁太大,非常嘮叨,但無論父母怎麼說,孩子始終不願意跟父母敞開心扉,甚至覺得父母越來越煩。

而家長卻很無辜,甚至因為孩子的牴觸感到傷心:「難道我不是為他好嗎?怎麼這種態度?」如果交流不到位,直到某一件事和孩子發生了爭吵,那麼親子關係就會變得十分緊張,情況繼續惡化,家長甚至會因為孩子的叛逆感到絕望:「我這個孩子好像已經廢掉了,我真的已經沒有辦法了。

但事實上,孩子沉默的背後,卻深深地藏著孩子們的無助。

明明是最親密的人,此時卻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們都覺得自己懂對方,但是,我們始終沒有抓住對方心裡在想的那個點。

有一個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給在場所有的青少年提供了很多卡片,卡片上寫著各種他們可能需要的東西,比如「會打籃球」、「有很好的朋友」、「學習能進步」等等,讓他們選擇自己需要的卡片。

最終,每個孩子的需求不一樣,他們最終留在手上的卡片也不一樣。

可是有一張卡片,幾乎是被所有的孩子留下的,那就是:

所以,即便在日常生活中,這些青春期的孩子總是表現得不想跟父母說話、不理父母、總是跟父母作對,但實際上,孩子們是從心底想跟自己的爸媽好好相處的。

一個初中的孩子說:「其實我真的不想跟她(媽媽)吵架,可是我說話她聽不懂,她說話的時候,我不想聽。

」在分別和父母和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發現,親子雙方都有一個共同訴求,就是好好相處。

獨處

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強烈的內心慾望,就是「我很希望我有自己的思想,並且按照我自己的想法試一試。

所以,有時候,孩子沉默,不說話,他不是對父母有情緒,可能僅僅是他自己有想要理清楚的事情。

作為家長,我們能夠允許孩子有比較多的獨處的時間,而不是直接發脾氣說:「你幹嘛,又不理我,怎麼這麼不尊重我。

」允許孩子獨處,不去打破他的沉默,是很重要的。

允許孩子有比較多的獨處時間,允許他自我思考,自我處理,允許他有更多的時間安排自己生活的空間。

雖然對家長來說,這是很不容易的事。

但是,我們應當明白,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使孩子覺得窒息。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我們愛孩子,就要允許他有自我發展的空間。

選擇權

選擇權在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

不越界不代表不管。

有的家長說,「你不讓我管她那我就不管了嗎?」

不是的,青春期的孩子雖然把自己看成獨立的大人,但是他畢竟是孩子,畢竟我們是家長,我們還有需要幫助孩子看到他看不到的部分。

除此以外,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只需要注意:一定要把青春期的孩子放在與我們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這點交流要基於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比如說,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提醒自己:父母可以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看法、擔憂,甚至自己想要採取的解決辦法也可以充分表達出來。

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最基礎的信息,可以給孩子提供我們對於此事的認可和認知、我們家長的意見。

但是,最終做出選擇的應該是孩子。

交流

把握時機

如果你們正在爭吵,如果孩子今天的情緒不是很好,或者雙方都沒有能夠平靜下來交流的時間和情緒,那就少說幾句,現在不適合交流。

一個好的交流空間,就是雙方都在情緒比較平穩的時候。

那麼最好的交流時間是什麼時候呢?就是孩子感到無助,過來詢問父母的意見的時候,在這個時間,我們更要充分地表達自己,但同時也充分地尊重孩子。

除了充分的表達,有效的親子交流,應該還包括「傾聽孩子」,這往往是我們家長忽略的部分。

傾聽孩子

當孩子來找你聽你意見的時候,在我們開口之前,應該讓孩子先充分地表達,讓我們用心地聽孩子說,傾聽他到底在焦慮什麼、擔心什麼、對什麼事情拿不定主意,他想要怎麼樣。

先聽清楚了,我們再說。

衝突

我們把衝突想像得太可怕了,一說到「衝突」、「爭吵」之類的,就覺得非打即罵。

但實際上,在親子教育和親子交流當中,如果家長能夠直面衝突,這件事就好辦了很多。

衝突的產生,源於不同的意見、不同的看法,如果衝突是我們和孩子之間一個意見的交流,而不是互相的詆毀攻擊,那麼這個衝突就是有價值的。

因為這是一種思想的交流,讓我們看到對方是怎麼想的,甚至因為衝突吧原來藏著的話說出來,反而可以讓事情往前發展,最可怕的是沉默。

所以,如果在交流的時候,在平時親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能夠給予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寬鬆的環境——家長的手不要伸得太長,給孩子安排太多具體的事情,同時,在日常的交流當中能夠給予孩子信任,能夠留給孩子一片獨立的空間,那麼,在衝突發生的時候,其實吵兩句也沒有關係,因為在孩子的心裡,父母依然是他最親的人。

其實,大多數時候,孩子跟父母的關係,並不一定是指「特別統一、互相理解」的狀態,而是我們始終相信一點:親子關係一定是基於非常深厚的愛。

所以,即便我們和父母之間總覺得隔著點什麼,我們依然相信那份愛存在。

一個像夏天,一個像冬天,我們也能夠把冬天變成春天,但是,這是需要彼此的理解和彼此的信任才能做到的。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敏敏問答孩子叛逆,不聽話,怎麼辦?

戳上方藍字關注「敏敏老師」哦!曾敏敏女士(微信:zengminmin2013),哈佛大學校友,哈佛大學亞洲學生獎學金委員會委員,COURSERA中國顧問委員會委員,華英教育董事長,美國獨立教育顧...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3個叛逆期,父母需要這樣做

世界上最真實的感動不是你能賺多少錢,也不是你能夠獲得多少成就,而是在你功成名就之後你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歡迎你跟著小編一起進入育兒的世界,在這裡我將為你普及各類育兒知識,希望你能有所收穫,變得更...

親子必讀:和3-6歲孩子這樣溝通,你知道嗎?

導讀經常有些家長跟小編留言說:「我家兒子太調皮太叛逆了,說不讓做什麼偏要去做」其實,並不是孩子叛逆。而是都有一顆好奇心,大人說不讓做什麼,他就會好奇為什麼?我們可以試著跟孩子溝通,今天小編就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