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的嬰兒哭鬧,奶奶用這個土方差點害死孫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感謝可愛美麗的你打開小編的文章,有趣的文章,不狗血、不煽情。
只為好好的品品生活,供您閒暇休閒之餘開懷一笑。
如果文章能使您開心一點,還望您能給小編點個讚,就當是對小編的鼓勵了。
喜歡的話也可以關注本編。
生活那麼美,為什麼不多看看呢?
孩子剛出生不久經常鬧夜、媽媽幾乎一晚經常不能入睡,陪著寶寶的身邊,哄著睡覺,真的是很辛苦的,無端端啼哭,表現極為焦躁不安,特別是睡覺的時候,躺下就哭,抱著睡就睡得比較香,奶奶一直以為孩子驚風了。
非要拿著雞蛋給滾一滾,結果肩膀上真的滾出了一堆黑刺,這下奶奶更跟媳婦說就是驚風了。
然後奶奶用密梳梳掉這些黑毛,梳不掉的就用線夾掉。
結果到了晚上孩子就高燒不退了,家人急忙送往醫院。
醫生告知:「黑刺」其實是新生兒毳毛,也叫「豬毛風」。
新生兒出生時全身會有很多細細的汗毛,尤其是背部更為明顯,這叫新生兒毳毛,幾個月後會逐漸自然脫落的。
而奶奶的做法正好給寶寶傷害了皮膚,感染了,差點害死孫子。
不少老人都相信偏方治病,下面這個偏方媽媽千萬不要信了,嚴重的還會危及寶寶的生命。
偏方1、淘米水治鵝口瘡
鵝口瘡俗稱「雪口」,因口腔粘膜感染白色念珠菌(屬黴菌)所致,會讓寶寶舌面或口腔里有乳白色的像絮狀物或奶塊樣的東西,並且不容易擦掉。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用制黴菌素片研成粉末與涼開水或魚肝油滴劑或生理鹽水調勻,拿棉簽蘸取塗在患處,一般1-3天即可見效。
在見效後再堅持繼續塗抹3-4天,以免復發。
另外,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在媽媽的乳頭上塗抹些藥物以預防反覆交叉感染,配方奶餵養的寶寶應注意奶瓶和奶嘴的清洗消毒,平時給寶寶勤洗手,注意寶寶的毛巾、口水巾、玩具等也要勤消毒。
偏方2、母乳治濕疹
母乳並不能治濕疹,反而會把寶寶弄成了「大花臉」。
在門診中,就經常能遇到因為塗抹母乳而導致皮膚發炎的寶寶。
其實,治療濕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日常皮膚潤膚保濕,外用濕疹藥膏,必要時可用糖皮質激素加日常潤膚保濕,而且兩者的使用比例是有一定講究的。
偏方3、黃連水解胎毒
胎毒是中醫的說法,而在西醫眼中,胎毒多是指新生兒痤瘡、脂溢性皮炎、嬰兒濕疹、小兒黃疸等皮膚問題。
而新生兒痤瘡、脂溢性皮炎這些病其實並不一定需要治療,一般經過3~4個月後就可以自己消退。
況且由於新生兒的消化道很嬌嫩,肝、腎發育未完全,解毒和排泄能力很差,而中草藥的成分複雜,大人的肝腎能夠將其代謝掉,新生兒卻吃不消。
所以,給寶寶餵各種中藥、湯水來「清胎毒」的習俗可有點不靠譜。
偏方4、銀器煮水退燒
網上流傳的「銀器煮水」、「珍珠粉泡水」等退燒法都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而且也不安全,家長千萬不要盲目相信。
通常情況下,如果寶寶發燒在38.5℃以下,且寶寶的精神狀態也比較好,家長可使用物理降溫法來幫寶寶退燒,比如適當少穿衣服,少蓋被子,多喝溫水,讓寶寶自然散熱;如果體溫在38.5℃以上,爸媽就需要給寶寶服用退燒藥了,比如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滴劑。
40天嬰兒因家長錯信偏方差點喪命!你被這些偏方坑過嗎?
大家好,我是保健科醫生沈瑞雲,很開心加入到「醫知袋鼠」(jjkkczj)的科普醫生團隊,如果您有育兒方面的問題,可關注醫知袋鼠向我諮詢。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條新聞:
這些症狀 真不是因為有胎毒……
「胎毒」這個詞,相信所有的麻麻都不陌生。仔細想想,幾乎每一個準媽媽在孕期,都在吃一些預防「胎毒」的食物:今天鵝蛋、明天綠豆的。即使如此,等生完孩子,因為孩子身上出現一些很常見的小問題,就會被吐槽...
偏方治療寶寶,往往就是坑
最近有新聞報導:泉州一孩子的外婆去看望外孫時,發現外孫嘴唇、牙床較白,於是就按當地傳統方法給孩子放血,孩子牙床內側、脖子、腹部、手指、腳指被扎了30幾個針眼後,滲血不止,醫院還曾下達了病危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