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就算孩子哭著求你,再心疼也該拒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雨霏

成長樹原創,其他公號轉載請輸入「授權」

前兩天,朋友圈裡看到好友轉發了一段《媽媽是超人》裡面的片段,並且加上自己的評論:「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距真大啊,個人覺得還是西方的獨立式教育好。

《媽媽是超人》是一檔真人秀節目,很多朋友都看過,裡面展示了幾位明星媽媽平時帶娃的日常。

好友轉發的是最新一期的節目片段,內容是影星馬雅舒與外籍老公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了分歧。

馬雅舒認為老公太過激進,而老公認為馬雅舒對孩子太過保護。

結果兩個人不歡而散。

不過看幾期這個節目其實就會發現,這場爭執真的不能簡單歸結於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差異。

馬雅舒要調整的,不是「中國式」育兒方法,而是要學會做一個內心更強大,更善於為孩子謀劃長遠的母親。

01

馬雅舒的女兒叫米婭,快到四周歲了,是個漂亮的混血寶寶。

可能是孩子太可愛太聰明,馬雅舒對孩子總是不忍心教育,經常是「該管的沒管,不該管的都管了」。

從節目中可以看到,馬雅舒家的客廳是沒有任何家具的,她擔心孩子會撞到,沒跟老公商量,就直接把客廳搬空了。

每次到吃飯的時間,全家人就像在外野餐一樣跪坐著吃飯。

對於女兒的請求,馬雅舒也是儘量滿足。

節目中米婭想買麵包,馬雅舒最開始是想限制一下女兒的。

但米婭開始大喊「我要吃」,馬雅舒看到女兒不高興了之後,便很快答應。

而且可以看得出來,她的神經非常緊繃,口頭禪就是:「愛登小心」、「米婭小心」!

帶著孩子去菜市場,小朋友對蔬菜和魚產生了好奇心,輕輕摸了一下。

馬雅舒馬上如臨大敵,告訴孩子這些東西都非常髒,不能碰。

連孩子要摸一下門,她的反應都是「no」,「不可以」。

02

從這幾個小細節就可以看得出來,在馬雅舒的家庭中,是以孩子為中心在考慮問題的。

甚至可以為了孩子,犧牲掉一部分生活品質和一部分生活樂趣。

不能否認,馬雅舒是一位盡心盡力的母親。

但是從另一方面看,這種「時刻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做法,並不算成功。

這種過度的擔憂和保護的不良後果,在米婭去幼兒園的第一天就凸顯出來。

3歲半去幼兒園,已經不算太小。

但是米婭完全不能適應,她與其他的小朋友很疏離,不會自己吃飯,要靠別人喂,不會自己脫褲子上廁所。

老師告訴馬雅舒夫婦,米婭同齡的小朋友都是會自己上廁所的,馬雅舒這才想起要教米婭提褲子。

可是米婭一直在拒絕,無論媽媽怎麼說,都不想自己動手。

馬雅舒要米婭試試看,米婭堅決的說自己不要。

馬雅舒幫米婭把褲子提上去一半,讓米婭自己動手再試試,米婭還是不配合。

拗不過女兒的馬雅舒再次妥協,直接幫米婭把褲子穿好了。

不難發現,米婭雖然還小,卻已經有了同齡孩子不多見的任性和固執。

而造成米婭這種情況的,正是馬雅舒對女兒的愛。

當米婭想去用她的雙手去探索新事物,比如市場裡的魚、遊樂場裡面的沙子、家裡的門的時候,媽媽告訴她「不行」,「不要」,「不可以」。

孩子收到的訊息就是,探索新事物是危險的。

那麼當媽媽想讓她去嘗試新事物,比如上幼兒園、比如自己吃飯、自己提褲子,孩子首先想到是「不行」「不要」「不可以」自然也就順理成章。

而且絕大多數小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他們能夠對自己「獨一無二」的家庭地位有所感知,也會非常注意觀察大人們對他們行為的反應,一旦父母們經常對他們的無理要求妥協,孩子們會覺得自己非常的了不起,並且不斷的去試探自己「威力」的底線。

她當然不要離開哭一哭就能「控制」的爸爸媽媽,而去有規矩有要求的幼兒里「被控制」,被當成一個普通的小朋友對待。

她的反抗、她的排斥,都在情理之中。

03

媽媽愛孩子,寵孩子沒有錯,只是一份好的愛,一定是要審視孩子的需求,做出理性、客觀的判斷。

就像《觸龍說趙太后》中說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再有能力的父母,也無法保證把孩子一生都安置在一個無菌的環境裡,讓孩子一輩子不遇到挫折和磨難,讓孩子永遠都做一個「巨嬰」。

獨立,是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的過程,而放手,也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在中國,像馬雅舒一樣寵愛孩子的父母不占少數,看起來是父母過於強大,對孩子干涉過多,導致了孩子在各方面的弱勢。

其實父母強勢干預的背後,往往源於內心的焦慮和對於孩子分離的恐懼。

換而言之,如果父母希望孩子人格健全,獨立而有力量。

那麼首先,父母要做的就是自己先內心強大起來,幫助孩子為日後的獨立做準備,幫孩子學會「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

前段時間看過的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影片中的主人公辛格就是一個比較正面的例子。

辛格曾是一位摔跤選手,他的夢想是為印度贏得一枚世界級金牌。

但是為了養家,他放棄了熱愛的運動,寄希望於生個兒子,讓下一代來幫他達成心愿。

可是事與願違,辛格生了四個女兒。

當他要放棄的時候,卻意外的發現了大女兒和二女兒非常有摔跤的天賦,於是他開始逼迫兩個女兒進行摔跤練習,甚至不顧女兒的哀求,剪掉了女兒的長髮。

面對專治獨裁的父親,女兒們開始反抗,訓練偷懶,假裝摔倒,還在偷偷去參加好友婚禮的時候,跟新娘訴苦。

而新娘卻她們:

「我倒是很想有一個這樣的父親,這樣我的父親會為我的未來考慮。

從一個女孩出生開始,她們的命運就是做飯打掃衛生,全身心地做家務,然後等她們成年,就會嫁出去,並把自己交給一個從來沒見過面的男人,然後為他們生孩子,撫養孩,這就是一個女生的宿命。

再看看你和你的父親,他在和全世界對抗,他承受著所有人對他的嘲諷。

為什麼?為了你們有個好的未來。

他做錯了什麼?」

姐妹倆這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有追逐夢想的權利,父親在帶著她們跟命運抗爭,帶著她們逃離只能做男人的附庸,只能早早與陌生人結婚生子的未來,父親想讓女兒獲得尊重,獲得自由。

而她們面對的嘲諷,她們所感受到的壓力,跟父親所要承受的嘲諷和壓力比起來,簡直微不足道。

父親的私心,父親的嚴厲,在那一刻得到了女兒的諒解。

也得到了觀眾的諒解。

就像一篇影評中說的:「如果擺在你面前的是滿漢全席,父母只讓你吃饅頭,這叫獨裁,叫不尊重子女的個人選擇。

如果你家裡只有有毒的棒子麵粥,父母努力給你弄了倆饅頭,雖然饅頭也很難吃,還可能劃傷嗓子,但這樣的父母也稱得上偉大。

04

就如歌詞中描述的:「這個世界充滿假象,唯有痛苦從不說謊」。

父母愛孩子,當然想讓孩子遠離痛苦,但如果痛苦本身就是成長的一部分,那麼內心強大的父母,又一定會讓幫孩子練就自己去抵擋這種痛苦的本事。

他們會一邊教孩子做飯炒菜,一邊花式的誇獎孩子做得好;一邊逼著孩子努力學習,一邊把提神補腦的乾果準備妥當;一邊監督孩子練琴練舞,一邊幫孩子籌劃著怎樣才能多休息一會。

這些父母不是不心疼孩子,只是他們明白,哪怕孩子沒有立刻流露出感激之情,哪怕孩子暫時會有一會兒不高興,可是,他們盡到了為人父母的責任。

只要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始終沒有忘記溝通和關愛,那麼孩子不僅不會受傷,反而會在無助時想到:「既然爸爸媽媽願意陪著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見得那麼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壞的事。

我也應該承擔責任,面對屬於自己的痛苦。

」這會是孩子們自律的起點,也會成為孩子們內心強大條件。

正如影片中父親告訴女兒的話:"記著,爸爸不能時刻保護著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戰鬥,你要戰勝自己的恐懼,試著自己拯救自己。

"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會越來越理解父母的苦心,也會越來越明白努力的意義。

他不會再為了讓父母滿意而去做什麼事情,他會學會為了自己的未來,跟從自己的心意而去做事情。

那一刻,他便長成了大人。

他會明白,父母給他最好的愛,就是給了他力量,讓他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受人尊敬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