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隔代溺愛」毀滅的中國小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01

最近和Grace小朋友,以及帶著爸爸媽媽,還有婆婆去清邁(公公因為家務事沒有去)。

全家人都很開心,我卻有點焦慮。

最大的問題是,在這個細節上,女兒突然像失控了一樣,不再動手。

女兒是一個胃口特別好的人,在幼兒園裡,也是吃得很好,老師提起吃飯好的小朋友,總會說到Grace。

但是一回到家,見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立刻跟變了一個人,吃飯需要喂,一邊吃一邊抱著。

有時還帶著玩具玩。

只要我一出現,又立刻恢復吃飯能力,可以吃上很多。

在清邁酒店,早餐照例是大家熟知的自助餐。

我帶著女兒去選完一輪食物,沒料到,我媽早早給女兒也拿了一份:

「Grace,來,外婆的這個要不要吃?」

我婆婆也是同樣。

「奶奶的炒麵特別好吃,要不要來一口。

女兒早就忘了自己剛才挑選的食物,又扮演起了「無能兒」:賴在椅子上,像小公主一樣,奶奶左一口,外婆右一口地被餵到嘴裡。

這個時候,對比出現了。

有些時候,對比並不是因為家長的虛榮,而是國外小孩,確實比較獨立。

跟我女兒一般大,自己去拿好食物,自己吃飯。

父母就管自己在旁邊聊天,兩個孩子,自己津津有味地吃著。

我輕聲跟Grace說:「4歲了,應該自己吃飯,沒問題吧。

我媽突然說了一句話:要做規矩,就家裡去做,何必到外面來呢。

我婆婆也是同樣的話。

Grace忽然委屈地哭起來。

要知道,如果單獨和我吃飯,她不僅可以非常獨立地完成吃飯,還可以協助我切牛肉和魚片。

我不想再爭執什麼,只跟Grace說:媽媽希望你能夠在4歲的時候,自己事情自己做。

02

經常有人問我:孩子有各類壞習慣怎麼辦?

比如隨地亂扔東西,五六歲了還讓家長在後面追著跑吃飯,甚至於還有隨地大小便的。

有一個媽媽曾經聲淚俱下地跟我說自己的難處:

「我當然承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自己有缺失,但是在經濟能力尚不足以讓我可以全心放下工作去陪伴的時候,我並不會鋌而走險這條路。

畢竟奶粉是錢,衣服是錢,未來教育啊之類的,每一項都與錢有關。

所以只能讓上一輩人來帶。

但上一輩人,總是有放不下的隔代親,過度溺愛。

有一次,我兒子在咬手指,我打了他一下,結果我媽跑過來,立刻當著孩子的面訓我。

有一次,我兒子隨地大小便,離公廁特別近,我大聲斥責,結果我公公說,農村裡就是隨地大小便的,以後改了就好了。

我告訴她,雖然自己也覺得無力:

多陪伴孩子,至少讓他在你的面前,明白,如何做是正確的。

03

有一種現世的觀點是:

你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別再要求那麼多了。

但我認為,及時有效的溝通是必須的;糾正壞習慣,不是去斥責父母,而是去斥責孩子;糾正壞習慣,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

中國教育里,最不缺席的,就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教育。

但是,再高知的上一代,在面對祖孫輩的時候,都會有一種寵溺心態:她只是個孩子,千萬不要罵她。

於是,在小孩子的概念里,永遠是有恃無恐的存在。

做錯了事,有外公外婆護著;父母批評教育她,她就跟爺爺奶奶哭訴。

她用一種更加簡單的方式,不斷證明自己做的是對的,合理的。

小時候你可以慣著他,但長大了,社會可不會慣著他。

那些被溺愛長大的熊孩子,最後的結果都是被社會狠狠教訓了。

而這樣的教訓,絕不是誰可以有能力有資格庇佑的。

我常常強調一個觀點:

不是讓孩子成為你希望的模樣,而是希望在孩子的心中,不因為溺愛,而忘了這個世界為人的友好和處事的規則。

04

今天,看到有一個教育觀點:不要讓孩子成為奴隸,要讓他充分發揮天性。

但我更想強調的是,從小到大的規則培養比任何時候都重要。

當我們被工作焦頭爛額的時候,當我們不得不把孩子丟給父母帶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記住:

自己才是孩子的父母。

陪伴的時間如果不夠,陪伴的質量千萬不要缺席。

以及不是讓孩子現在吃苦,而是希望未來能夠讓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更平穩地活下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