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你聽我說!——中國的隔代教育問題與對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語

隨著越來越多的空巢家庭湧現,隔代教養成為了中國的「特色國情」之一。

小學、幼兒園門口,等待接孩子的多是滿頭銀髮的老人。

但是隔代教養由於老一輩人的觀念、習慣、情感的偏差,隔代教養容易造成許多教育問題。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討隔代教養的那些問題。

隔代教育,從何而來?

所謂隔代教育,指的就是祖輩對孫輩實施的教育教養活動,本應由孩子父母承擔起的生活起居照料、行為規範督導、學習生活教育,統統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代為承擔了。

親子教育,變成了隔代教育。

其實,回顧中國的歷史傳統,不難發現隔代教育古已有之,可以說是中國的「國粹」之一。

但在以核心家庭為主流的當代社會裡,隔代教育再度興起,自然不能簡單地將其歸因於傳統文化的影響,而需要更深刻地分析社會變革與親緣矛盾的問題。

隔代教育興起的原因可能但不限於:

在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成為父母,本就是自立能力偏弱的一代,缺乏養兒育女的經驗;職場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快,年輕父母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

在農村大量外出務工人員造成的留守家庭,將孩子推給了老人撫養。

歷史與傳統長期的宗法制社會與尊老重老的傳統,使得「含飴弄孫」成為祖輩追求的理想與自覺的責任。

請點

擊輸入圖片描述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雖然隔代教育的問題已經成為了年輕父母心中的隱痛,但不能忽視的一點是:老人帶孩子,有很多好處。

時間、精力充足 退休的老人原本無需朝九晚五地工作,更少有聚會、應酬、逛街、打dota的干擾,時間自然充裕。

面對孫兒輩,精力也比父母充足。

奶奶講的故事,孩子的家庭認同感 有外國的學術研究機構調查顯示,聽奶奶講紅燈記的故事確實能幫助孩子建立克服困難的勇氣——祖輩的正能量人生經歷,會讓孩子在面對艱難時更少怯懦、更多勇敢。

這是因為,傳統連接了孩子與他未出生之前的過去。

爺爺奶奶的故事,增加了孩子的家庭認同感和超越於個體之上的精神力量。

正確道德觀和處世智慧 老人比年輕父母多出的幾十歲年齡絕非只體現在皺紋和白髮上,充分的人生經驗讓他們累積了只有年歲能夠孵化出的處世智慧,相比起孩子父母,他們更懂得向孩子傳達正確的道德觀。

愛是最好的教育 祖輩對孫輩的愛,是無條件的、包容的、深厚的。

這種出自血緣關係的愛,讓爺爺奶奶帶孩子比請保姆照看多出了幾座大山的安全感。

而發自內心的愛,也會讓孩子從小生活在幸福和睦的環境裡,因為心理健全,更能陽光快樂地成長。

請點擊輸

入圖片描述

警惕!最易出現的教養問題

像所有引人關注的社會現象一樣,隔代教育是一把雙刃劍。

有利自然有弊,且弊端似乎更明顯一些。

溺愛孫輩 這是最普遍的隔代教育問題。

「隔輩親」讓老人對孫輩的愛容易超出適度的邊界,形成溺愛。

而這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網友affs_so抱怨說:「我的女兒從小就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到目前為止,女兒仍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后』般的生活。

」「女兒快7歲了,連繫鞋帶這類簡單的事情都不會做。

外公外婆事事處處順著她,使她任性霸道,與其他小朋友很難融洽相處。

思想觀念陳舊 祖輩的教育觀念畢竟多數落後於時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難免會出現問題。

在一則新聞報導中,四川宜賓一座山村裡的留守家庭中的奶奶就告訴孫女「念再多書也沒用,不上大學一樣可以打工掙錢」,讓原本學習不錯的孫女成績一落千丈;而在一個調查中,有83%的祖輩家長同意「人所經歷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這個觀點。

安全隱患 老人年齡大,身體狀況不如年輕父母,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也就相對較弱。

因此面臨突發危險時,祖輩很有可能無法招架。

在網友小玲的現身說法中,孩子性急跑去買雪糕,爺爺一時沒追上,導致孩子在馬路上撞上一輛計程車,造成了腿部骨折。

阻隔親子聯繫 如果父母長時間在外,而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養育,很有可能會讓孩子依賴老人,而對自己的親生父母產生疏離。

這種情感的斷裂既非父母所願,也對孩子的成長發育不利。

請點擊輸

入圖片描述

合理避免,勤於溝通

儘管隔代教育存在諸多問題,但不能否定的是,這仍是中國不可避免的一個社會現實。

但如何讓隔代教育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助推手,而非絆腳石呢?

良好的立意是成功的一半

在抱怨祖輩帶孩子問題太多之前,年輕父母們首先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父母幫自己帶孩子,並不是義務。

一味的挑剔、嫌棄和不滿只會激化矛盾,無益於家庭和睦與子女教育。

常懷感恩之心,理順父母的心氣,才能讓下一步工作更好進行。

不能斬斷親子聯繫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永遠都不能代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作為父母,再忙也應該記得表達自己的愛。

一股腦地把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都丟給老人,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如留守家庭外出打工的年輕父母實在沒有時間回家,就要記得常常打電話,不要讓孩子忘記自己的父母。

幫助父母更新觀念 老人的思想觀念陳舊,是因為他們的知識體系形成於幾十年前,許多思維已經成了定式。

如果能幫助老人及時學習、更新觀念,教育孩子自然不會再成為問題。

但是許多老人在此方面都非常頑固,那麼就需要年輕父母注意方式方法。

藉助外部力量。

比如:「報紙上說了,老人溺愛孩子對孩子不好。

」「隔壁小劉的叔叔是兒科專家,人家都說了出門不能給孩子包那麼嚴實。

」在許多老人眼裡,報紙、電視新聞、兒科專家都是權威,他們相對更聽從一些。

和孩子「裡應外合」。

提前跟孩子做好溝通,一起來「對抗」祖輩的錯誤教育方法。

比如:「小寶早就會自己繫鞋帶了,不需要奶奶幫忙對不對?」「嗯。

幼兒園的小明也是自己繫鞋帶,我要比他厲害。

嘴甜一點。

一個觀點,可以大嗓門吼出來,也可以笑靨如花鬨著老人慢慢繞出來;前者乾脆直接但是毫無用處,後者需要花點功夫,但是更有效。

老人對自己的子女總不會油鹽不進,好好說話,耐心溝通,總能找到一個和諧有效的方式來達成一致意見。

最重要的永遠是溝通 年輕父母和老人之間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存在分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但是父母們一定要記住,溝通才是最關鍵的鑰匙。

即使再困難,也要和老人溝通教育理念、方式方法、觀點,讓合理的存在,錯誤的得到糾正,孩子的教養問題才能得到和平解決。

請點擊輸

入圖片描述

隔代教育的成功案例

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小學部的陳柏均小朋友,是同齡人眼中的小明星,他不僅是學校的三好學生和十佳少先隊員,也是電視台的小主持人,還曾在中央電視台錄製節目宣傳綠城南寧……這些殊榮的獲得,和外公李成昌的培養不無關係。

外公說:「沒有不愛孩子的老人,但老人的愛得有個度。

」他不但不溺愛孫子,還能注意培養孫子的學習興趣,為隔代教養的老人們做出了表率作用。

其實李成昌並不是個例。

在網際網路如此普及的今天,許多有一定文化教育水平的老人都是樂於接受新知識的。

在隔代教養的大軍中,也不乏虛心好學、上網查資料、更新自己教育觀念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隔代教育,也許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問題百出。

隔代教養,是不得已的辦法,卻也是祖孫三代的因緣紐帶。

只要找到正確的方式,讓老人的教養能夠揚長避短,對家庭、對孩子都是件好事。

孩子得到了悉心的照顧,父母省去了工作與家庭的時間衝突,老人也享受了含飴弄孫的快樂,三代共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隔代教育坑太多,很多爸媽都跳過

隔代教育在中國是很普遍的現象,尤其是農村,幾本上是孩子幾個月的時候爸媽就出去打工,孩子丟給老人帶;城市的就是爸媽上班,爺爺奶奶輩幫忙帶,隔代教育的坑,不得不說的就有以下四個。

隔代教育,寶爸寶媽該怎麼和老人溝通?

現今社會,兒童2歲半前隔代撫養比例高達70%! 兩代家長衝突頻發有可能會導致孩子成「多面人」。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管生活,爸爸媽媽帶上培訓班或外出遊玩:一個是生活上的「爹媽」,另一個則是精神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