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過孩子嗎?孩子是不是真得不打不成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沒打過,也沒被打過。

孩子不是不打不成器,而是不規矩不成器。

除了打,家長還有其他很多種規矩孩子的方式。

打小孩,是最本能,最爛,也最差效果的一種規矩孩子的方式。

打小孩,有什麼害處呢?

  1. 記恨終生

    打小孩,會破壞親子關係。

    一頓毒打,記恨終生,特別是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打,打錯了還不認錯。

    家長反覆犯錯。

    這樣的親子關係,絕對好不了。

    女星陳喬恩就是從小被媽媽毒打,把樹枝打斷,甚至打出血。

    雖然現在和母親和好,但是當時的可是記憶卻牢牢印在腦中。

  2. 記吃不記打

    有家長說,孩子不乖,吼幾下打幾下就乖了。

    遇到記吃不記打,打皮實了怎麼辦?

  3. 學會以牙還牙

    「fight or flee」,面對危險,原始人的策略就是戰鬥或者逃跑。

    如果遇到孩子不聽話就是打,那衝突解決策略也就只停留在原始人水平。

    那孩子也就只從家長那裡繼承一種解決衝突的方式。

    長大了會與家長對打,與其他人對打,用暴力解決一切問題。

孩子成器不是打出來的,而是反覆練習習得的。

若想孩子成器,首先要薰陶出孩子的興趣愛好。

用環境,創設出孩子的視野。

若想孩子成器,專注和毅力很重要。

要讓孩子在興趣的基礎上反覆練習,不斷精進。

若想孩子成器,規矩很重要。

孩子自控力差,需要家長協助監督。

讓孩子聽話,可以與孩子協定,約法三章。

打孩子可以規矩孩子,但後患無窮。

讓孩子成器,也可以通過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愛好,協助培養孩子的自制力開始。

作者簡介:

唐輝,兒童心理諮詢師,團體諮詢師。

曾出版書籍:

寶寶入園-陪孩子度過入園關鍵期

幼小銜接-陪孩子度過幼升小關鍵期

育兒困惑,商務合作,請發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子不教父之過,三字經一語道破

「還只是個孩子」,「還小呢」,「長大了就好了」,當熊孩子「作」起來,家長常常這麼安慰自己。這是在讓自己順氣,用從心理防禦角度來看,叫做「合理化」。這麼一說,自己就不氣了;這麼一說,好像問題就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