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講道理不聽,怎麼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孩子的情緒沒有被接納,他就會敵視你、討厭你、拒絕你,你們就無法繼續對話,而解決問題也是妄想……

——————————————————

文/李凌雲


正文


日常生活中,經常有父母喜歡喋喋不休地給孩子講道理,語重心長,苦口婆心,但孩子卻沒有聽進去,依然我行我素。

為此,家長滿腹委屈:「孩子怎麼就是不理解我們做父母的苦心呢?」

對於此類情況,教育專家指出,父母和孩子之間出現這樣的矛盾,首先是家長在講道理時,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和情緒,想當然的用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孩子,所以會出現問題。

為此,要想解決孩子的問題,首先必須從接納孩子的情緒開始。

可是,究竟應該怎麼做呢?其實也不難,接納孩子的情緒就是無論孩子處於煩躁、生氣或快樂、激動的情緒時,家長都能夠對孩子的情緒給與關注、尊重和理解,而不是立刻反對他的情緒。

當然,接納並不是贊同。

而是希望你能關注到、意識到、覺察到對方的情緒,從而使自己有一個更寬的視覺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避免主觀、偏見的產生。

也就是即使你認為孩子的情緒不對勁,也要先接納他的情緒,然後再想辦法改變他的不良情緒或不正確的想法和行為。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一個3歲的孩子藍藍在院子裡玩小汽車,另一個孩子彤彤把汽車拿去玩了,藍藍生氣的哭了。

很多家長會對孩子說:「大方點吧,把玩具借給小朋友玩一下吧,用得著哭嗎!」孩子感到自己被指責了,更難受了。

或者是「寶貝,咱們玩別的玩具行嗎?」轉移注意力並不能根本上解決問題。

藍藍會感到自己的情緒沒被理解,哭得更厲害了。

如果家長換一種方式,如:「藍藍,你的玩具被彤彤拿走了你感到很生氣、很難過,是嗎?」孩子會說:「是的,我很生氣、很難過。

」孩子在進行情緒表達。

「彤彤沒經過你的同意拿走你的玩具是不對的,是嗎?」「是的,他這樣做是不對的」。

此時,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是被理解的,心情會馬上好轉。

理解、接納孩子當時的情緒,是平復孩子情緒的最有效方法。

此時,你再告訴他玩具是可以一起分享的,他自然很快就認同了你的觀點。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孩子的情緒被接納了以後,心裡就會變得平和,也更能對接納他情緒的家長或老師產生好感和信任,並願意與對方溝通配合。

孩子在1歲左右便會出現情緒分化,但還不具備清晰的辨別能力,家長要幫助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並表達自己的情緒。

學會表達自己情緒感受是心理健康發展的前提。

當父母不承認孩子的感覺時,孩子會覺得自己得不到理解。

只有當孩子的情緒被接納時,他的感覺舒暢了,他的行為才會良好,因為孩子是生活在感覺的世界裡。

情緒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心情好了,他們的行為會得體。

每個孩子都有權利發表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感受。

可實際上,每個孩子們要說出自己的想法時,父母很多時候都想到了反駁,跟他們爭論。

可是,父母是否知道,當孩子的情緒遭到拒絕時,他們的自信心也在同一時間喪失了。

可見,接納孩子的情緒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

其實,在生活中,人人都需要被別人理解、尊重和接納,接納孩子情緒,是解決孩子問題的前提。

人最喜歡的是自己,之後便喜歡像自己的人。

人的情緒被接納以後,就有一種被理解的感覺,因為人都喜歡像自己的人,所以便喜歡理解自己的人,能和自己感受一樣的人.因而孩子往往對能夠接納他情緒的家長或老師產生好感和信任,並願意與他們溝通,也願意與他們配合,聽他們的話。

就是說,接納了孩子情緒,孩子就會信任你、喜歡你,並向你敞開心扉,只有這樣你才能有效地和他做進一步的溝通,才有利於深入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的情緒沒有被接納,他就會敵視你、討厭你、拒絕你,你們就無法繼續對話,而解決問題也是妄想。



【奶爸說】

唯通情,才能達理

先處理情緒,才處理事

任何人,包括成年人在情緒不平靜時都難以聽進別人的勸說和意見,孩子更是如此。

允許孩子哭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共情心思考孩子的訴求、理解孩子的感受。

只有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理解和接納,他才有可能會慢慢平靜下來去聽、去想我們的意見和建議

而很多時候,家長不願意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在孩子哭鬧時不是用共情心去理解、思考孩子的感受和訴求,接受孩子當下的情緒,而是想盡辦法先制止孩子的哭鬧,讓孩子接受自己的『道理』,威逼恐嚇、利誘許諾……

為什麼會這樣?

一方面是不懂育兒方法,不明白孩子的行為原因,認為孩子是無理取鬧的任性,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

孩子的任何哭鬧行為一定有其背後未被發現或是無法表達清楚的訴求。

如孩子尋求關注;內在秩序被打亂了;探索欲、好奇心被打斷壓制等等。

只有更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進而正確的引導

另一方面是家長本身就不善於管理自己的情緒,當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情緒相遇時,很自然的就以自己的情緒去壓制孩子的情緒,孩子弱小沒有反抗能力啊,這樣做也最省事啊,直接鎮壓就好了麼。

在當時看來也確實是簡單省事了。

但是,在將來孩子慢慢變的越來越缺乏自信、膽怯,缺乏愛、缺乏包容心,暴躁易怒、以暴制暴……眾多問題出現的時候,終會承擔找省事的後果

無條件的接納和愛,成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而我們需要做的則是,看見,通過孩子身上所映射出自身的問題,努力改善做好自己,即是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 想了解更多正確育兒知識,可關注

    乖寶奶爸微信公眾號:guaibaonaiba
    (長按可複製)

    每天都有專業的精彩育兒文章送出


每天看一兩篇正確的育兒知識文章,慢慢的對孩子的行為、心理自然了解越來愈多,再通過親子陪伴過程對孩子的觀察、了解,終會讓自己心裡越來越清晰該如何做。

今天奶爸給你推薦的一篇文章是關於對孩子失控發脾氣的解讀

和孩子相處時,為什麼常常會失控發脾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