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教導孩子時經常說的話,你還在說嗎?別誤了孩子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曾經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在坐高鐵的時候,后座一個歲左右的小朋友不停地用腳在踢我的椅子,持續了很久都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

然後我就回頭對小朋友的媽媽說「能不能請你,讓孩子別踢我的椅子了?」

這位媽媽卻跟孩子說「別踢了,阿姨生氣了!」我當時想告訴這位家長這樣告訴孩子,其實是不對的,因為當時我並沒有生氣,其次就算是我生氣了。

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應該告訴孩子,他這樣做是錯誤的,並要告訴孩子錯誤的原因。

父母應該說:「不要踢別人的椅子,這樣是不禮貌的行為。

」如果父母把原因歸結為別人生氣了,孩子會誤以為只要別人沒生氣,那麼他幹什麼都可以。

有許多網友也有過類似的經歷,說那天家裡來了分親戚家的小孩,在自己家裡無拘無束的,把她許多珍貴的東西,一個一個擺在地上。

網友不好意思說,但是臉上已經很不高興了,最後小孩的爸爸只是說了一句:「別弄了,你阿姨不開心了。

很明顯孩子這種在別人家亂翻東西是錯誤的行為,但父母卻沒有指出孩子的錯誤,並且沒有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是讓孩子覺得「我的行為哪裡不對,我不知道,但是不能讓別人不開心。

」這樣將來會衍生出很多問題。

腦科學專家曾經說過,嬰幼兒期是神經發射的敏感期,大腦事一片空白的,它將毫無保留地吸收外界的信息,而且會深刻在腦結構中。

如果父母把孩子錯誤的行為歸結到外人身上,而不是告訴孩子本身行為有錯誤,時間久了,會影響孩子的行為處事的方式,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家長總對孩子說:別怎麼怎麼樣,阿姨會生氣!這樣會讓孩子找不到本質的原因,而以別人的眼光來判斷是非,變成討好型人格。

去年公司來了一個實習生,她對每個同事都畢恭畢敬的,誰讓她幫忙做點什麼,她都會答應。

我原本以為她就是這樣性格好,直到那天下班後,看到她一個人趴在桌子上哭,我過去問她怎麼了?

她哭了好一會兒才說:「我覺得自己總是做不到讓別人滿意自己,感覺自己好失敗,就連我媽媽都說我不懂得看別人臉色。

」她說小時候,有一次在親戚家裡玩,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菸灰缸,她媽媽就氣的大罵她是「犯嫌精」,指責她「讓別人不開心!」

她知道自己做錯了,但是媽媽每次說的話,卻讓她一直惶恐不安,生怕自己再給別人添麻煩。

總是小心翼翼地看著別人的臉色。

她覺得凡事都要以別人表現出的不開心為準則,而不是自己對每件事清楚的認知判斷。

討好型人格的人,在與其他人交往中,經常抬高別人貶低自己,使自己處於弱勢地位,這樣別人就不會嫉妒和攻擊自己,自己心裡才會感到踏實、有安全感。

孩子小的時候,犯錯是經常的事,我們家長應該做的是,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錯的,錯誤的原因要有客觀的依據和準則。

告訴孩子他的行為不符合社會公序良俗,所以需要改正,他的行為侵犯了別人的隱私,而不是因為別人生氣了等等,這樣孩子才會清晰的明白事情的是非曲直。

聰明的家長會告訴孩子正確的道理,讓孩子在規則的前提下,安心的做好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從而避免了去討好別人或者看別人臉色為邊界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