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中國式家長十大硬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的父母恐怕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龍的父母。
在世界各國的家庭教育中,〝中國式家長〞存在很多教育上的弊端,本文總結指出〝中國式家長〞的十大〝硬傷〞,看看這些普遍錯誤你有沒有犯。
Ⅰ、動輒體罰
美國華裔教授曾在《虎媽戰歌》一書中介紹了她的中國式教育法:罵女兒〝垃圾〞、要求每科成績拿A、不准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准吃飯等,在美國引起轟動。
美國心理學研究人員認為,與其打罵,倒不如言傳身教。
家長在家不妨多把時間用在看書上,用家庭氛圍給兒女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們知道要努力學習。
Ⅱ、一味溺愛
溺愛也是中國父母常犯的錯誤。
根據統計發現,在尋求心理諮詢幫助的家庭中,溺愛型家庭占70%~80%。
這類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無條件接受,即使孩子做錯了,也要為其爭辯。
但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段經典的話:〝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
家庭教育專家建議,家長一要停止溺愛,建立正常的家庭規則;二要分清是非對錯,不能盲目滿足孩子的要求。
Ⅲ、物質刺激
考95分以上,給孩子買電動玩具;考進年級前三,獎勵100元錢;幫媽媽洗碗,給5塊錢……不少家長喜歡用物質激勵孩子,這個方法本身沒錯,但如果用錯了年齡段,用得過度,可能讓孩子變得貪婪、唯利是圖。
家庭教育專家指出,對6歲以下的孩子來說,物質獎勵不可缺少。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應逐步增加精神激勵,比如多表揚、讚美。
Ⅳ、只養不教
瑞典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離婚對孩子可能產生巨大的負面心理影響。
這類家長要利用吃飯、睡前等時間和孩子聊聊學校的事,談談自己的見聞;還要了解孩子的興趣、特長,儘可能抽時間參加孩子的集體活動。
Ⅴ、意見矛盾
為了孩子學什麼興趣班這樣的事情,不少爸爸媽媽不停地爭吵,讓孩子無所適從。
比如爸爸說考90分就可以去公園,媽媽偏說考95分才行。
這類矛盾型家庭在對孩子的管教態度上缺乏一致性,同一行為有時斥責、禁止,有時卻寬恕、勉勵。
長期下去,孩子容易無所適從,做事難以決定,時間長了會出現焦慮情緒,甚至強迫症狀。
家庭教育專家建議,父母雙方要統一目標和計劃,對孩子態度保持一致,對表揚與批評要有一貫性,不能自相矛盾。
Ⅵ、期望太高
〝爸爸媽媽沒機會念大學,所以你要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
〞大部分中國家長以支配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把孩子視為家長實現未泯理想的工具,即期待型親子關係。
家庭教育專家說,期望過高,容易讓孩子變得敏感、膽小畏縮、缺乏自信、缺乏主動性、不善交往。
建議家長不要以大人的尺度去衡量孩子,別用成人的眼光給孩子制定目標,更不要把孩子當成實現自己心愿的法寶,讓孩子自己決定人生。
Ⅶ、過度保護
有些孩子從小到大,除了學習,什麼事都不用管。
上學放學車接車送,吃啥穿啥都是爸媽說了算。
許多中國家長出於一種保護的態度,把愛變成了包辦。
這容易使孩子的社會適應性變差,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做事沒有主見、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沮喪。
家庭教育專家建議,要給孩子充分的信任,甚至讓孩子適度吃點苦。
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人財產〞,要尊重孩子,讓孩子有做決定的機會。
Ⅷ、忽視情商
從三四歲甚至更早,中國父母們便開始命令孩子學漢字、練算術,而將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和創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拋之腦後。
心理學研究指出,在預測一個人未來的幸福感、快樂度以及工作成就上,情商能力遠比智商能力有效得多。
培養孩子情商,家長首先要讓孩子學會等待。
比如給孩子一塊糖,讓他自己剝開糖紙,即使要花費很長時間,家長也不應代勞。
其次要善始善終。
比如玩完玩具後,要讓孩子把玩具放回原位。
最後要孩子說出感受。
可以鼓勵孩子每天都說一說,鍛鍊對自我情緒的敏銳度。
Ⅸ、扼殺創新
有一個關於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中國兒童拿著自己畫的畫讓父母看,會問〝我畫得像不像〞;外國孩子則會問〝我畫得好不好〞。
這說明中國父母從小就忽視創造力的培養。
家庭問題專家建議,首先不要阻止孩子探索。
像把整捲紙泡在水盆里、用床單在客廳搭帳篷這樣的事情,不妨問問孩子為何這麼做,而不是一棒子打死。
其次別給孩子提供標準答案。
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都可以有很多種答案,父母可以試著問問孩子的想法,或者跟他一起去找找答案。
Ⅹ、迴避性教育
很多孩子會問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很多母親會不假思索地回答:你是我在大街上撿的等。
迴避性教育往往促使孩子〝無師自通〞,很容易曲解書本和網路上的一些內容。
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適當教育。
愛才是一切教養的前提,只是,需要多出那麼一點,這點就是—— 了解 ,多出這一點,就會很不一樣。
這裡,我們想跟父母一起練習的是:請父母試著,站在小孩的高度,用小孩的眼光來看事情,理解小孩的世界,也許,父母不一定要做孩子的偶像或燈塔, 父母,也許也可以是孩子的夥伴。
【如果你對我提供的資訊感興趣,也歡迎添加關注本人的微信公眾號:hechenhellov,微信號:my123456889,更多資源等著你免費分享。
】
孩子有「心病」 根源在父母 不同教養方式會塑造不同個性
2017年6月26日訊,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必然而重要的。如果一個孩子有了「心病」。刨根問底,你會發現,其實與父母的養育方式有著很大的關係。
怎樣培養出孩子的好性格?
如何培養一個有好習慣、好品行的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課。美國在培養聽話的孩子,糾正不好習慣方面用一個很簡單的詞,就是discipline,即「訓練、訓導」。訓導不是懲罰,更多的是如何教育孩子什...
如何在黃金期培養孩子的情商
孩子在群體里,如何和小朋友相處、如何解決與小朋友的衝突、怎樣表達自己的立場、如何與別人交流協商。在孩子性格塑造的黃金期,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引導?才能夠讓孩子學習人際交往的一些初步技巧,並逐步培養孩...
父母把這四句話掛在嘴邊,容易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尤其是第一句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小孩子自信,樂觀,開朗,會處理人際關係,這些都是高情商的表現。也有的孩子膽小,怕事,害羞,不太善於交際,每個小孩的性格都不一樣,小孩的性格其實跟家庭教育或影響形成的。一般性...
有這三種表現的孩子,家長定要狠心打到他改正
過去的孩子對大人都是唯命是從,極少有叛逆的。最起碼都要對大人畢恭畢敬,說話也不敢大聲嚷嚷。但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少,大人對他們的關注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疼愛,反而培養出了一些不知天高地厚、不懂感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