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從未缺席!這才叫做拼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爸爸你會不會唱《小星星》啊?」

「不會啊...」

「那我教你哦?」

「 好啊!」

「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你有跑調哦!」

《爸爸去哪兒》中kimi與爸爸的對話,溫暖了多少爸爸的心?這個節目之所以這麼火,除了明星效應,還有很具有意義的一點就是讓「中國式隱形爸爸」現身,通過螢屏在大眾面前笨拙地給孩子穿衣梳頭,笨拙地煮飯哄睡,笨拙地教育陪伴。

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母親才是孩子最需要的,而父愛是內斂、沉穩、不露聲色的。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為了家庭盡力打拚,覺得為他們積攢豐厚的財富才能讓孩子更幸福。

但對於涉世未深的小孩,他們需要的是明確的陪伴。

捫心自問,我也是成年以後才才逐漸知道爸爸是愛我的,只是默默付出代替陪伴,一切也都是悄無聲息地做。

如果爸爸們直接表達出對孩子的喜愛,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與創造力。

做為父親,你知道自己有多重要嗎?

寶貝的第一聲啼哭、第一面、第一次抬頭、第一次發聲、第一次微笑……您是否親眼見證?你是否輕柔地幫寶貝擦拭他們委屈的眼淚?是否整夜安撫著寶貝睡覺過?是否在孩子學走路時,小心翼翼地扶著她?是否在她快摔倒時,快步走過去伸出自己寬厚的手掌,並鼓勵他們你能行?父親這一角色,既存在便起著非凡作用,而不應該僅僅想著帶給孩子的物質滿足,反之,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是否更加需要?

經研究發現,父親在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起著與母親事必躬親更特別的作用。

在幼兒期語言期,父親更能豐富孩子的詞彙;父親參與照顧的家庭更能減少孩子將來的問題行為;父親帶孩子進行的活動興奮度較高,由此孩子可以更容易學會處理自己和調控情緒;長期有父親陪伴的孩子更有助於減緩性早熟。

不同於媽媽的溫柔細緻,爸爸往往表現得粗獷大方。

兩種截然不同的愛的方式,讓孩子剛柔並濟,在以後的社會交往中更容易獲得信賴。

對孩子來說母愛無處不在,而父親,一般只在重要場合出現,爸爸扮演著努力賺錢的角色,而遇到重要大事,一般喜歡尋求父親的支持。

對孩子來說,母親一直都在,而父親則是無所不能的超人,能在關鍵時刻從天而降,掃除一切困難。

孩子可以從媽媽身上獲得愛心與善良從爸爸身上更多學習的是樹立規則和權威。

孩子過程中,媽媽更多以女性的感性品質賦予給孩子,讓他們善良、富有同情心,學會體諒。

而父親是權威的象徵,在嚴厲規則堅持下,讓孩子懂得遵循規則。

爸爸比媽媽更強硬。

比如吃飯這件事,母親往往不做孩子不愛吃的東西,如果孩子挑食爸爸就會講道理。

佛羅伊德說過:「在孩提時期,我不能想像還有什麼需要比父親的保護更強烈。

最好的拼爹是父愛從未缺席

單親家庭中,接孩子放學前,開家長會時,孩子經常可以看到別人是一家人有爸爸媽媽一起陪伴,而缺少爸爸或媽媽的孩子往往會經常提問,我爸爸(媽媽)呢?他們會失落,為什麼我只有爸爸(媽媽)。

心理學家柯爾伯格說:「性別角色並非天生,而是後天形成。

」兒童期是孩子性別角色的定型期,男孩兒模仿父親,女孩兒學習母親;男孩兒應該是力量和氣魄的代名詞,女孩兒應該是溫柔體貼的小棉襖。

男孩子之所以有擔當,以後成為合格的丈夫與父親,父親的影響舉足輕重;而女孩兒的安全感及擇偶觀,也與父親對待配偶的態度息息相關,女孩兒的安全感來源,父親母親平分秋色。


這幾個遊戲,每個父親都應該和寶寶一起玩

1.和寶寶一起參與他和小夥伴的遊戲,必要的時候,還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2.由爸爸代替媽媽進行親子閱讀爸爸的擁抱很踏實。

同一個故事,會讓寶寶明白同一件事,可以多元化看待。


3.偶爾和孩子搶玩具玩,讓他知道你還是個大孩子,和他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4.當孩子給你展示作品時,你必須花時間和他一起欣賞,趁機可以討論更多。


5.有一個你們之間的小暗號,有時能躲開媽媽做一些「壞事」。

爸爸的陪伴,對孩子成長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爸爸們,你準備好陪伴孩子了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