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塾分享」討好是一種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女兒今年三歲了,之前一直是爺爺奶奶在老家帶,因為要上幼兒園才都接到我們身邊。

但是我發現孩子非常膽小,而且特別會討好大人,一切看大人臉色行事。

她遇傷心的事哭的時候,爺爺一句「別哭」,她就能馬上停止,哪怕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大人一旦不高興,她就馬上小心翼翼,說「寶寶聽話,奶奶別生氣」;別人高興的時候,她馬上陪著笑,別人不笑了,她頓時就止住笑。

她的很多情緒都不是發自內心,讓我看得很難受。

平日裡,爺爺奶奶照顧孩子很心細,但是對孩子管教比較嚴,甚至帶嚇唬的方式。

他們經常禁止孩子的很多看起來「調皮」的事,我特別擔心:孩子老這樣委屈自己,長大了會不會也這樣? ——寶媽

思塾回復

寶媽你好,感謝您的分享,小編很理解您的感受,看到如此懂事、會討大人開心、關心大人情緒的寶寶,既欣慰又心酸,欣慰孩子超越年齡的懂事,心酸的是這麼小的孩子開始壓抑自己的真實情緒。

小寶在嚴厲的爺爺奶奶面前,漸漸學會了察言觀色,通過大人的表情來調整自己的行為,以博取大人的好感。

這樣的寶寶我們稱之為「討好型寶寶」。

這樣的寶寶看上去乖巧、實則內心比較壓抑、不敢隨意表達個人意願,在外人面前也會膽小怕事、唯唯諾諾,這種個性長大後,會以「讓別人高興」作為自己的價值體現,通常不會也不敢發怒,難以有主導行為和魄力,內心往往也很痛苦。

但話又說回來,「討好型寶寶」的形成,離不開家長的「討好型教育」

「別哭了,奶奶不高興了」

「在學校聽話,要不老師會不喜歡你」;

「唱首歌給叔叔阿姨聽」;

「別喊了,鄰座的阿姨生氣了」

……

就這樣,孩子在一點一滴的「討好型教育」中,被塑造成「討好型寶寶」,長時間在否定自我的教育下,孩子不知道自己真正錯在哪,更不知道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麼,總之,為了贏得大人們的肯定,只能通過自己的方式,比如,變得聽話、懂事,但實際上,孩子是膽怯懦弱的,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和想法。

在這樣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潛意識裡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不自覺地討好別人,從而形成「討好型人格」。

心理學家Harriet Braiker寫過一本書,叫《討好是一種病》,她在書中提到:「關於討好有一個很大的誤解,很多人會覺得它是一種良性的心理狀態,畢竟看起來,被當做好人總是不錯的,但實際情況是,很多討好者已經不是簡單地取悅他人,而是無法控制地討好他人,下意識地犧牲自己,甚至對來自他人的讚賞和認可上癮。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改掉「討好」的習慣,小編認為,改變的關鍵是家長,孩子能否改變只取決於家長為改變付出了多少。

成長無法重來,但父母的陪伴可以從現在開始。

寶媽把小寶接回身邊並及時觀察到孩子的變化,這一點做的很好,小寶因為很小的時候離開了父母,沒有了父母滿滿的愛,孩子內心是缺乏安全感的。

毫無疑問,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性格會更開朗,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能力發展得會更好。

所以再忙,也別忘了預留時間給孩子,並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需求,給予安慰或疏導,幫助孩子做回自己。

與老人做好溝通,在教育觀念上取得一致。

對於忙碌的雙職工家庭而言,很多時候教養寶寶的責任會落到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

老一輩的經驗固然可貴,但是如何讓他們也能兼容並蓄地吸收新一代的教養方式呢?溝通是最好的方法。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希望孫兒好的,只要我們做晚輩的用合適的方式與他們交流,他們是會願意接受正確的教育理念,並在態度和方式上取得一致,共同教育好寶寶的。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

孩子每次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意願時,通常被父母忽視、反對、斥責,長此以往孩子根本不敢表達自己,只能和父母的意見一致。

讓孩子自信但不自大,這個過程需要父母對孩子肯定但不溺愛,肯定孩子尊重孩子,不要武斷的只從成人角度看待孩子的問題。

鼓勵孩子表達,給孩子提供足夠多的安全感。

我們想要孩子做自己,那就需要給孩子一個充滿安全感的成長環境。

父母要時常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勇於表達自己,並給予充分的尊重與信任,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會一直在他身邊,給他足夠的安全感。

犯錯在所難免,告訴孩子什麼是對與錯。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在所難免,父母應該做的是,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錯的,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讓孩子在規則的前提下,安心地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從而避免了去討好別人或者以別人的臉色為邊界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

最後,小編想提醒寶媽寶爸,教育的責任是任重道遠的,討好人的習慣一旦形成,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父母應時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學會表達心中的真實情感。

關注家長思塾公眾號,看更多原創內容

思塾原分享,轉載請註明來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養出懂事好孩子,這五點你一定要做到

在我們的印象里,好孩子都是要聽話的,可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嗎?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孩子知道「我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不是「我必須這麼做」,對孩子健康的心理培養會好得多。培養懂事的好孩子,家長...

看完《我的前半生》,我最心疼這個孩子

凱叔說在後台收到過這樣一條留言:「我好苦惱,無論是日常交際還是在工作中,我總不肯拒絕別人。寧願委屈自己,也要避免衝突,不然怕關係不保。畢竟有很多人都說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其實類似的情況也同樣發生...

當你要求孩子懂事時也請記得多關心一下他!

家長都喜歡聽話乖巧的孩子,尤其是8090這一代,更是從小把「乖巧聽話」當成自己的偉大追求,誰要是被人誇了一句,可以高興好幾天。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也會被大人一句「你怎麼這麼不懂事」給打發了,而...

寶寶愛哭?可能是您還不懂TA哦

對於還不大會用語言表達思想的孩子來說,哭,往往是向父母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種方法。餓了,睏了,摔倒了等等,都需要藉助哭來向家長發出「訊號」。家長可以從不同的哭聲中聽出徽小的差異。那麼孩子愛哭該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