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的孩子沒飯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女兒的提醒:不要打小報告

我兒子很喜歡踢足球。

不過美國的體育和中國一個很大的不同,是不太注重基本功訓練,而是注重全員參與,各有各的角色,很多運動的第一宗旨都是Have fun!

(玩得開心)。

我給他報名後,教練就說星期六就去比賽。

我納悶:開什麼玩笑?規則都不知道!教練說,不急,星期二開始訓練。

結果還真是周二訓練,時長不到一個小時。

周六我兒子就參加了他人生當中的第一場足球比賽。

比賽那天他們隊一共進了兩球,其中一球就是我兒子進的。

他還作為一個守門員,撲出了很多球,贏得了一致的讚賞,不過最後,他們還是輸了。

他垂頭喪氣。

然後對我說,對方那隊不守規則,推人,老是把他們隊的人推倒,犯規。

由於都是小孩子稀里糊塗在踢,教練也不判。

我一開始義憤填膺:這不是黑哨嗎?我於是告訴他,下次再有人推人,你就舉手,讓教練知道。

這個時候我女兒在邊上說:這叫打小報告(tattletelling),是不可以的。

她說你應該看著對方的眼睛,告訴他不要推,問題內部解決。

動機決定「告密」與「告訴」的區別

我問我的女兒:那你來說說,什麼叫tattle telling?

我女兒說,tattletelling(告密)

和telling(告訴)不一樣。

有時候如果對方有危險,比如一個小小孩爬到了一個水池邊,你得馬上告訴老師,那叫telling;但如果你告訴了老師一件事情,會讓他人遇到麻煩,那就是tattle telling。

那麼什麼叫tattletelling呢?她說The purpose of tattle telling is to get someone in trouble.。

告密就是去害他人,讓他人遇到麻煩。

我女兒說的非常好。

她的闡釋是」get someone in trouble"顯然是從動機上進行區別。

這動機的不同,則決定了是告密還不是告密。

比如在成人世界,壞人作奸犯科,警察是希望你去舉報的,這樣的舉報,性質上是維護社會正義,並非是給別人製造麻煩,當然是值得鼓勵的。

再講一個類似的故事。

有一次我和我的一些美國同事聊天,我問琳達,你上小學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她說記憶深刻的是她剛上學的有一天,老師上課期間有事要出去一下,臨走前叫小朋友們不要喧譁。

結果老師一走,就有小朋友鬧將起來。

老師回來後,琳達便把這情況報告給老師。

結果當天下午,老師給琳達單獨留下來作為懲罰。

我的第一反應是不解:「為什麼?」我問。

在我看來,這算不算賞罰不清?憑什麼懲罰一個不鬧的好學生(回復「懲罰」查看少年商學院微信文章《德國孩子認知世界的69條清單》),讓搗鬼的學生逍遙法外?

琳達的回答說:「因為我出賣了團隊。

我兒子女兒的故事,和琳達的經歷讓我發現,在美國的小學,小孩跟老師告密是絕對不被鼓勵的。

告密的孩子沒糖吃。

孩子解決分歧的能力之培養越早越好

老師讓同學們不要鬧,是她定下的規則,由她來執行判斷和賞罰。

小朋友打小報告,則違反了另外一個遊戲規則:小朋友必須團結如一,不互相出賣。

小朋友不聽話,自有老師來收拾,至少在理論上,這應該是這個世界運作的方式。

如果將這個小故事放大,戲劇化,那就是《聞香識女人》這部電影。

中學生查理見證了一件惡作劇,學校脅迫學生供出朋友,查理不想出賣朋友,卻要面臨被學校勒退的威脅。

我在Facebook上問美國朋友們,為什麼學校這麼強調小孩不要tattle telling,一位在美國小學工作的朋友回覆說:「同伴壓力使然...小孩害怕他人說自己是告狀者。

不過,我們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有人在言語上或者身體上受傷了,那麼是可以去告訴老師的。

另一位在大學任教的朋友的回覆也是異曲同工:如果不是什麼大不了的過犯,最好不要「出賣」他人。

小孩同伴之間不互相舉報的壓力,也迫使小孩學習如何自己相互之間解決問題。

確實,你讓小孩、學生一有事,第一件事情就去找老師、家長、領導,這其實也喪失了一個小孩之間解決衝突的機會。

在小孩階段,小事小孩能解決的自己學著去解決,這不也是一個鍛鍊的過程嗎?如果解決分歧的能力不從小培養,處處讓大人插手,到了最後——請允許我說的極端一些,告密的孩子豈止沒糖吃,甚至可能連飯都沒得吃。

(本文轉自同文教育)

瑞敏兒童教育資源微信號:amttcc

微信簡介:提供免費自助的專業兒童發展測評工具,優質的教育資源,優秀的教育理念。

瑞敏關心孩子核心能力的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尊重兒童發展的客觀規律,只有真正優秀和有價值的內容才能得到我們的推薦。

瑞敏的理想是家長不再迷茫,孩子不再是迷茫教育的試驗品,幫助家長少走育兒路上的彎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