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不開手機,其實是你需要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01

「小時候家裡很窮,總是穿得破破爛爛的。

有一次我父親和別人聊天,說我不講吃、不講穿、一心學習。

我當時就在旁邊聽著,除了辛酸我還能做什麼呢?我總不能任性地去要這要那,除了懂事我別無選擇。

這是讀者留言講述的故事。

如果可以任性被寵愛,哪個孩子甘願在委屈中懂事呢?

跟爸爸媽媽去商場,明明對玩具愛不釋手,只要父母說一句太貴了,就溫順地點點頭走開。

作家張悅然在《櫻桃之遠》中指出:

「孩子是最堅忍的人群,他們還不懂得用逃脫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洩反抗折磨,他們只能伸著冰涼的小手小腳,甚至根本不會有人察覺到他們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總是想,孩子是可憐又可敬的。

在還未能分辨謙讓與委屈、寬容與自責時,孩子懂事的背後往往是深深的自卑。

其實,這是一種很深的絕望。

02

「你要懂事,要聽話」

要求一個孩子懂事似乎再正常不過,「懂事」作為一個褒義詞也好像從未被質疑過。

《爸爸去哪兒》讓我們認識了兩個可愛漂亮的小姑娘,一個是多多,一個是夏天,但網友們幾乎清一色地更喜歡夏天。

喜歡多多乖巧的大有人在,只是聚焦在多多身上的爭議更大。

多多想要養一條狗,戰戰兢兢怕媽媽不同意。

後來媽媽以要好好練琴、好好寫作業作為條件,才答應了多多的養狗要求。

多多和小狗乖乖

和比自己小的孩子在一起時,黃磊都教育多多,要以姐姐的身份愛護弟弟妹妹,有什麼矛盾,也要先讓步。

有人將此總結為:夏天是一種幸福的優秀,而多多呈現出一種優秀的幸福。

1. 不敢在大人面前任性、放肆,不敢對抗權威

有讀者留言說了她的故事:

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母都長年在外打工掙錢。

只有過年的時候,他們才會回來陪她幾天。

所以她從不敢在他們面前像別的孩子一樣撒嬌、哭鬧。

6歲那年春節,媽媽帶她去親戚家串門,買了一個布娃娃給遠房表妹。

她也非常想要那個漂亮的娃娃,可是她不敢張口讓媽媽再買一個。

到了親戚家她強忍著內心的渴望和不舍,把布娃娃給了表妹。

可還是很難把自己的情緒掩飾得完美。

回去的路上,媽媽問她怎麼了。

她猶豫了半天突然哭出來:「我想爸爸了!」

2. 處處迎合討好大人,不惜忽略自己的感受

《放開我北鼻》里有一期,噗噗到餐廳吃晚飯,發現沒有自己的凳子,就小聲問了一句:「有沒有小椅子」,可是當時沒人理他。

等大人叫他回來,給他加了一把椅子後,他卻突然哭了。

委屈的噗噗強忍淚水

于小彤這時粗暴地斥責:「別吃了,罰站去,說沒說過不許哭鼻子!」

噗噗哭著說:「沒有我的小椅子,我等一會兒再吃。

于小彤說:「那你哭吧,我走了。

噗噗急忙說不哭了,可他又忍不住眼淚。

于小彤生氣地說:「你又哭,走吧,我帶你出去哭。

噗噗強忍著:「我不要去外面,我願意罰站。

噗噗討好於小彤,他內心有委屈,但更怕大人生氣。

強忍淚水的懂事,讓人心疼。

03

不幸福的孩子,大都有超出常人的懂事

「你可知道對我做過什麼最殘忍?就是你狠狠把我一夜之間變成了大人。

有研究表明,那些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懂事,往往是和一些負面的童年經歷相關,經歷過童年家暴和有被拋棄經歷的孩子,大腦中支配恐懼和焦慮的腦神經迴路與成人類似,他們的青春期比正常的孩子也來得要早一些。

懂事,是因為遇到了難以承受的事。

當意識到家境貧困時;

當目睹了至親離去時;

當被告知父母離婚時;

當經歷了高考落榜時;

當學會珍惜某個人時;

當明白自己不可以再撒嬌任性時

……

人不是慢慢長大,而是可以瞬間長大的。

「你要聽話,凡事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這似乎是很多父母常說的一句話。

不管發生了什麼,只要孩子可以主動承認錯誤並道歉,就會停止懲罰和訓斥。

這似乎變成了一種條件反射,免於被打罵的恐懼令孩子將內心深處的委屈藏起來。

一位知乎網友在回憶自己的童年時這樣寫道:

我滿滿的善意之下隱藏著我深深的自卑。

我厭煩吵架所以吃什麼都行,我體貼父母所以我從不索求,我獨立甚至把男朋友處成了朋友,我尊師重道所以老師說什麼是什麼,我主動讓座不是因為我不累,是因為老人站在那裡我難受,還不如自己站起來。

懂事的背後,滿是恐懼與壓力。

這樣的孩子,總是把自己的情緒寄託到別人的身上,因為別人的認可而快樂,因為別人的否定而難過,因此會更容易感到抑鬱。

而這種被迫懂事的過程,無論是在小時候還是長大之後或多或少都有負面的影響。

04

精神病學家阿德勒曾說:「人是需要這種儘管被討厭,但還是敢於做自己的勇氣,這樣才可以逃脫無法做自己的羞恥感,獲得真正的幸福。

作家劉繼榮曾在一篇文章里寫到,她女兒在幼兒園上學的時候,老師猶豫了半天還是說了一件讓她有些尷尬的事情:她女兒吃飯的時候總是不控制食量,即使吃到胃痛還是要添飯。

結果後來她從另一位同學家長的口中得知,女兒拚命吃飯不是因為貪吃,而是因為她覺得媽媽工作很辛苦,她要是吃得飽飽的就不會再生病,會很快長高長大,會給媽媽做飯,會幫媽媽拖地,不再讓媽媽煩她。

得知真相的劉繼榮心中充滿了愧疚。

其實,小孩子的「懂事」,就是他們向大人示好的表現:從來不說喜歡,從來不說渴望;不爭不吵不鬧,把難過和委屈習慣性埋藏心底。

而這樣的後果就是,他們總是戴著面具,即使是最親近的人面前。

冰心說:「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

」對於懂事的孩子來說,這微笑里總會帶著些沉重。

因為他們的童年記憶里有苦澀的淚水、強忍的委屈、疲倦的遷就。

「真自我」是指一個人的自我以自己感受為中心而構建,他們具有強烈的自我價值感。

「假自我」是指一個人的自我以他人感受為中心而構建,一旦感到自己的行為令他人失望,自我價值感便降到極低。

懂事的孩子就很容易形成一個「假自我」。

在做事時總會束手束腳,聽從大人的指揮,不敢逾越既定的規則,這將導致他們做事刻板、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

太懂事的孩子,一生都不太快樂

他們用盡心思讓身邊的人高興,希望以此來避免一切麻煩,卻往往沒有勇氣表達真正的自己。

懂事的孩子長大後通常會變成「老好人」,他們的「好」並非全部來自於愛,而是出於恐懼。

這些懂事的孩子,長大後也大多難以真正幸福。

小時候夢寐以求的公主裙,長大後再擁有早已沒了當初的心境;

小時候垂涎三尺的蛋糕糖果,長大後也早已丟失了原有的甜蜜;

小時候特別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往往長大後就會變成一種執念。

低自尊,是那些過早懂事的孩子長大後難以逃脫的現實。

懂事已經成為他們討好別人的方式。

一位網友給我留言:

有天我男票突然問我,「你為什麼從來都不對我撒嬌,不會對我表現出特別想要什麼?」

我笑笑說:「因為我懂事啊,你有個懂事的女朋友不好嗎?」

我認為的懂事不過是克制自己想要的東西討好身邊的人,如同變色龍一樣變成身邊人喜歡的樣子。

我出生在單親家庭中,我爸一直在告訴我:「我們和別的家庭不一樣,你一定要懂事,爸爸睡覺的時候不要吵鬧,沒飯吃的時候自己做,衣服我沒時間洗你要自己洗,想要漂亮衣服過年我們買一套就好了,咱們沒錢,爸爸一個人撫養你不容易,你要懂事,不能讓我操心。

以至於現在我對小時候一直沒得到的東西有種執念,也會被朋友說成是精神分裂,因為上一秒我超想要的東西下一秒我就不要了,因為我怕我要這個東西會讓別人不開心。

有太多小時候的「不想要」,最終會逐漸演變為長大後的「要不起」,在潛意識中把所有人放在高於自己的位置。

親情面前,是一個乖巧順從的好孩子;

友情面前,是一個不會拒絕的好朋友;

愛情面前,是一個不作不鬧的好伴侶……

懂事所帶來的委屈和無助都通通吞進心裡,不被愛變成了不敢被愛。

《奇葩說》中有一期是討論「沒錢要不要生孩子」,談及「懂事」,肖驍的一段話令人啼笑皆非:

「你們別覺得懂事是一個褒義詞,人為什麼懂事?是因為環境所迫,沒有別的選擇,他必須懂事。

他最好不向我提任何能力範圍以外的要求,他懂事!所以呢,別人家三口是和和美美幸福美滿的一家子,我們家是無比懂事的一家子。

沒錢要不要生孩子/《奇葩說》

懂事分為兩種:

一種是父母素質很高、思想開明,從小家教良好,心理成熟得早。

這樣的孩子懂事而獨立,理解他人、積極進取、同情弱者等優秀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

另一種成長於不順心的家庭環境中,父母過於軟弱或是暴怒。

這樣的孩子看起來溫順懂事,實則內心有淚不敢流,有話不敢說,習慣於壓抑自己的內心。

願你在幸福中慢慢成長,願你只懂該懂的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