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滿一周歲了還不會走路?專家:別讓學步車害了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告訴他們之後,他們就會羨慕地說:「啊呀,你家寶寶的運動能力真強!都說七坐八爬,十站周走,可是我孩子一直滯後,九個月才會爬,現在都一周歲加一個月了,還不會走。
我真的是擔心死了,他是不是運動發育遲緩,發展有問題啊?」
說實話,別人這麼誇我寶寶,我心裡還是很開心的。
不過,我接著就如實告訴那些家長:「哎,你不用擔心,七坐八爬,十站周走,那是大家總結的經驗之談,你寶寶沒那麼快,完全沒問題。
」
其實90%的孩子能在5-9個月的時候學會坐,在5-11個月學會爬,在9-16個月學會站,在9-17個月學會走。
所以孩子過了一歲不會走路很正常,在9-17個月學會走路都是正常的。
雖然,並沒有研究表明寶寶早點坐、爬、站、走的能力跟他後來的智力有關係,但是早點發展坐、爬、站、走的能力,還是有好處的。
美國兒科協會也指出,如果孩子在1歲之前還沒開始學走路,那麼應該在1歲開始的半年內,來學習走路了。
孩子早點學會走路,有助於更早認識世界
我在前面強調過,大腦的發展是用進廢退,如果孩子能早點坐起來、站起來,他就能看到更多的世界,給大腦更多的視覺刺激。
早點爬、早點走,不僅能體驗到運動的快感,刺激肌肉和運動神經迴路的發展,而且那種能指揮自己身體的快感,還能四處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也能極大地鼓舞孩子的自信心,讓他變得更獨立,給大腦提供更多刺激。
學走路很重要,培養寶寶的平衡能力更重要
很多家長知道想要孩子做個走、跑、跳樣樣好的運動寶寶,既要鍛鍊他的大運動能力,又要鍛鍊精細運動能力。
我今天想特彆強調的是,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快點學會走,可能會忽視孩子抬頭、翻身、坐、爬等這些基礎能力的培養。
你要知道,寶寶的坐、爬、站、走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早期學會的動作,比如抬頭、獨自坐和爬行都是後面幫助寶寶順利站、走的基礎。
也就是說,想要寶寶走得穩,也要看寶寶的坐、爬等基礎能力有沒有發展。
有的家長怕寶寶學走路比別人晚,寶寶還沒學會好好坐穩,或者還沒好好練爬,就急急忙忙想拉著寶寶練走,這是一種拔苗助長。
為什麼說寶寶的這些基礎運動發展的階段特別重要?
我舉個寶寶翻身的例子。
大部分的寶寶在五個半月之前學會翻身,你會發現你家寶寶變得特別喜歡翻身。
他特別喜歡練習這個新學到的技能,幾乎寶寶學會翻身之後的10個星期里,他都會反覆練習這個技能。
寶寶練習翻身除了在鍛鍊他的核心肌肉能力之外,其實也在鍛鍊他自己的身體協調和控制能力。
這裡關係到一個容易被人忽視,但非常重要的感覺系統,叫做前庭系統。
你可以摸摸自己的後腦勺靠近耳朵的部分,前庭系統位於人的內耳,對人的空間感知能力來說非常重要,對人自身的平衡感和運動能力也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我們大腦里的前庭系統對於運動發展是很重要的,可以這麼說,你的身體站起來了不意味著你的大腦站起來了。
比如說我們想要寶寶學站立,那可不只關係到鍛鍊寶寶的大腿肌肉這麼簡單。
前庭系統也要負責發送信號給肌肉相關的神經結構,負責協調寶寶的平衡感、對重力的感應等,讓寶寶可以保持直立。
當寶寶走著走著快跌倒時,前庭系統也會立刻進行調整,協調其他系統的應激反應,保護我們的寶寶不會以頭著地。
所以孩子學好走路,前庭系統也幫了大忙。
有研究就表明,適當地刺激前庭系統對嬰兒的運動發展會有幫助。
那麼怎麼刺激呢?非常簡單,輕輕搖晃是關鍵
具體該怎麼做呢?我給你兩條建議,一正一反,正是你該怎麼做,反是你要避免的。
1. 正確做法:搖一搖,培養寶寶平衡能力
對於一個月左右的新生兒,搖晃能夠快速地安撫嬰兒,也能給他們帶來愉悅的感受。
你大概也發現了,寶寶會特別喜歡被你晃動,無論是你輕輕晃他的小搖籃,還是抱著他到處走。
尤其是爸爸們,大概會發現寶寶最喜歡玩的一個遊戲就是把寶寶輕輕拋起來,再接住。
等寶寶再大一點,還會喜歡盪鞦韆、滑滑梯。
我家女兒就是這樣,還沒學會走路時,每次到公園裡去就要求我把她放到鞦韆、滑梯上去。
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這些都是在改變她身體的位置,特別是有節律性地改變她頭部位置的時候,能刺激到她的前庭系統,讓她感知到平衡感和空間感。
這種刺激既讓寶寶感到舒服,又能促進他的大腦發展。
這就是為什麼全世界的寶寶,無論是什麼民族什麼語言,都很喜歡被晃動。
對於小寶寶,你要做的,就是像前面我說的,擺動孩子的身體,讓他能感覺到平衡和空間的變化,這時候就都是在刺激他的前庭系統了。
比如寶寶躺在床上哭了,不要只是拍拍他的身體,其實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他抱起來,輕輕搖一搖,抖一抖。
你還可以把他放在肩頭,為什麼呢?因為這樣他的位置就從剛才的平躺,變成豎起來了。
這種平衡的變化,會讓寶寶感到特別舒服,而你也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這樣動一動,寶寶很快就又安靜下來了。
除了向兩側左右晃動寶寶,到寶寶2-3個月的時候,還可以前後搖晃寶寶,這可以鍛鍊寶寶頸部的肌肉。
不過要始終注意,保護好寶寶的頭,不要動作太猛。
等寶寶進一步長大,試著幫寶寶做做上下顛動、平躺著滾動、橫向移動,或者倒退等動作,這些都會促進寶寶的節奏感和平衡感。
除了這些你也用過的常規方法外,我還可以教給你一招捷徑。
就是你坐在轉椅上,把孩子抱在你懷裡,或者放在大腿上,轉椅子,轉一下,停一下,轉一下,停一下,你可以轉上10圈,而且方向上也是可以變的,先向左轉,再向右轉。
你可以順時針轉,也可以逆時針轉。
你看,這個方法,又簡單,又輕鬆,不像你抱著孩子走來走去,時間長了還會累。
等寶寶學會自己坐起來,你也可以讓寶寶坐嬰兒鞦韆,這些都是很好的前庭刺激。
2. 需要注意:適度培養,不要用學步車
為了幫助孩子發展運動能力,不能做什麼?
我要強調一下,轉椅子或者晃動孩子的時候不要太快太猛。
一般來說,寶寶都會很喜歡這些遊戲,你一轉,他就開始笑,或者咿呀咿呀地不知道在說些什麼,這是正常的反應。
但要是他的臉上的表情是害怕,那就說明你轉得太快了。
但我說的這個方法要區別於網上的過度刺激的例子,我也反對像網上曾經流傳過的一個視頻,一個醫生拿著孩子,用力地劇烈晃動翻轉抖動,還說是對孩子的發育好。
這個就是過度刺激了。
要知道,孩子的大腦還很脆弱,還像果凍一樣,你這麼抖,不但對他的運動能力沒好處,而且還可能會對大腦造成損害。
所以,前庭要刺激,但也要適度。
給他輕柔地改變身體的位置和姿勢,讓他感知到平衡和空間的變化,那就可以了。
你會看到孩子的坐、爬、站、走都會發展得更好一些。
我還要回答很多家長經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學步車到底好不好?我們到底應不應該給孩子用學步車? 在這裡我可以肯定地回答你:學步車不好,不要給孩子用學步車!
為什麼呢?因為孩子運動系統的發展是充滿了試錯和適應的,我之前也說過,因為孩子在不斷成長,所以孩子的每一個動作都不一樣,孩子就需要從大量不同的試錯練習中來學習,來發展適應新的動作的能力。
而學步車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平衡,然後站立行走的機會,因為學步車會給孩子虛假的平衡感刺激。
這也就是說,寶寶明明平衡能力還不強,肌肉還沒有發育到能夠支撐走路的那個程度,但是他在學步車的幫助下,卻可以到處走了,這就給了他大腦一個錯誤信號,認為自己平衡感已經可以了,足夠應付各種問題了。
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是孩子自己學走路,哎呀不好,要摔跤了,他手腳亂動,最後勉強站穩了也好,摔了一跤也好,大腦在這個過程中都得到了極其豐富的信息。
對自身平衡感、對重力的判斷,手腳和身體的協調,對做不同動作的後果的預估,這些鍛鍊機會都能用來幫助他的大腦在下一次遇到問題的時候的調整,這種不斷地適應也是學習的一個關鍵。
所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學走路,這是非常難得的,這是對運動系統和大腦認知的鍛鍊機會。
可是如果用了學步車呢?那就不同了。
站不穩時,扶一下學步車就好了,可是,這樣大腦還怎麼學習呢?大腦反而是得到了錯誤的信息,學習了錯誤的走路方法。
當孩子失去平衡,他第一個想法是扶一下學步車,而不是靠自己身體來調整。
所以如果用了學步車,其實是剝奪了孩子運動系統和大腦認知的鍛鍊機會。
當然,學步車除了阻礙孩子的平衡能力發展,還會阻礙孩子運動能力的發展。
比如孩子過於依賴學步車,學會了不正常的走路姿勢,腿部肌肉也得不到適當的鍛鍊。
研究也發現,那些用了學步車的寶寶,不但沒有學會早點走路,有的走路反而晚了。
具體來說,就是學步車用得越多,就越糟糕。
如果一天用一小時學步車,走路時間也不會比其他寶寶快,如果一天用兩個半小時的學步車,那就糟了,反而走路比其他寶寶晚了。
而且,你想一想,學步車也不安全。
它會給孩子一個虛假的感覺,就是我會走路了,結果孩子扶著學步車到處走,就更容易出事。
一方面,學步車翻了,它不像孩子自己學走路摔一跤,摔到地上可以再爬起來,學步車很容易壓到或者磕傷孩子,而且由於孩子那時候其實還不會走路,一般會摔得更重,孩子的骨骼和肌肉也沒有發育到位,就會受更重的傷。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安全邊際在哪,你就不會去過於危險的地方。
如果學步車給了孩子虛假的安全感,孩子就會去一些不安全的地方。
從另一方面來說,孩子容易扶著學步車走到危險的地方去,比如樓梯。
正常孩子學會走路後,看見樓梯,會小心翼翼地慢慢爬上去,或者身體朝後慢慢地爬下來,但是如果是用學步車,他很可能就低估了這裡面的難度,扶著學步車就過去了,那就非常危險了。
所以,我要警告各位家長朋友的是,千萬不要用學步車,這個不但會帶來危險,而且還會阻礙你孩子的運動能力的發展。
因為無論是前庭系統,還是大腦的運動中樞,都得不到自主學習的機會,而這個學習的機會對他的發展非常重要。
分享本周8條育兒心法
1過度養育要不得
2孩子被欺負,父母能介入,但首先要調整情緒,別焦慮。
3成人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理解孩子,有時候一廂情願,也是一種過度養育。
4如果孩子不主動求幫助,你別急於上手幫忙。
5總原則:化焦慮為驚喜,不是看見孩子的問題,而是期待他的成長,把問題當機會。
6基本觀點:我是孩子的朋友,我只是幫助她而已。
7放手養育不等於放任不管,偷偷地幫她、關心她是個好方法。
8在孩子心理建立一種理念:我有自主權,並且,我的家人尊重我的自主權。